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语言缺少词汇就难以成为语言。一个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和正确运用词汇的程度是构成衡量其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要真正理解和运用语言,只积累大量的词汇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词汇。然而,英语词汇意义错综复杂,并不是所有的词在汉语里都能找到一一对应的词来表达,英语里存在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等现象,要了解其具体意义,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
对英语颜色词汇系统的构成进行分类、梳理,并着重对英语中的普通颜色词(即"非基本颜色词")进行研究,首先将其划分成简单普通颜色词和复合颜色词两大类,进而立足于构词理据和构词方式两个不同角度分别对二者予以再分类。从词义上看,简单普通颜色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实物和抽象认知颜色词两小类,复合颜色词则可以分成三小类;从词形上看,复合颜色词可以分为附加式与复合式合成词两类。最后对英语中基本颜色词的语法性质与功能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汉语词汇中,很多词与词之间是有着一定相互关系的,掌握古代汉语词汇,不仅要重视词义的掌握,还应重视词汇组成的系统性,主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同义词的辨析,要注意它们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句法功能上的不同和词汇发展的变革;二是同源词的探求,注意它们声音和意义上的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胡丽 《陕西教育》2007,(10):33-33,53
功能词 1.定义.功能词又名结构词或虚词,指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语法功能的词.功能词的数量有限,比较稳定,很少增生,所以又叫封闭词类.  相似文献   

5.
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关键,而词汇类联接习得又是词汇习得的关键.因此,词汇类联接的习得也就成了教授二语词汇的重要课题.从认知角度剖析词汇与其类联接之间的本质关系,结果发现词汇与它的类联接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由词的意义决定的.并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一个词与另外一个词的某一义项相同或相近时,它们此时的类联接基本相同.从而在词汇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促进学生对外语新词汇的习得速度,并有效促进和巩固学生对词汇类联接的记忆能力和新词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合音词就是指把两个相连的单音节词的读音拼合成为一个音节的词,又叫合音字.新乡县方言中的合音词有三十多个,可划分为有音有字类和有音无字类.合音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同它们所代表的词语或短语基本相同.着重从生成音系学的角度,通过建立音系表达式探讨其形成.  相似文献   

7.
动、形兼方类词是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一个特殊小类。使用范围上,主要出现于汉语方言中的晋语区和官话区,但伴随着方言至共同语词汇的扩散,又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共同语,具有一定的共同语语词性质。词类功能上,则同时兼具动词、形容词功能与方位词功能。其语法功能的表现是:一方面造句功用为充任介词的宾语,表现出了方位词的功能;另一方面,深层又表现出了不被体词修饰的动词、形容词性组合功能。其表述功能的表现是:一方面动、形兼方类词的基本范畴义是方位;另一方面,动、形兼方类词同时还兼含有行为和性状范畴意义。动、形兼方类词功能上的特殊性当是动词、形容词非范畴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Matlab平台,借助分词、词频统计和词汇聚类等文本处理技术处理文本库,获得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词汇序表,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度的基础上,划分词汇序表,确定各学段的必学词汇表.依据各学段的必学词汇表,设计半自动化的语文教材选文推荐方法,为编者推荐与各学段词汇表匹配度较高的一系列选文,以提高教材选编的效率,促进教材编排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以词的语法功能和词的意义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其中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包括句法标准、分布标准和语法意义标准三个方面.这本《现代汉语》教材的词类划分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把副词划入虚词一类,划分出状态词,把感叹词和拟声词归入特类.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词汇部分对比,本文从新增、减少、改动三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收录的大于词的词组、熟语、固定格式等“非词成分”的变动。认为这种变动背后体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三种理念:大词汇小语法、重视语块收录、口语与书面语兼顾。文章最后对《等级划分》中“非词成分”收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语法意义出发,通过比较,可以研究语法形式;从词汇意义出发,经语法意义,再到语法形式,也是一个研究语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中。从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来看,尤以词汇层面的语义模糊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论文对20世纪后期国内外有关词义模糊的主要研究作一简要评述,为以后的词义模糊研究指明方向,提供一种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潜显理论,语言的存在形式有潜态和显态两种。潜态的语言包括潜词、潜句、潜义及潜语法等多种存在形式。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中,小至字词层面,大至句段层面,存在着大量的潜语言显化现象。本文以"杯具"等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修辞在潜语言显化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潜语言显化常用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结构主义语法注重名、动、形等词类的划分及其于句法成分之间的有规律的对应关系,因而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结构助词“的”被看做后附成分,无法纳入这一体系之中,找到与其所发挥的作用相匹配的位置。生成语法理论则把“的”看作中心语,拥有自己的最大投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种研究视角的比较,来揭示结构助词“的”从后附成分变为中心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词类划分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现代汉语词类的相关特点,造成了词类划分难。目前语法界对于词类划分的标准,一直以来争议较大,大致可分为“多重标准派”和“单一标准派”。词类的划分应着重于词的语法功能,从语法功能入手,统一标准,提出具体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阐明语法是训诂的重要内容之一,阐明语法对于正确训释词语、疏通文意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甲骨文研究中,人们对甲骨文字词的考释比较重视,而对甲骨文语法的研究则有些忽略。本文以笔者曾研究过的几个语法问题为例,说明甲骨文语法研究在字词训释中的重要作用,希望有助于甲骨文语法研究和字词考释的进一步结合。本文所引甲骨文辞例,引自《甲骨文合集》者径出片号,引自《小屯南地甲骨》的简称“屯”,引自《怀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的简称“怀”。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词在传达概念意义的同时,还负载着说话人或操该语言的社团赋予的主观评价意义,这就是词的感情色彩义。俄语和维语中许多词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感情色彩义。论文针对俄维两种语言中具有感情色彩意义的词汇进行对比与分析,试图找出两种语言词汇在表示感情色彩意义时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8.
词类的划分属于语法范畴,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在汉语中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体现,表面看起来和语音毫不相干,但是,在判断词类时,经常要考虑到语音因素,如声调的变化、轻声、儿化都影响到词类的划分,由此看来,汉语语音在词类的划分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歧义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语言学家在运用各种手段尤其是西方的语法理论分化汉语组合歧义的过程中, 提出并发展了小类词、语义指向分析理论, 逐步完善了层次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变换分析, 引进了“格”语法、配价理论和语用学中的焦点预设理论, 推动了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研究,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汉语语法理论的可论证性和解释力向纵深发展, 从而显示出歧义分化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词汇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的复杂性特点,导致词语用法分工的明确和简化趋势。“种植”类词语的用法分工,经历了西周、春秋时期的复杂化,战国时期的开始简化、战国以后的继续简化和汉魏六朝时期的稳定四个阶段,最后完成了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