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插图虽然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但翻开一册册崭新的语文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黑白的文字,而是一幅幅五彩斑斓的插图。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插图更是夺人眼球。 我们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展开教学,巧妙发挥其作为表象符号的特有功能,就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美景”。  相似文献   

2.
教材插图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 (拍摄 )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 ,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角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读者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课文。1992年《大纲》(试用 )颁布的初中语文配套教材共六册 ,有插图 12 1幅 ,2 0 0 0年新《大纲》 (试用修订版 )颁布后的配套教材在插图上作了大幅度调整。从数量上看明显减少 ,一至五册仅 2 6幅。从内容上看 ,插图的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均明显增强 ,增加了“巴林杰陨石坑”、“杨振宁兄弟和邓稼先 194 9年于芝加哥大学”、“生命”、“孔子讲学”、“…  相似文献   

3.
插图是语文教科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配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而绘制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插图”的解释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包括科学性和艺术性.”除此之外,插图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集中读者阅读注意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因此,为了使教材使用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各出版社都将插图逐渐引进教科书中.笔者翻阅了2013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和下两本教科书,发现这两本教科书扉页彩色插图共有35幅,文本黑白插图共有33幅.  相似文献   

4.
插图应符合文意四川涪陵十二中吴权友课文中的插图,能帮助师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节骨眼上的一幅插图往往能使文章的意境全出。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密室谋划”插图,都十分形象、逼真,符合文意。可是初中三册...  相似文献   

5.
发挥小学语文插图作用之浅见□陈增信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画图,以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等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作用。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一幅机械波插图的结论及其应用孙宪宝(吉林省梅河口铁路第一中学,135000)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科书“机械波”一节中都有如图1所示的插图,这是一幅很重要的插图.如果把这幅插图讲得准确、生动、活泼,并能从中总结出规律,对加深理解波以及处理有关波动的习题...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科书设置插图,从浅层次上说,是借形象、直观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深层次上说,则是借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而理解历史概念、分析历史事件等。本文以人教版教科书中两幅宣传画为例,就教科书插图的“启发性”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科书编纂的发展,教材中插图的数量也在明显增加。就现行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而言,六册书共计包括了彩页插图50幅,黑白插图134幅,如此之多,这在以往的初中教材中是没有的。可见,插图越来越成为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插图“关心”甚少,存在对插图认识上的偏差,却是不争的事实。纠正偏差,无论对教科书编者还是使用者都大有裨益。下面仅就重正文轻插图、重整体轻细节等四个方面略陈管见,以期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我在执教初中语文第二册时,发现有几幅插图颇多纰漏,与课文内容相悖。例如《一面》中的插图,我看有以下五处不合课文内容:一是文章开始便交代进书店后“我把帆布袋、夹剪、票板放在一个角落的地板上”;后面又说,直到离开时,才背起帆布袋“走出书店的门”。插图上的“我”?..  相似文献   

10.
“插图多”是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打开一二年级语文新教材,你会发现,课本越来越精美了,随便翻开一页,你都能看到一幅或多幅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插图。这些插图或表现课文的中心,或揭示课文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现故事情节,它们各个色彩鲜艳,富有童趣,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具备了课文文字所不具备的优点与功能,有着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新教材插图的这些特点,剪裁得当,巧妙利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量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插图,生动形象,多而有序,自成体系,相对完整,图文配合,相辅相成.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初中物理第一册中,有图序编号的插图共三百多幅,无编号的插图若干幅,有的一号多图,如连环图、系列图等等.插图历来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紧密配合,优势互补,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大大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生动活泼性,因而也就强化了教材的表达力和可读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利用插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下面就此谈点浅见,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牛向阳 《物理教师》2003,24(12):15-15
人教版《物理》教材高中第一册,“曲线运动”第一节“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文中配有二幅插图,一为砂轮边缘飞出的火星沿直线前进,直线与砂轮边缘相切.另一幅插图为雨伞旋转时候从伞尖上飞出的水滴沿与伞边缘相切的直线飞出.但第二幅插图与实际情况不符,给学生产生了错误导向.现在就此问题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3.
大象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宋明理学的发展》第10页有两幅人物插图。左面一幅神态冷峻.下面注为“程颢”:右面一幅人物神态随和.下面注为“程颐”。两图右上面的文字是这样描述的:程颢、程颐虽是亲兄弟,都是理学家.但二人在处世态度和待人上却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4.
统编初中世界地理课本(上册1979年11月3版、下册1980年5月3版),课文共12章31节,有插图198幅,平均每章有插图16.5幅。每节有6.4幅,其中最多的一节达14幅之多。这些插图,在篇幅上,其分量之大约占课本的三分之一;在内容上,丰富多样,既有各种类型的地图,又有多样的景观和生物图片,以及分类的图表。这些插图,经过编者的精心设计与安排,密切配合课文,起着直观作用,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达到“图尽其用”,对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学插图导读“六法”●内蒙潘如钰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大部分作品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品,在编入课本时,多数配有比较理想的文学插图。据笔者粗略统计,课本中的文学插图多达78幅(详见下表)。中学语文教材文学插图一览表文学体裁教材类别插图数高中统编教材初中九年制...  相似文献   

16.
杜应祥 《云南教育》2004,(34):11-12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个口语交际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的第八个口语交际是同一话题,都是《小兔运南瓜》。所不同的是“九义”教材在这个话题的第二幅插图中明确告诉学生小兔是用“滚”的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却把原来的第二幅插图换成了一个空白图。看了实验教材,我们不禁为这个小小的“空白”拍手叫好,因为这个小小的“空白”蕴藏了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当你翻开语文教科书时,那一幅幅童趣盎然的课文插图一定让你忍不住再看上几眼,“我会写”、“我会读”、“我会认”、“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这一连串崭新的词语一定让你倍感亲切。与众不同的教材已清晰地告诉我们编者努力把教本变为学本,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8.
图文说明应相符●侯玉海《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教版1995年12月)中的地图、插图中的文字说明和正文中的文字往往不相符合,或者有明显错误。现举一些例子,以与同行商榷。1.教材第13页,正文中《十日谈》作者是“薄·伽丘”,而在插图中却成了“薄·加...  相似文献   

19.
教材改革使插图具有了新的活力,从原来的辅助地位一跃成为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辅助说明正文,而且有诠释正文甚至代替繁琐正文的作用,使图文并茂成为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有彩图15幅,各种插图(除课外读和实验中插图)计126幅。我们在教学中把教科书中插图变换成贴图、模型、幻灯片等多种形式,其中“贴图”是既经济又实用的一种形式。现就贴图的使用方法和特点作如下说明。贴图可分几类,且共同特点是可作为板书的一部分,使板书图文对应,直观且美观。一、平面贴图…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改之星评比中,包林军老师的精彩结尾,使整堂课顿时流光异彩,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他问学生:如果天鹅公园进口处想用“丑小鸭”来作招牌,我们怎么来设计一张丑小鸭的名片。出示的基本资料如下表:姓名:曾用名出生地主要经历:他曾经曾经曾经曾经曾经照片插图一摇插图二摇插图三摇插图四此名片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妙就妙在“主要经历”即是课文内容的回顾总结,更巧妙之处是教师在“照片”处下足了文章,动足了脑筋,花足了力气。在这张名片下方放了“丑小鸭”成长的四幅图(即课文中的四幅插图):第一幅:丑小鸭出世。第二幅:丑小鸭被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