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对回忆性散文没有太多阅读兴趣,因为散文背景和作者情感都带有历史属性,与学生阅读心理和知识储备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要有对接引导意识,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写作线索,梳理、把握作者情感,这样才能形成整体阅读认知。教师要从作者情感错位、心理矛盾等角度,引领学生解读回忆性散文,深度阅读思考。  相似文献   

2.
施妙咏 《成才之路》2022,(10):113-115
文本细读可以帮助学生领会文学作品言语的内在精妙之处,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感悟文学作品的意义,领略文学作品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可以提升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文章从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文本线索,创设阅读情境、促进文本解读,开展合作学习、拓宽思维路径,组织朗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当前教学现状中教师备课迷信教参和优秀教案,不敢做个性解读的问题,提出要细读文本,让备课从深入文本着手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细读文本要从读出“情”“趣”,读出内蕴,读出超越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对教学文本的解读,可以根据时段与主体的变化,分为备课解和导学解读。备课解读是上课前教师准备教学内容和寻觅教学路径的过程,备课解读越充分,越利于一线的教学;导学解读是教师作为课堂里“平等中的首席”,根据学生学情、自身优势及文本特点.实施课前预设,以促成学生的自主解读。  相似文献   

5.
一、对“文本解读”的基本认识 1.“解读”的基本内涵。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地解读课文,这是备课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职责。“解读”本来就是一门学问,有的按照日常的口头习惯称之为“解读学”,也有称之为“读解学”。蒋成璃教授在专著《读解学引论》中指出:读,是文本理解的起点,侧重于文字、结构及作者写作背景等的研究,尽量读出文本原意:解,是以文本释义为起点,侧重于文本意义的辨析、评判及潜在意义的发掘,要求读者有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诚然,解读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课前对文本的精心解读。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对文章整体内容和情感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近年来全国多地高考语文试卷纷纷出现了对文本思路、行文脉络考查的试题,学生要想准确且快速地对文本进行解读,就必须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文章的行文思路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的情感比较细腻,纵观收录于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不少文本情感丰富,它对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萌芽期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品读是有效深入文本情感的重要通道,教师如何紧扣文本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从而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同时又能获得情感的熏陶呢?一、有效品读感悟。在感知中体验情感 要让语文学习理性回归语言本色,“读”必不可少,只有通过大量的“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也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建立语感,积累语言。语文教学如何抓住情感基调,有效引导学生品读呢?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课文和读的形式,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从而体会“读”的乐趣,获得情感的熏陶。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这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文本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整体品读感受文本的情感,让学生深切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切人本文,课堂导入之后,我设计两个问题:①“亲人”指哪些人?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②志愿军战士怀着怎样的感情跟她们道“再见”?使学生一开始就带着紧扣文本情感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当学生朗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出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是由“再见了”三字提示的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即将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线索;二是由“亲人”二字提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救助志愿军胜如“亲人”的叙事线索。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并容易对文本的感人故事产生兴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亲人”—她们都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为了让学生能更?  相似文献   

9.
《种子的力》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1940年写的一篇哲理散文。作品托物寓理,由表及里,由物到人,构思精巧,蕴意深藉。教学时,要抓住“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这一训练重点,缘文悟道,理解内容,把握中心,体会情感。要掌握文章线索,弄清作者思路;要扣住关键词句,分析重点段落,让学生认识《种子的力》借物比喻之“理”。 一、掌握线索,弄清思路 课文文字含蓄,立意深刻,学生理解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均有困难。因此,先要帮助学生依据线索,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探出文章的基本线索。结合课后练习题,通过分析,看出其线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再者,文本是由一个个传承中国文化的汉字,它不是“死板”,它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情感倾向等,都需要我们去解读,去品味,才能踏上语文教学的求真之旅。由此,笔者以为,不管语文教学理念如何翻新,教学手段如何变化,进行丰富、灵动、多元的文本解读,始终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要过的“铁门槛”。  相似文献   

11.
解读语文文本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出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组织方式。故在初中语文教学备课过程中,有意识规避文本解读问题,优化文本解读,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文本解读方向,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间的有效连接点,从而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感知文本内容,获得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体验。  相似文献   

12.
设计板书贵在得法四川梁平师范李锡琴一、理文章思路设计作者写文章总有一个思考的线索,这个线索就是文章的思路。教师备课时可熟读课文,看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按行文思路设计板书。此法设计的板书思路明晰,内容清楚。比如《荷花...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的深度备课是指教师最大限度还原文章本来面目,对文章做出准确深入解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要深度备课,教师应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对文章可细读串讲以理清思路;可思辨疑;可知人论世;可适当取舍。教师在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我价值,实验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4.
文本读解能力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元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文本读解理论将读解方法分为作者、文本和读者中心三极走向,三者均具独立存在的价值又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文章以短篇小说《百合花》为例,对作品所涉时间、事件、情感变化线索细致梳理,探索在战争年代,“我”、通讯员、新媳妇在短时间相处过程中建立“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真挚情感,试图从“作者中心”“文本中心”二极出发,围绕“创作谈”,通过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追踪作者原创本意,为语文教师读解文本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备课模式,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求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  相似文献   

16.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模式备课,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都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都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这就好…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深度解读文本,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教师要研读单元主题,突出主题价值;深挖文本内容,理清思维线索;深化问题设计,关注学习过程;活化主题实践,推进意义探究,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解码能力与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课题。从操作层面看: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是备课方案的具体实施,是备课方案的有效落实。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语文教师备课要关注些什么呢?备课要内化文本,注重多元解读;备课要明白编者意图,把握训练点;备课要定位情感基调,净化学生心灵;备课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备课要精心预设,选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塑造个性、展现个性的过程。但是,对“多元解读”的过分珍视,对“独特体验”的过热追捧,导致“多元解读”的阆凑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语文课上对文本价值取向出现了曲解或误解。因此,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多元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带领学生有效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也都提出了很多解读文本的策略与方法,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对课文前后内容进行对比,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泉城》的教学来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一、前后段对比,理清文章的结构阅读教学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