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声教育”,是相对于“有声音的教育”而言的。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无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手段和艺术,与有声教育是辩证的统一。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无声激励,以静克动上课铃响...  相似文献   

2.
当今,随着钢琴越来越普及,学琴成为一种文明时尚.在钢琴普及的同时,如何有效的学习、练习钢琴成为大家共同讨论的话题.本文试图结合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来重新审视钢琴演奏的练习问题,以此通过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使学琴者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3.
无声的教育     
黄家国 《教育文汇》2012,(10):27-27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那么,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从小学到中师,我读了十几年的书,在学校所经历的一切似乎都已远去,能够留下的东西是什么呢?我在脑海中搜寻,终于定格在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王景红那一手漂亮的粉板字和他独处一角忘我读书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无声的教育     
周二下午第一节是手工课.课后,我刚踏进教室门口,就看见门口的两只垃圾桶早已呈饱和状态.地上撒满了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纸片,桌子上胡乱摆放着胶水、剪刀、彩纸,课桌歪歪斜斜的,窗户上挂着孩子们折剪的花花绿绿的彩带.  相似文献   

5.
无声的教育     
下午放学前,班长向我报告,中午放学后班上几名男学生为了抄近路,竟然从施工工地旁边的小门穿过. 放学送学生走到大门口,看到了那几名"肇事者",让我猛然想起了班长反映的问题(最后一节不是我的课,我没来得及调查实情),我担心如果不及时指出,他们还会重蹈覆辙--放学后再去那危险的地方.于是,我把那几个学生叫住了:"中午你们是不是到施工工地上去了?"话刚出口,没想到其中一个学生马上变了脸,冲我大嚷:"我没有!我去那儿干什么?我怎么可能去那儿?"连珠炮式的反问顿时把我唬住了,我语塞.  相似文献   

6.
孩子还小时,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我给他讲故事,否则就又哭又闹。为了省事,我专门买了很多故事磁特,陪他一起听,代替我口干舌燥的讲解。孩子每次都在故事声中酣然入眠,几年下来,我居然买了大大小小一百多盒故事磁带,孩子也听了不计其数的中外故事。不经意间,孩子说话居然能出口成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小说里的繁杂的故事情节也能如数家珍。学校举办“故事大王比赛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主动要求和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较高低,  相似文献   

7.
在孩子眼里,老师和家长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唠叨,芝麻大一点小事,大人们会喋喋不休地数落半天。一次两次还能起点儿作用,念叨多了,孩子的“免疫力”也会增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永远“不来电”。  相似文献   

8.
周毅 《师道》2006,(11):29-29
在孩子眼里,老师和家长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唠叨,芝麻大一点小事,大人们会喋喋不休地数落半天。一次两次还能起点儿作用,念叨多了,孩子的“免疫力”也会增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永远“不来电”。上中学时,班里换了一位班主任,三十岁上下,气质高雅,言语不多,被同学  相似文献   

9.
教师面对的是生理、心理都在发育的学生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认识有差别、素质有高低。为转变学生的思想,常见教师或苦口婆心地劝导,或大发雷霆地训斥,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教师说得多、学生做得少。以致有的教师发出无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某些班主任的工作中往往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既谁找学生谈话次数多,谁的工作就会被认为做得仔细、做得好。当然,谈话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无声”方式可有可无。作为班主任,我们的德育对象是一群人生观、世界观均未形成的小学生。他们活泼、向上、好奇、天真,而且任性,也不喜欢别人总批评他、指责他,最厌恶唠叨。如果我们总是在他们的耳边喋喋不休,他们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不利于他们接受正确的观点、看法,所以我们的德育工作可多换方式,适当运用“无声”技巧。我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适当地运用“无声教育”,  相似文献   

11.
那一节课,我上得糟极了…… 好不容易捱到了下课铃响,我立刻宣布下课并大声说道:“XX,到办公室去。”走出教室,气得直发抖的我不由地流出了眼泪。到了办公室,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以解我的心头之恨。可看着他胆怯、期待的目光,我一下子冷静了许多,心平气和地问:“既然你不会,干吗要举手?”他没有回答。我继续说:“江涛说过了你还不会?”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工作被生动的比喻为"班妈"。顾名思义,整天大事小事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让学生比较烦。那么究竟有没有折中的办法,既教育解决了事情,又不让学生烦!本人经过努力探索,尝试着对学生进行了一种无声教育,效果很好,在此与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3.
一些无声的教育常规语言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常规是养成教育中,规范儿童某些行为的准则。规范的常规训练有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顺利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提条件。正常的教学秩序能得到很好的维持,关键是让常规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让常规成为老师与学生的一种心里约定,师生形成默契,  相似文献   

14.
黄莹 《湖南教育》2010,(10):44-4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一文中写道:"柯里亚坐到课桌前准备,正当他把两手伸到袖筒里,要取出答案时,他的目光突然与老师的目光相遇了。老师急忙把目光移开了,他从主考人桌边站起,沉默地走到窗前。  相似文献   

15.
读教育家的教育理论,经常能发觉自己置身于教育家的视野之中,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他们的教育原则来实施日常的教育教学。比如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这本书,他在书中阐述的这一道理:相信教育的力量,就是相信自己的劳动,相信教育者能够主宰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相  相似文献   

16.
沉默在家教中有其独特功效。如果父母亲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便能对孩子传递出难以言表的丰富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沉默用于暗示。根据少年儿童心理没有成熟喜欢模仿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以暗示,使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从而收到“不令而从”之效。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规定一经颁布,引起社会上的一层又一层的热议."批评"本该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之一,何以为此特别颁布这样一条规定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现今,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从事教育近三十年的一线教师,课内课外所实施的教学行为,总与教育二字密不可分。谈论教书育人过程中个人的一些做法,也许能子丑寅卯一二三四头头是道,然而真要回答什么是教育的问题,自我感觉确实不轻松。不可否认,教育家对教育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见解是高屋建瓴、富有前瞻性与导向意义的。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而言,教育理论可能有所欠缺,教学行为却具有鲜明个性。无论愿意与  相似文献   

19.
刘万艳 《湖北教育》2006,(12):63-63
席慕蓉的文章里写道:在茫茫人海中,谁会留意你偶尔的伤感,谁会在乎你刹那间的不快,人的成长总是经历伤痛再复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容易走极端,一会儿要死要活,觉得世界一片漆黑,一会儿又踌躇满志,感觉未来伸手可及。针对这些特点,教师要观察他们,和他们  相似文献   

20.
古语云“沉默是金”。确实,父母在家教过程中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艺术,往往能对孩子传递出丰富的难以言表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功效。沉默用于暗示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做出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