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南丽 《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46-49,70
云南是多民族、多贫困、多山区、多气候、多生活方式的省份。少数民族在发展中其生活方式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分析、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特点及在新时期的变迁,对于全面推进云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意蕴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创共享的一种语文生活。现在的语文课堂虽然较以往多了一些“活跃”,但师生关系依然严肃而紧张,学生的课堂生活、语文生活规范而沉闷。为使学生课堂生活、语文生活更多一点舒心,多一点惬意,多一点生命的本真,聊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助于写作表达,可以改变以往写作远离或游离生活的情况。学生作文时,在感悟生活亮丽的同时,走进社会、了解他人、审问心灵、思考生活,这样的写作已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的新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苏教版根据"课标精神",教材在习作设计上努力体现"三多一少",多一些情趣、多一些实践、多一些探究、少一些限制。根据本人近年来的习作教学实践中的体验,习作指导要注重三多一、习作指导要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里的"生活"既包括其所处的"学校生活",又包括"家庭生活"以及"社区生活"。在学校生活中,学校班级  相似文献   

5.
造房子要有建筑材料 ,写作文则要有生活素材。生活素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更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生活素材源于我们周围的生活 ,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周围的所有事物 ,用心想一想 ,就不难发现。一、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看、多想 ,多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 ,它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 ,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看看 ,多想想 ,勤做笔记。每周都向学生布置“生活作业”。每周一项 ,主要是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如洗手帕、洗衣服、打扫卫生等。…  相似文献   

6.
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多听、多想、多实践,用自己敏锐的感觉去洞察生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才能打开作文与生活的源通道,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有了一种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多一点笑容     
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应,笑着面对学习中的不愉快。一切,一切……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自信。多一点成功,多一点喜悦。生活中,笑着面对,  相似文献   

9.
《海南教育》2013,(8):59-59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的新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苏教版根据"课标精神",教材在习作设计上努力体现"三多一少",多一些情趣、多一些实践、多一些探究、少一些限制。根据本人近年来的习作教学实践中的体验,习作指导要注重三多一、习作指导要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里的"生活"既包括其所处的"学校生活",又包括"家庭生活"以及"社区生活"。在学校生活中,学校班级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知识的教学也就是教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我们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学习中发掘生活的多彩。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生活最多的地方就是学校,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创设一定的语境,鼓励学生多说多做多思考。本文通过探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特征,深入研究和分析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产生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重视积累,说真话,诉真情,培养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改。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期话题 低碳生活与祷告有多远? 人永远走在时髦的后面,不久前人们还在热议“素食生活,健康人生”之类的话题,现在“绿色生活,低碳生活”又越来越多地被谈起。  相似文献   

13.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生活的外延有多大,写作的外延就有多大。写作者要认真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积累情感。真挚的情感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如果没有生活的真实,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样。  相似文献   

14.
综观小学品德教育,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虚话多实话少;道理多情感少;知识多行动少。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活起来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将《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校本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活动内容必须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在《品德与生活》课  相似文献   

15.
杀羊     
童年生活丰富多彩,游戏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有游戏相伴,童年便多了一份乐趣,多了一份记忆,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热爱。杀羊、斗鸡、打弹弓、玩水枪、捉迷藏、滚铁环、踢毽子……许多游戏充实了我们的童年生活,留给我们最纯真快乐的回忆。记录下来,一样绚烂多姿。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就需要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体验、多思考。  相似文献   

17.
好的作文往往让人爱不释手。但是,我们笔下的文字却常常显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有时连自己都不想多看一眼。妙笔生花的秘诀究竟在哪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诀窍就在于——鲜活的生活作文的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体验,你的生活有多丰富,你笔下的作文就有多精彩。生活总  相似文献   

18.
"开讲随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课本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资源传播者,教室也不再是唯一的资源交流场所。陶行知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源泉。生活有多宽广,语文教学的空间就有多大,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就有多丰富。就某种意义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生活化的。这里所说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语文教师应把综合性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应来源于生活,重视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多一些诗歌的修养,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多了一份诗情和文才,并反过来指导学生的生活,"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相似文献   

20.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09,(32):72-74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