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晴 《语文天地》2012,(15):10-11
《怀念萧珊》选自巴金先生晚年创作的散文集《随想录》。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巴金先生的作品并了解其写作背景后,再重读《怀念萧珊》一文,则深刻体会到,我们应把文学家巴金和思想家巴金同时引入阅读的视野,从问句的设置入手,细读《怀念萧珊》中蕴藉的理性思考,不仅有助于体味《随想录》的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备的特色,而且还有助于比较完整地读懂文学家兼思想家的巴金。  相似文献   

2.
杨晴 《语文天地》2012,(8):10-11
《怀念萧珊》选自巴金先生晚年创作的散文集《随想录》。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巴金先生的作品并了解其写作背景后,再重读《怀念萧珊》一文,则深刻体会到,我们应把文学家巴金和思想家巴金同时引入阅读的视野,从问句的设置入手,细读《怀念萧珊》中蕴藉的理性思考,不仅有助于体味《随想录》的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备的特色,而且还有助于比较完整地读...  相似文献   

3.
日前,收录了萧珊一生创作的作品、书信日记和译文的缔珊文存》与读者见面。据悉,此次出版的《萧珊文存》堪称记录萧珊最全的一部作品,部分书信日记还是首次公开披露,真实地反映了巴金夫妇的生活风貌。《萧珊文存》共71万字,分三大部分,分别收录了萧珊创作的散文、诗歌、写给巴金和儿女及朋友的书信、私人日记,以及她翻译普希金、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等,部分散文作品是第一次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巴老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10月24日,巴金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前去哀悼的文艺界人士和普通群众达万人之多。下午4点,黑色的灵车在警车的开道下,缓缓驶出龙华殡仪馆。300多米长的列队群众默默地目送巴老远去。巴老的遗体火化后将和爱妻萧珊的骨灰一起撒往东海。近日,全国各地的群众以不同的方式来悼念巴金,纪念这位中国的文坛巨匠。  相似文献   

5.
在热烈庆祝巴金九十华诞之际,百花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慧珠同志专著《巴金随想论》,这是我国迄今唯一的一部专门研究巴老《随想录》的学术论著,是九十年代巴金研究的最新成果。笔者认为,这部40万字的巨  相似文献   

6.
初识巴金,是看了他的散文《怀念萧珊》。一口气看完全文,剩下的只有感动,猛然间发现原来巴金是一个性情男儿。巴金的一生跌宕起伏,从原先的富家公子,而后的作家,再到“文革”时的“罪人”,然后是平反  相似文献   

7.
近八年来,巴金写下了一百五十篇散文、杂文、随笔,总题为《随想录》,一共五集。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帐。”①有人把它香作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回忆录’、‘自白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控诉录’。”②“是继鲁迅之后,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③《怀念萧珊》是这部巨著的代表作,也是巴金散文艺术高峰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原载1979年2月2—4日的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后收录在《随想录》第一集。1984年,他又写了《再忆萧珊》(收于《随想录》之  相似文献   

8.
<正>一、"大语文"教学要落到实处试卷讲解后的反思:……试卷中的课外阅读精心节选了巴金老先生的《怀念萧珊》一文,学生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一位成绩较优秀的学生问我:"老师,巴金是哪国人"?作为初三的学生,问我这样的问题……《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反思:本课设计的导入是请同学谈古典四大名著中哪部你最感兴趣,当我提问一位男同学时,他竟然不知四大名  相似文献   

9.
据《上海青年报》消息,在期盼的目光中,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对海内外公众试行开放半年。那间谈笑有鸿儒的著名客厅,那个诞生了《随想录》的太阳房,那片巴金散步沉思的小花园,都在迎接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驻足。事实上,在正式对外开放之前,巴金故居已经吸引了不少巴老的友人前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24日,我乘坐3U8961次航班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参加了由《成都商报》《上海晨报》等单位组织的“见巴金爷爷最后一面”的活动。下午1时,我随团来到上海龙华殡仪馆。保卫人员得知我们是千里迢迢从成都赶来送巴金爷爷最后一程的代表,优先让我们守候在馆外。我们拉起“巴老  相似文献   

11.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全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92岁高龄的巴金连任中国作协主席。半个多世纪以来,巴老驰骋文坛,留下了大量不朽的作品,尤其是《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及《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更是享誉国内外,拥有千千万万的忠实读者。为此本刊特推出《文坛巨擘——巴金》一文,向中学生朋友介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  相似文献   

12.
巴金去世后,上海作家协会为纪念这位文学巨匠,提出设立“巴金文学奖”的建议。对此,巴金女儿李小林明确表示反对。理由有二:其一,巴老生前为人非常低调, 不喜欢如此张扬;其二,巴老认为  相似文献   

13.
“巴金赠书”流散的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我也因此联想起许多关于巴老和书的故事。巴老晚年除了写作《随想录》,创建中国现代文学馆,还有一件被他看得同样重要的大事,就是把他七八十年来苦心孤诣、铢积寸累的财富,即多达三万多册的图书、一万多册的杂志,毫无保留地无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05,(10):56-59
巴金的一天 八点起。十点乘作协车去外书店和新华书店内部发行组取书:十一点一刻回家。读《参考消息》。下午两点,金公来接我和萧珊去友好大厦参观日本工业展览会,五点一刻回家。五点半前朱梅来。六点后和萧珊同朱梅去四川路德大饭店吃“鸡素烧”,辛迪后到,饭后同乘二十路无轨电车,到上海咖啡馆喝咖啡。九点和萧珊坐三轮车返武康路。听广播。看余思牧作的校样。读书和《参考消息》。一点半睡。汇款七元八角给世界知识出版社,预订《国际问题译丛》全年。收到东京日本电波新闻社寄来的贺年片。  相似文献   

15.
11月24日,巴老的母校南洋中学举行了“永远的巴金”纪念活动,同时,“阅读巴金,走近巴金”中学生征文活动也落下帷幕。整个活动由“文学巨匠”“敬爱的校友”和“缅怀与追思”三个部分组成。同学们通过阅读、话剧、朗诵、合唱等形式再现巴老的人生,感受着  相似文献   

16.
<正>许多次执教《给家乡孩子的信》,都只留于匆匆而过,巴老的文字并未在学生心中留下什么痕迹。《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喜爱。这封信,语言朴实,没有说教,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朴朴实实的情感。在这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再结合《一课一练》中资料卡以及课文后面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词语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载体,名词是对社会现象的命名,细品名词的历史蕴涵,对了解《怀念萧珊》的写作背景、深刻体会巴金的思想感情、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1月25日是巴金老人的百岁生日,在社会各界给予巴老最诚挚的祝福时,世纪老人的他迈过了人生中最辉煌最严寒的岁月。在岁月的洗刷中,我们看到了巴老的坚贞的爱,执著的梦,不悔的信念,完美的人格。巴金是热爱青春的,青春是巴金的永恒话题,那是一种经历  相似文献   

19.
巴老逝世后,《收获》载过一位客居海外的老妪回忆抗战陪都作家圈生活琐事的文章。她由靳以讲到巴金、曹禺、老舍……恨不得把那段重庆的锦绣日子,一缕缕地全给揪扯回来。  相似文献   

20.
赵素兰 《现代语文》2006,(10):70-71
许多写人叙事的散文,都是从正面切入人物的形貌心态和性格特点,都是以大量篇幅对人物作逼真动人的正面叙描,在那些融合着亲身体验的描述中寄寓着深切的感情,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朱自清的《背影》、《给亡妇》,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巴金的《怀念萧珊》等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