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立琴 《现代语文》2011,(12):20-21
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新型诗歌。新诗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一直都是师生难以突破的瓶颈。许多同学对新诗要么熟视无睹,要么敬而远之,要么望而却步,要么一脸茫然,要么瞎猜乱想……  相似文献   

2.
正诗歌原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感情表达形式,我国留下大量的古代诗歌,直到现在这些诗歌还脍炙人口。比如我们一提起思乡,大家都会背:"床头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一提起相思,大家就会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我们无论咏景、咏情、咏人都可以找到古典诗歌的范例。中国新诗即现代诗,现代诗是从国外引进的诗歌题材,现古代诗歌相比,现代诗歌不收平仄的约束、不受长短的约束、不受字数的约束,现代诗的表现形式可以比古诗更丰富。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诗时,发现新诗在现代教学中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学生通常不愿意学习新诗。学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导学生把握新诗特点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新型诗歌。它在语言上采用白话,体制上不拘一格,可自由抒写,也可按韵律创作。除了把握新诗上述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以外,还要引导学生把握新诗的美学风貌。新诗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使新诗一方面秉承了古典诗歌含蓄蕴藉,注重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学是西方明这个大海盗对中国传统化强行亲和之后的私生子,它受孕于1840年前后(通常所谓中国近代学的开端),诞生的标志就是“五四”学革命的爆发(近代学与现代学的分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现代学中的每一种体形式的现代化建设,从开端、发展到成熟,无不与对外围学的吸收和改造相关联。自由体新诗对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由模仿到借鉴,闪创新而走向成熟的发展道路,在象征派诗歌的发展中表现的较为典型。我以李会发和戴望舒的创作为例,对象征派诗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作一个粗略的阐述,以说明中国新诗与西方诗歌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五四”时期最早写作新诗的人物之一。其新诗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无情鞭挞,对反动封建思想的有力批判以及对自由婚姻爱情的执着追求。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鲁迅的新诗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融合,对匡正当时诗歌界的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倾向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五四”时期新诗理论,创作现象,语言革新等方面的论述,论证了“五四”新诗现实主义美学观的确立。这种美学观,是一种功利性的观念,它根植于“五四”时代的社会、政治、历史土壤中,并与之有着血肉关联。也是诗人们探求强国富民之路的“救亡”意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周芸芸 《学语文》2012,(6):80-80
在新诗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一个令教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经常提出"新诗与古典诗歌非常不同,无法欣赏"、"诗歌都是意向含蓄,意境优美,形式整饬的,新诗都不具备,它怎么能算诗"、"有些现代派的诗歌太抽象了,根本无法理解"等问题。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领略新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当前摆在中学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尽管在新诗研究领域积聚了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但是当下中国新诗的研究势头还远远谈不上强劲。论者对一些诗歌研究的症结性难题偶有触及而又往往语焉不详。中国现代新诗是一种尚未“成型”的艺术形态,当下的诗歌创作也仍然充满了实验色彩。这使得对新诗的阐释往往更加困难。可以看到在当下诗歌批评中由于出发点、阐释角度与估价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9.
自白话新诗以降,几乎每个时代都有论者不断发出“新诗将死”的论调,这就是中国新诗面临的那个“永恒危机”:何为新诗?新诗何为?毫无疑问,这种危机感源于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遗产的强大压力,以及新诗文体自足性、表意策略(语言、形式与方法)和诗意精神(思想、经验与情感)等方面的自我焦虑。但历史的吊诡之处恰恰在于: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10.
爱的哲学是泰戈尔思想的重要方面,它为“五四”人认同并接受,影响了五四诗歌爱的主题书写。其影响是多层次的,有童真爱、母爱、自然爱,有男女之爱,有泛爱等。泰戈尔爱的哲学也给中国文坛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诗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选择了鲜明的抑中扬西的文化立场。很多著名新诗人和新诗派都具有某种西方背景,新诗作品也具有浓郁的西方气息。新诗抑中扬西的立场大大制约了新诗艺术的发展。在总体上制约新诗艺术发展的是新诗语言的西化问题,其原因是对于追求"欧化"风格的翻译文学的模仿。新诗抑中扬西的文化立场不是理性的学术立场,只有实事求是地从艺术规律出发来界定中国新诗和西方诗歌、传统诗歌的关系,才能推进新诗艺术的发展。在新的文化语境之下,中国新诗应该摒弃抑中扬西的立场,和中国当代文化结合起来,重构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新诗诞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见证和记载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并且以其丰富的诗情、多彩的诗意,不断产生着独具特色的魅力。新诗传承着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手法,借鉴了外国抒情诗的特点,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现现实的生活和人们的情感。新诗跟读者已经没有什么时空的距离,应该说阅读理解上也没有多少隔阂。  相似文献   

13.
五四语言变革之后成长起来的新诗,其现代化过程是复杂曲折的。一方面,新诗以接近口语的日常语言介入传统诗性语言,胡适指出“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诗怎么写”,突破传统诗歌语言的常规,寻求适合表达现代生存经验的语言形式,这是给诗歌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大胆尝试。实际上经过唐代诗歌的繁荣,传统诗歌已经在走下坡路,逐渐僵化,它在形式上经受的种种约束,包括章法、句式、用典、对仗、平仄等,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这种日益僵化的形式已经不适宜表达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吕家乡认为:“新诗之所以能够取代精致圆熟的古典诗歌模式,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人的生活感受和内心状态已不是古典的‘意境’所能容纳。”  相似文献   

14.
大学写作的尴尬身份与教学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写作学科在教学中长居边缘位置,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其身份尴尬的主要原因是偏于基础而学理支撑不够,强调综合而独立性不强,重视实践训练而有失随意和散漫。教学突破要从人生和社会需求入手,打破教学的封闭性,把阅读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规范训练内容,培养教师的写作特长,把写作课推向理性教育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从理念到教学实践,我们不得不碰触到一个个具体而又鲜活的课题。说明文教学在“淡化文体”的呐喊声中备受冷落,散见的相关论述也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翻阅不同时期名师的课堂实录及通览各级各类的语文公开课,我们发现少有说明文的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一代女性新诗的作者诞生于"五四"启蒙时期,此时的女性自我一般都深受传统文化熏染,同时也接受新思想文化影响,开始与男性共同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初涉于世的稚嫩、现实的复杂、以及对于白话语言的生疏,对其诗歌创作水平产生了较大限制,使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书写显示出较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诗发轫于翻译诗歌已是学界的共识,且不说作为白话新诗第一人的胡适依靠译诗《关不住了》来宣告新诗成立的“新纪元”,单是梁实秋“新诗,实际上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一说,便足以道出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不同寻常的因缘。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探究,是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目的所在。闻一多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抒情和韵律两个方面,他以此为出发点,勾画出了唐诗发展的大体轮廓,并对孟浩然、贾岛等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独到的分析。闻一多的唐诗研究,其最终指向是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营养,他认为抒情和韵律正是使新诗保有中国特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诗歌对中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意义,尤其是中国现代新诗,它以白话文写作,凝练、优美的特点更加有利于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本文在调查教材选材情况、中学教师教学新诗的情况、中学生学习新诗的基础之上,对新诗教学进行相关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辑录评析了沈尹默先生1918年1月至1920年1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全部18首白话诗,并指出沈尹默新诗注重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借鉴西洋诗歌象征取意、散文诗行的优点,锐意探索创新,是我国散文诗和象征主义新诗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