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9,(8):34-35
于漪是教师的楷模。这并不在于她拥有杨浦区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等诸多光环,而在于她的崇高师德和对语文教育多年以来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更在于她身上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年轮,是中国教育不可多得的财富和可贵的研究资源。从本期起,本刊推出“于漪茶座”专栏,以文摘形式,呈现给读者于漪教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0,(24):60-61
教育好学生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这种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师生之间无血缘关系,但教师对学生的爱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国家把自己的希望交给我们培养,这是极大的信任;人民把家庭的未来交给我们教育,这同样是极大的信任。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这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这样伟大的育人事业,需要教师师爱荡漾,爱满天下。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09,(10):36-37
素质教育绝非权宜之计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国民素质能否明显提高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因而,今日素质教育落实的程度如何,取得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明日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10,(23):44-45
【于漪如是说】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作为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对他们的影响会更大,更具有权威性,因此影响也更具有关键性在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中,在一切师生发生交往的活动中,教师的人格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09,(20):34-35
教师的质量左右着学校教育的质量 教师须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教师的质量左右着学校教育的质量。……教师即课程,他的重要性在于他是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转化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转化者,每名教师毫无例外地要用自己的行动践履这一角色。由此可见,课程改革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相似文献   

6.
对话性德育评价是多元社会中对话德育范式的生成和第四代评价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必然结果。对话性德育评价是一种基于教育性对话的评价,除了具有一般对话的平等性和开放性,以内在权威为主要表现的教育性是其主要特征。教育性为对话性德育评价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对话性德育评价的实现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变革评价观点,建构基于包容性对话的师生关系,采取互动式、对话式的评价,并对三类不同性质的对话性德育评价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09,(18):32-33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直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孜孜讫石乞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8.
姜进梅 《职教通讯》2012,(29):41-43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明素养现状与时代的需求、社会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文明人的培养现状进行调研,较为广泛地了解了社会、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对职业学校现代文明人培养的认识、看法及建议等第一手资料信息,为开创以现代文明人培养为核心内容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奠定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开启了关心德育的新时代,大学生德育也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学者们掀起了德育"对话热"。然而,在这对话热度高涨的德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形式单一化、内容抽象化、功能工具化和师生关系错位等问题,使德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构建德育对话新机制是德育工作者面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对话热"冷思考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于漪 《今日教育》2010,(9):40-40
中小学教育也好,大学教育也好,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有一颗中国心。如果我们培养的人对自己的国家缺乏感情,对中国的文化缺乏认同,缺乏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心,不能自律,即使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也难以对社会作出贡献,弄得不好,有的会起负面作用。这一点我们不牢牢把握,我们花的力气也会付诸东流,有负于国家的期望、人民的嘱托。  相似文献   

11.
朱东惠 《职教通讯》2012,(32):14-16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语文学科为例,积极探索结合学科课程开展现代文明人培养,将"校园文明人"、"社会文明人"、"职业文明人"、"家庭文明人"培养贯穿语文教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09,(12):34-35
于漪如是说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核心理念和过去比有很大的不同。我参加过很多次语文教学大纲的审查和语文教材的审查,过去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以知识为本,以知识体系为本,现在转变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极大的进步。 ——选自《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183;坚守&;#183;走进新课标》  相似文献   

13.
心理教育和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两从字表看来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相互制约甚至互为前提。因此,为了提高两教育的绩效,最好将他们结合起来,构建起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德育——心育”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每晚在睡觉前,我都要浏览一遍《班级日记》,常常被孩子们的某一件事或某一句话所触动,下面是部分日记的摘录:  相似文献   

16.
17.
培养和促进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发掘学生的心理成长潜力,是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我国新时期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教育者应基于对"健康"内涵的理解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念,对"大思政"框架下"心育"与"德育"的融合进行深入探索,积极转变思想,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四位一体的、家-校-社会协同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余玲芝在《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11期撰文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对话精神的社会,学校德育对话是对话精神在学校德育领域的回应,它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德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的语文界,可以说是群星闪耀。于漪、钱梦龙、洪宗礼、魏书生、宁鸿彬、顾德希等语文大家,承继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人的光荣传统,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谱写了语文教改的一页页新篇章。他们的实践、思想和理论,不仅当时,而且今天,意义十分重大。回顾和反恩这段历史,对于语文教改的深化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交往实践观认为,交往实践结构是由“主体-客体”与“主体-主体”统一构成的整体,即“主体-客体-主体”结构。在道德教育领域中.交往的主要形态表现为德育对话。其结构也相应地表现为“主体(教师)-文本(德育素材)-主体(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关系。在德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面,但为了保证对话的质量与顺利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德育文本(德育课程、教材或相应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我们把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也看成是一个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