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十九世纪下半期开始的洋务运动,是在"自强"和"求富"的旗号下进行的.举办一些民用性的工矿交通事业等,就是洋务派所说的"求富";而与军事直接相关的活动,诸如购买枪炮船舰、举办军火工厂等等,则属于所谓的"自强",其中,建立北洋海军,是洋务派在"自强"方面花的财力、精力最多,也最感得意的一项活动.本文想就北洋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为什么会很快覆没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中一部分开明人物,仿照外国资本主义军事、经济、教育的办法来维护封建制度,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教育改革,在封建制度上打开了一个...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目标: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亦称“同光新政”,共經历了三十五年的时間(1860—1894年)。所謂“洋务”,是清政府和外国資本主义接触的一切事务,包括办理外交和通商等事务。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所謂“洋务”,除了和外国資本主义国家的交涉,通商等事务外,还有模仿外国武器制造、商品制造,采用外国新的交通工具等內容,其中尤其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近代軍事工业为中心。事情是这样开始的。清政府在鎮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发现自己的軍队和所用旧式武器不足以取胜,需要依靠外国資本主义侵略者来攻打太平天国,1860年北京条約的签訂,中外反动势力密切的勾結起来了,清政府除向洋人購买枪炮輪船等新式武器外,在外人协助下,1861年开始举办近代軍事工业,一直到19世纪90年代,主要軍用工厂有: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福州(馬尾)船政局、湖北枪炮局等。这些軍用工厂的創办,就是要用新式武器裝备一支新的軍队,把人民  相似文献   

5.
祥在洋务运动中无疑是一个重要、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是清朝新外交政策的真正制定,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对外结好,对内改革,借西法自强的外交政策。要请设立总理衙门和京师同馆,积极倡导购买洋枪炮舰和创办近代军用、民用工业。最先认识到西方设议院的好处,坚持海防、塞防并重的主张,首但是以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西方各国,协助奕訢振兴清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6.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期间,经过洋务派直接奏准或直接派遣,大批的中国留学生“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由政府推行向西方学习的一次尝次。这些接受西方教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问题设计]1.请简单分析图1、图2和图3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许多封建知识分子开始惊醒,发出了改革的呼声,形成了所谓地主阶级改革派.他们一方面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要求改革;一方面主张“师夷  相似文献   

9.
同为东方文化圈的中国和日本几乎在同一时期分别经历了一场改革运动。但改革的最终结果却相去甚远,日本从此走上了国富民强之路,而中国却越来越颓败。通过对比两国的改革运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差异,这些差异或许就是导致两国改革运动产生截然相反结果的根本原因。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探讨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中所表现出的极度的功利主义思想,并对两国教育改革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对洋务运动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中世界性因素的出现和逐渐累积,促使中国文学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但在洋务运动时期,新的因素在文学领域出现的深度、广度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一时期的游记,在某些方面更能直观具体地体现出对"世界"新的想象和认知。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工作不好找,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在大学而在中小学。"在首届河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论坛上,一位资深教育专家的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中小学教育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基本素质的养成大多在中  相似文献   

12.
13.
略论洋务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包括它的尾声在内共经历了四十年之久(一八九五年到一九○一年应是洋务运动的尾声),正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一半。在这四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新的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说,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富"和"求强"的运动.这个至今争议很多的运动成为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导致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实科教学在洋务运动时期被引入中国,既有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为其理论依据,又有办洋务对应用性人才的渴求作为其社会基础。实科教学在中国普及、传播的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科教学体制:其一,从办学形式看,集封建性、买办性、功利性于一体;其二,确立了以“中体西用”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尽管如此,主导其课程设置的西学仍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经济学基础、政治因素、思想文化渊源和有利的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具体阐述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的产生、内涵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抗战大后方。国民政府把包括民用工业在内的一些重要工商企业内迁到云南,进行"战时经济"建设。内迁、兴建于云南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其重心在于“自强”,即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军。对于这一运动的性质、作用及局限性的评价,史学界分歧颇大。本文试图通过中法战争这个新的角度对此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统治中国二百余年的清政府日趋没落。带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色彩的太平天国革命以及北方捻军起义,西南苗民和西北回民起义如蜂火燎原,极大地震撼了封建统治的根基,使之惶惶不可终日。为了镇压农民革命,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以奕诉,李鸿章,曾国藩为首的洋务派不惜出卖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外国侵略势力紧密勾结起来,操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这其实是一次地主阶级进行垂死挣扎的自救运动,也是一次勾结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的卖国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