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对独特体验的反思【案例一】我们学校组织新课改交流,一位老师在执教《狐狸与乌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师:学完了课文,你想对狐狸或者乌鸦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尽量说得与别人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一、对"独特体验"的反思 [案例一]我们学校组织新课改交流,一位老师在执教<狐狸与乌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对狐狸或者乌鸦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尽量说得与别人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那怎样的评价才适应新课程所提出的评价要求呢?下面笔者就撷取几个课堂口头评价片段,浅谈几点认识与建议。一、倡导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提升评价质量镜头一“:你的想法有创意!”师: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大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生:我觉得爱听好话不好,容易上当。(该生看了课后题)师:你说得真好。生:我觉得乌鸦自不量力,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得什么样,还得意极了!(哄堂大笑)师(较尴尬,但为了不打击发言积…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小学老师在分析寓言<乌鸦和狐狸>课文之后,布置了两道"说话"练习题:一、请你对上当受骗后的乌鸦说一句话;二、如果乌鸦和狐狸再次见面,它们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同学们对乌鸦所说的话大都是:"乌鸦,你可要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再上当受骗了."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小学老师在分析寓言《乌鸦和狐狸》课文之后,布置了两道“说话”练习题:一、请你对上当受骗后的乌鸦说一句话;二、如果乌鸦和狐狸再次见面,它们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同学们对乌鸦所说的话大都是:“乌鸦,你可要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再上当受骗了。”“乌鸦,你不要太虚荣,不要再听别人的恭维了。”但是,有一个女孩却与众不同,她说:“乌鸦,你别难过,我们家有好多肉,我再给你一块好吗?”老师设计的标准答案是:不能轻信别人。因此,给那些告诫乌鸦的同学打了高分,而却否定了女孩的答案。对乌鸦和狐狸再次见面所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童心的价值     
有位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完《乌鸦和狐狸》的课文后布置了两道练习题:1.请你试着用自己的口吻对上当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2.如果乌鸦和狐狸再次见面,它们之间将发生怎样的故事? 同学们对乌鸦所说的话大都是按照老师的引导说的。他们一般都这样说:“乌鸦,你可要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再上当受骗了!”“乌鸦,你  相似文献   

7.
范宝华 《新疆教育》2012,(14):142-142
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富有诗情的和谐的生态评价环境,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诗意追寻。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通过评价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1倡导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提升评价质量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老师说: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大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有的说:我觉得爱听好话不好,容易上当。教师评价:你说得真好。有的说:我觉得乌鸦自不量力,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得什么样,还得意极了!(哄堂大笑)教师较尴尬,但为了不打击发言积极性,还是鼓励道:你说得有道理。有的说:我觉得狐狸很聪明,而且我懂得了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而别人不给时,你要多动脑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教师夸奖:你的想法有创意,能联系生活实际,真聪明。  相似文献   

8.
提起寓言故事 ,学生们就兴趣盎然。当笔者教学完《狐狸和乌鸦》之后 ,就借题发挥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师 :狐狸叨起肉 ,一溜烟跑掉了。狐狸真正吃到了美味可口的肉了吗?乌鸦伤心之余 ,会不会想到其他什么办法呢?(有几个学生没等我把话说完 ,就高高的举起了小手。)生 :老师 ,如果我是狐狸 ,我会马上找个地方把肉吃掉。生 :老师 ,狐狸为了骗取乌鸦嘴里的肉 ,把好话说尽了 ,我想 ,他一定会很珍惜这块肉的。师 :那你觉得狐狸会怎么做呢?(我趁机问道)生 :……这个学生一时没想好 ,这时另一个学生自言自语道 :“乌鸦也不一定就会这么罢休的…  相似文献   

9.
教过我这个班的老师都说:真拿这班学生没办法,无论怎么启发、引导,就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的确,我们班学生怕动脑筋是出了名的。可是,自从那天的一节课后,情况就大大改变了。 那天,教学完《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对狐狸或者乌鸦说些什么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知道他们又在等答案了,因为通常情况下,这类问题都是个别学生“义务包干”,其他人才懒得去动脑筋呢。 短暂的沉默后,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请他们来答,回答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对乌鸦  相似文献   

10.
乌鸦也惊艳     
一位年轻老师教学《狐狸和乌鸦》时问学生:"如果你是那只乌鸦,听到狐狸的夸奖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孩子们大都说自己不会上当受骗。可是,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小声地说:  相似文献   

11.
乌鸦也惊艳     
一位年轻老师教学《狐狸和乌鸦》时问学生:"如果你是那只乌鸦,听到狐狸的夸奖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孩子们大都说自己不会上当受骗。可是,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小声地说:  相似文献   

