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试图通过女性理论所提供的性别视角和重读策略分析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婆婆形象,指出她们不被人理解的行为中的合理性一面,主张对其给予理解和同情,并探讨赵树理对旧式婆婆形象抑制苛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朱玉红 《文教资料》2011,(14):12-14
小说《金锁记》叙写了一个旧式女子——曹七巧在旧式大家庭中的悲凉一生。张爱玲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而深刻人性的人物形象。作者认为张爱玲的写作技巧体现在三个方面,特作此文,一一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听力在英语学习的要素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信息获取及交流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其被熟练掌握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限制了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旧式教学方法的缺点和学生在英语听力课中的被动地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交际教学法"的提出开辟了听力教学的新途径,正确理解和使用它所提出的一些教学技巧,与旧式教学法的有效融合和实物教具的正确选择,对于提高听力课堂教学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反病毒公司表示,日前出现的Lovgate蠕虫的最新变种运用着旧式病毒惯用的伎俩,扫描计算机中的可执行文件然后将其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5.
第一关牛刀小试A-F是旧式物品,1-6是现代物品。请将相同一件物品的旧式样和新式样写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五卅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使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认识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并进一步认识到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民主革命联合战线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民主革命中的农民问题;开始思考中国革命的性质,并逐步认识到它与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夏洛克、葛朗台、阿巴公、泼留希金,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夏洛克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名作《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属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旧式高利贷商人的典型。他为了清  相似文献   

8.
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发展,作文这一语文单项,在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例逐年加大,与此同时,作文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成为当前大部分语文教师不断思考并且实践的一项任务。新改革目标下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全打破了旧式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读和写的运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素材等能力。本文主要从旧式作文课堂教育与新式课堂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上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小学语文中低年级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凌叔华以独特的书写姿态,占据了一席之地。她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尤其是对新式女性和旧式闺秀群像的描写,成为她文学作品中的闪光点,除了活跃于家庭空间的新旧式女性之外,留学生也成为她书写的对象。短篇小说《异国》从中国留学生与日本人互相的想象差异出发,作为留学生的蕙在封建文化与现代性体验下遭遇生存困境,在逃离与复归中游走的同时也反映出凌叔华自身的文化身份困境,《异国》表面写的是"娜拉走后怎样",实则让人去思考的是"娜拉回来后又会怎样",呈现出留学生"孤独"的情感体验与夹缝中人物"梦醒后无路可走"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型始于清末,但真正转型是在民国时期。新式学校的不断创办、旧式私塾得到有效控制和改良、教育内容由儒学教育转向国民教育都充分体现了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变。华北乡村教育在转向新式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种种问题,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教育经费的短缺、教师素质普遍低下等,无不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宗族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也是民间崇尚的传统文化。捐资助学是宗族文化中宗族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在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发展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江西近代宗族开办民办教育的状况入手,分析了其办学特点及其影响,为研究宗族文化及近代民办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最著名的剧作之一,剧中那生动奇特、引人注目的情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一向为人们所称道。其中的女主人公美丽迷人、温柔体贴、柔弱,甘愿为心爱的恋人奉献一切,同时她又坚强果断,支配占有欲强。她的这种双性同体的个性特征打乱了父权社会中男性主体的传统观念。文章通过阐释她的这种双性同体的性格特征呈现给读者一个饱满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结合父权社会强加于女性的天使或妖魔形象的传统,解读济慈的诗"La Belle Dame Sans Mercy"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发现这一形象成了折射男性思想,丧失了身份,缺失了话语的边缘化了的“他者”。这种特殊的,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形象进一步彰显了父权社会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4.
宗法制度文化是西周至明清形成的确立政治体系、分配权利义务、处理人际关系等规则和人们对宗法制度价值的认同、对宗法制度规则的遵从态度和习惯;制度变迁后,宗法制度文化以观念和习惯的形式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应正视并积极引导其实现正向度转化,发掘其现代价值并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从"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大批反映农村乡土生活的小说,以鲁迅为首的现代作家群对当时中国农村宗法制社会进行了审视,对由此造成的人性悲剧和社会悲剧进行了剖析。他们的作品在揭示20世纪初农民精神麻木的同时,对当时的宗法制农村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6.
宗祠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传统宗祠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血缘崇拜和祖先崇拜、宋以后儒家宗法思想的进一步普及、庶族地位兴起以及小农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建设中国现代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对于宗祠所代表的传统宗族观念要批判性地继承。  相似文献   

17.
李尔王和懵教官将权力和财产进行了不当的转移,导致了相似的凄惨晚年.文本通过两人的经历表现了个人主义与宗法制度两个不同的主题,同时主题中又都包含着共同的反讽,有着一明一暗相互抵消的价值观.即<李尔王>张扬人的个性,却又沦入现代虚无主义;<懵教官>强调宗法的力量,却又将金钱凌驾于宗法之上.  相似文献   

18.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作者亨利·詹姆斯站在女性的立场观照了伊莎贝拉的悲剧婚姻和命运,但由于受他本人的性别角色和男权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创作上很难走出男权意识的藩篱。亨利·詹姆斯对伊莎贝拉悲剧命运的安排、伊莎贝拉独立形象的解构这两方面暴露了隐藏在文本后面的他将女性视为艺术品观赏的男权思想,和按男性的意愿对女性形象的随意操控以及男性文学中对妇女的本文骚扰。  相似文献   

19.
西方社会实行个人本位主义,中国传统社会则奉行家族本位主义,这是中西社会在立国基础上的重大差别。辛亥革命之后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运用西方以个人本位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的家族本位观念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是,中国现代的个人主义仍然是脆弱的,具有鲜明的群体性。  相似文献   

20.
伊蕾在其《被围困者》中,以诗的语言塑造了一个"被围困者"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在男权话语下的生存状态与生存体验,进而揭示出每一个生命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与生命悲剧。诗人从关于存在的追问孤独的体验中揭示出生命个体在现代生存困境中的极端体验。同时,诗人在极端体验中进行叛逆和突围,实现灵魂的救赎,从而体现了诗人对每一个属己的生命个体的最深刻、最本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