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操作活动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是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一种动手实践性的活动.它具体是指:根据数学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有关工具(如纸张、剪刀、测量工具、实物、计算机等)进行折、剪、拼、测、画等活动,然后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等思维过程,获得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或发现数学规律或形成命题,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和证明,得出结论甚至形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①.学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2.
鲁彦 《数学教学通讯》2023,(17):40-41+55
数学学习是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生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发现、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对学习对象获得感性认识,更重要的还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理性认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从本质上说,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并积极地持续地学习对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活动又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经历,以及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认识、情绪体验和观念意识。引导学生加强学习体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使学生形成学习智慧,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标志。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在体验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因此,  相似文献   

5.
数学实验是指在典型的环境或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形成或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运用有关工具(如纸张、模型、作图工具、计算机等),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种以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探究或验证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实验,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等活动过程中把新的数学知识内化到认知结构中.下面,笔者就以苏科版课标教材为例,通过案例来说明数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计算机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存在着大量的抽象性概念和严密的推理,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给学生传授知识,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过去,我们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忽视数学情境的创设,以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对数学知识无法形成感性认识,对基本概念不能清晰地理解,不能实现知识的有  相似文献   

7.
数学实验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尤其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这是一种思维实验和操作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感性认识并使人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是学生在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包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它有三个方面的本质特征:1逻辑性;2抽象性;3本质属性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9.
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抽象的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就与人们过去所认为的“数学教学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实际上,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结果。他还指出:数学教育学首先要分析数学(思维)活动,然后去制订形成和发展学生思维活动的方法,形成和发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或数学家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1.
张卡玉 《广西教育》2007,(10B):39-39
所谓“操作”,含义较广,这里主要指一种最狭义的操作概念,是指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一种动手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的组织中,学生利用有关工具(如纸张、剪刀、测量工具、实物、计算器或计算机等)进行折、叠、拼、画、测、实验等活动。通过操作教学,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教学的概念,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学的任务应当包含普及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必需的数学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的前提,没有够用的数学知识就会成为“现代文盲”;数学技能即会“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会用计算工具进行科学计算;数学素养是每位合格公民整体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能力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空间想象、数学建模、数据处理等等。强调数学实践,就是强调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实验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常用的计算工具和数学软…  相似文献   

13.
正操作活动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将感性认识提炼成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不断深化。但是,在开放的课堂活动中,学生第一次操作往往考虑不周,或出现操作失误,使操作对学生学习的价值无法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操作,充分发挥操作在学生认识、理解数学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促使  相似文献   

14.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若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其特殊性:以直观材料和学生的感性认识做强力支撑: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方面所获得的发展。这样,才有助于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应用到许多的数学工具,这些数学工具涉及初中或高中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有些数学知识在高中阶段还没有排上数学课的教学进度时,高一的物理教学就要早于数学课提前给学生介绍这些数学工具。有些数学知识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要用到,但是如果是初中的数学知识,很多学生可能已经遗忘,而数学课程还未曾复习,就需要物理课来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还有一些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所学难度和深度都较大,而高中物理只需要用到其中的一些关键结论,也需要物理教学中进行简化。因此,数学工具作为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省略的一个环节,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数学工具时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高中应用到的数学工具主要有涉及到平面几何,函数,三角函数、图像和极值等方面,以下是我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数学工具教学策略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新课程标谁的要求中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此标准的不同解读中,有观点认为:这不同于数学知识,是个体的感受和体验,是个体经历数学活动在认知方面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一种感性认识。是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从而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而"前体验活动"除了具备其共有的实践性、主体性、感悟性、发展性等特征之外,还具备了体验性和渐进性。但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内容的  相似文献   

18.
达世兰 《农村教育》2005,(11):56-56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理解障碍是数学学习中不容忽视的一种障碍.从数学认知、教育心理学等层面来讲,中学生的数学理解障碍有认知型障碍,表象型障碍,联系型障碍,语言型障碍;克服这些障碍相应的教学对策有: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利用实物、模型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注重数学交流;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与实际应用等来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20.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枯燥的数学学习活动用简单、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通过直观性语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辅助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把理论与形象融为一体,完成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即借助比喻、类比、模拟、描绘等艺术手法,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掌握难以理解的抽象原理、概念、公式和定理,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一方法便是给数学知识适当建"模"。给数学知识适当建"模",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领悟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