12.
有一天我到仰慕已久的一位老师那里听随堂课。我们是好朋友,没有任何的客套,就是纯粹的交流,准确地说,我是向他学习。那一天他上的课是《大作家的小老师》,是三年级的课文。上完课以后,我们就这堂课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话题的中心自然离不开"高效课堂"。"这是教学的主旋律!"朋友略带调侃地开始了我们的谈话。下面是我整理的谈话记录。我:今天听了你的课感觉很清爽,没有通常那样听课以后还很费脑子去想人家的路数、人家的亮点。觉得你上课不但清爽,学生也特轻松。  相似文献   

13.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教案,下面谈谈我对《狐狸和乌鸦》这课的板书设计。课文导入,板书课题时,我有意将狐狸写在左下方,乌鸦写在右上方,一改通常板书课题形式,为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疑惑,立即有人发问:“老师,为什么将狐狸写在左下方,而把乌鸦写在右上方呢?”我正要回答,有学生说:“我知道,因为狐狸在地面上,而乌鸦是停在树上的。”于是,我便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说述:“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4.
刚学完寓言《狐狸和乌鸦》的女儿与我在饭桌上闲聊 ,说如果她能像狐狸一样聪明就好了。初闻我乍一愣 ,旋即笑出 ,继而又有些顿悟。细一思量 ,女儿的话有些道理。狐狸何尝不聪明 ?它不费丝毫的力气 ,只三言两语便从愚笨的乌鸦嘴里骗得了自己所需的食物。不禁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老师灌注的观念“狐狸是狡猾的”一直在脑中根深蒂固 ,从没敢去试想过狐狸竟然是“聪明的”,甚至持续到现在。1 7世纪法国著名的寓言诗人拉·封丹曾说 ,一个寓言 ,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 ,所述说的故事好比身体 ,所给予人的教训好比灵魂。巧譬善喻是寓言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狐狸和乌鸦》的课堂教学中,当我引导学生回答了乌鸦为什么会上当时,一个名叫齐明明的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以前我们学过的《乌鸦喝水》,说乌鸦爱动脑筋想办法,是聪明的乌鸦。可是今天咱们学的课文中,却说乌鸦爱听奉承话,乌鸦是不是变笨了?”学生们被齐明明这一问,都激起了好奇心,瞪大眼睛直盯着我。我当时也有点发愣,不过马上反应过来:“你提的问题很好。这是两只完全不同的乌鸦。第一只乌鸦爱动脑筋,所以喝到了水;第二只乌鸦呢?爱听奉承话,结果上了狐狸的当。同学们,大家要向哪一只乌鸦学习呢?”学生们异口同声…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中的"表达"是如此丰富多彩 《狐狸和乌鸦》(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是经典寓言,课文最后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一句结束,余音缭绕,留下无限空白,我便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一次说话、写话练习。以下是学生的几篇习作: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乌鸦这时才恍然大悟:"天啊!我中狐狸的计了!"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被狐狸骗了之后,乌鸦很不甘心,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报复狐狸,而狐狸却想再找个机会骗骗乌鸦。这天,狐狸又去找肉吃了,正巧碰上了穿着黑色礼服、嘴里叼着一大块肉的乌鸦。狐狸老远就看得眼睛发亮、口水直流了,而在树上的乌鸦只是冷冷瞥了狐狸一眼。狐狸满面微笑,拿腔作调地说:"乌鸦欧巴,你的新衣服可真好看!你的眼光真好啊!"乌鸦白了狐狸一眼,在树上依旧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18.
《狐狸和乌鸦》是写狐狸怎样骗取乌鸦一块肉的寓言故事。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内容含义深刻。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应着重进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的学法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读懂狐狸的三次奉承话,领悟这则寓言的寓意。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9.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成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却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并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 这个寓言再次出现在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里,钱钟书对它有了新的阐释,我也对它有另一种新的理解。以前,和所有初读这则寓言的人一样,我觉得狐狸的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实在愚  相似文献   

20.
(征文选登)习作内容 :根据《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思路 ,打破常规思维定势 ,发挥想象 ,续写故事。训练目的要求 :1 以故事内容为依据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启发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 能够根据自己的所想、所说 ,按照提示写出来 ,把故事“续”得更精彩。作前准备 :学生弄清原故事情节 ,教师准备狐狸、乌鸦、肉、大树的头饰。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启发学生想象 ,先说后写。1 学生看《狐狸和乌鸦》故事的动画片 ,讨论 :狐狸是怎样引诱乌鸦上当受骗的?说一说。2 乌鸦上当受骗了 ,它会想些什么呢?先说后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