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外志愿服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中外志愿服务在活动宗旨、组织管理、公民参与度和经费渠道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影响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掣肘"因素,并提出发展我国志愿服务的几点建议,主要有志愿服务要与公民社会培育相结合,突破现阶段简单的社会救助意义,而将其提升到调整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充分挖掘、发挥志愿者组织作为第三域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作用,使志愿服务全民化、日常化;志愿服务的管理应与政府组织剥离,而交由非政府组织管理实施,并随着非政府组织广泛深入的发展而实现其巨大的社会支持功能;志愿服务应改传统的义务服务为非营利服务,以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邹连方 《考试周刊》2014,(59):192-193
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渐成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力量。中国志愿服务的现状为:发展迅速,但发展不平衡;服务次数多,但内容较窄;影响力大,但缺乏长期延续性;志愿服务管理规范较多,但激励措施不健全。而国外的志愿服务特点体现在:志愿服务人员的参与度广,服务内容宽;志愿服务组织多样化,规章制度严格;志愿者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回报。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的志愿服务经验,完善我国的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公众对对志愿者的认知度;建立便利的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发展民间志愿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3.
周弋棋 《文教资料》2012,(31):103-105
经过多年的发展,志愿服务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参与人数日益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热情关注并主动投身服务社会、乐于奉献他人的志愿服务事业中来,大学生志愿者成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志愿服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相对发达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还存在着诸如志愿服务领域相对狭窄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价值观、组织形式、服务领域、评估机制、志愿服务法律和保障体系六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对比研究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异同,挖掘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对我国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在弘扬人类道德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招募、培训、评价和保障机制的比较显示,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积极培育大学生志愿文化,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并尽快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立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年志愿者工作,推进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普遍缺乏长效机制,通过分析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借鏊其参与主体、参与动机和经济基础等机制,比较分析中芙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立法与组织、激励机制和志愿者自身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加快志愿服务制度建设,高校和非政府组织长期合作,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保护与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志愿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凭借其巨大的社会历史作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的不同,现代中西方志愿文化又有所不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志愿文化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以获得借鉴和启迪,从而推进我国志愿服务工作的完善及志愿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志愿服务发展较为成熟,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程度较高,志愿服务多由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来组织,除青少年外,中老年群体的参与志愿服务也较为普遍.政府部门专设内政部管理相关事务,志愿服务广泛涉及到环保、原住民帮扶、社区弱势群体、青少年教育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8.
中韩两国小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一定的差异。韩国小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比中国小学生丰富;中国小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明显高于韩国小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次数没有明显的差距;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场所、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方法,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国外志愿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正式引入中国已经近20年,被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从志愿组织的缘起、发展以及与社会生活关系,志愿组织与民主、政治关系,志愿服务的经济研究等不同角度对国外的志愿服务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必将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0.
在和谐杜会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这一课题首先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得到一定程度传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使我国的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志愿服务及志愿团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志愿团队的培养是促进志愿服务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志愿团队的具体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伍力 《德州学院学报》2012,(Z1):272-274
志愿者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与宝贵财富,志愿者可以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将从志愿服务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概念和相似性入手,提出如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外志愿服务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外志愿服务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基础上,对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做出了五个方面的总结,即志愿服务参与向常态化、专业化发展,志愿服务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多元化发展,志愿服务支持保障体系构建的系统化,志愿服务国际化合作趋势加强,希望对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志愿服务在各个领域的蓬勃开展,一些法律问题接踵而至。志愿服务法制化,是当前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加速志愿服务法制化进程、制定统一的全国适用的相关立法,将对规范我国志愿服务活动,明确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及责任,保护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以及捐赠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有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阐述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指出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突出法律问题,并对志愿服务立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5.
关立春  付学佳 《大学教育》2022,(10):196-198
雷锋精神的核心思想是为人民服务,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中国志愿服务起源于早期的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专业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等特性使其成为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探讨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的关系,提出了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20年——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正式引入中国已经近20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通过从中国志愿服务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志愿服务的国外状况及比较研究、志愿服务实证和案例研究、志愿服务动机与管理研究等不同角度对我国志愿服务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同样也是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要使我国的志愿服务有比西方国家更广阔的群众基础,能与社会主义制度和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就必须建立中国志愿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作用凸显,其中在社会中影响力最大、最为活跃的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和中华巾帼志愿者组织。以这些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极大地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志愿精神随着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不断得到弘扬,志愿服务组织为公众志愿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18.
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社会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因志愿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动经费和社会保障以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质量总体不高。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些理论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发展很快,但与此相关的国家层面志愿服务立法的缺失,志愿服务本身的权利义务责任界定不清,导致志愿者权益法律保障存在不足.本文考察了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立法,对我国建立国家层面的志愿服务专门法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在迅速壮大和发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为更好地满足需求,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自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