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体操课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经过许多遇练习后仍然失败的动作,学生在无意练习时,往往会出其不意地完成;无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它以非理性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认识及行为活动,甚至可以说,无意识乃是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半个世界”。如何发掘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潜能,把无意识心理训练应用于体操教学中,是一个新颖且较难把握的课题,在探索这一课题的开始,首先应把握无意识的本质,按照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依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是一种不自觉的认识活动和内心体验活动,弗洛依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指人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时所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总和,如思维、情绪、意志、记忆等。前意识是指无意识中可招回的部分,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无意识是指“未被意识到的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未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的内容包括个人经历中曾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的部分,以及那些不自觉,未加注意的和处于意识阀限下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2.
无意识和神话一样,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概念。弗洛伊德在自己七十岁生日时曾经骄傲地宣称:“在我前面的诗人与哲学家发现了无意识。我发现的是可以研究无意识的科学方法”。“精神分析学的分析治疗就是要通过病人的症兆发现患者压抑在内心深处而无法完全回忆的东西,把它们整理成完整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告诉患者本人。分析者重新构造出患者本人的记忆材料中被遗忘和空白的部分,从而诱导患者去回忆他所经历过和压抑过的事情。“这样,我们从压抑的理论中获得了无意识的概念。对我们来说,被压抑的东西(山ere-nressea)是无意识的原型”…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流派至今一百余年,其理论深奥复杂、难以理解,概念界定也比较模糊。“无意识”概念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和基石,也是学习精神分析的关键,但学习者较难把握。文章探讨了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从最早的受抑观念论到受抑无意识论再到无须压抑的无意识论,再认识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的发展历程,对学习和掌握精神分析理论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拉康颠覆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被当成生物学的自然性理论,他的无意识概念不是指被压抑的本能原欲,而是转喻成意识的发生--是在主体之外他处的一种建构机制.因为人的意识主体在原初只是空无,所以它的本体形式具有他者性.由此,拉康批判性地继承了弗洛伊德之后,终于用他自己特有的逻辑策略将精神分析理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高楠 《考试周刊》2007,(35):136-137
奥地利学者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先河,被誉为精神分析学的始祖。在他的理论中,意识和无意识从不同方面控制和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受压抑的愿望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无意识这个概念是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却并不是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在西方哲学史及科学史上.莱布尼茨阐释过的“微觉(次要知觉)”概念、尼采所说的“意识只是表层”、叔本华的“人类灵魂中存在野蛮的兽性”.实际上指的就是无意识;赫尔巴特曾将心理分为意识领域和无意识领域,并把心理生活看作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赫尔姆霍茨相信从感觉原子中得到的经验世界的构造要求无意识推断的存在;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弗洛伊德的贡献主要在于:他以前人的理论为基础.检验并应用这些假说,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形成了一门以无意识心理研究为主的心理学。本文旨在讨论弗洛伊德主义中无意识思想的来源,分析无意识思想的起源以及对弗洛伊德主义形成的影响,文章最后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体现在把人的精神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同时又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学说。20世纪的中国文艺创作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力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诸如梦境、性灵、性本能等精神生活现象加以描摹和剖析,借以表现那种超越社会和传统文化束缚下的生命的本能冲动,从而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具有隽永的文艺审美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20年代初,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传入中国,很快引起了中国学术界和文艺界的重视。人们纷纷撰文介绍弗氏理论,作家们则有意识地把精神分析引入文学创作。虽然弗洛依德的一些重要著作尚未译成中文,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他的思想。现代中国的这股“弗洛依德热”,无疑是受到了当时欧洲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众所周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弗洛依德已享誉欧洲学界。精神分析学说风靡一时,影响之广,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西方,人们接受精神分析疗法,言谈中使  相似文献   

9.
为解开世界民间故事类同性的奥秘,各国学者借助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说,除我们介绍的神话学派、人类学派和流传学派外,还有心理分析学说也介入故事研究,用人类心理的共同性来解释民间故事主题和情节的广泛类同。一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1856—1939)的主要成就是提出“无意识”理论。按照他的理论,人的精神活动好像一座冰山,只有很少一部分浮现于意识领域,如同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大部分则淹没于水下,成为无意识状态。他在早期认为无意识中的“自我”即求生存的本能和“力比多”即性本能是两种对立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荣格以人格面具和阴影来展开的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强调入冲突与妥协的统一,重点是在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中加上了集体无意识,把精神分析从西方扩展到全球的各种文化,提出了心理学和美学上的原型理论,并以印度文化的曼陀罗作为人类心理原型的核心,让精神分析美学具有了一种全球性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1.
试以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台湾新世代作家朱天心的《采薇歌》与张爱玲作品的传承。从弗洛伊德的恋父恋母情结和“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结构说来诠释小说主人公与已婚男人的畸恋和堕落历程,并从中寻找朱天心作品与张爱玲作品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吴红慧 《中学教育》2004,(12):14-16
人格结构理论是弗洛伊德临近晚年时提出的,这一理论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这三者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的心理。研究这一理论,深入挖掘其教育思想,对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推动教育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理分析批评又称心理批评、弗洛伊德主义或精神分析学。它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通过对变态心理和无意识领域的研究而提出的一套分析人类心理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犹如一座冰山,意识领域好像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只一角;水面以下占绝大部分的是潜意识领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即弗洛伊德从探讨人的精神机制和人格结构出发,将人的内在心理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与此对应的是人格的划分:“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是本能永恒的冲动,它遵循快乐原则,下意识地寻求发泄和满足;“自我”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
<正> 种种现象表明,师范生具有其特定的“身份人格”(Status personality),即由于“师范生”这一特定社会身份而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在此我们引进“情结”这一术语来对其中的特殊性给以尝试性研究。“情结”(complex)指的是由一些被意识压抑的意念(即无意识的思想、感觉、感情、记忆等)所组成的具有类似核心作用的复杂的心理现象。既然这种心理现象具有  相似文献   

15.
变态心理是指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异常或病态表现。弄清变态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机理 ,是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关键和前提。精神分析的心理变态观点主要有 :无意识和压抑理论、人格构成学说、性心理的发展学说。认为本能的冲动是一切行为的动力 ,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是心理变态的根源。人本主义的心理变态观点认为由自我观念可发展形成高级的“社会我”和“理想我” ,“理想我”和“社会我”相差很远甚至相矛盾 ,会引起人的焦虑、苦恼 ,这是心理变态的根源。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在整个变态心理学理论存在很多分歧和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变态心理是指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异常或病态表现。弄清变态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机理,是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关键和前提。精神分析的心理变态观点主要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人格构成学说、性心理的学说。认为本能的冲动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是心理变态的根源。人本主义的心理变态观点认为由自我观念可发展形成高级的“社会我”和“理想我”,“理想我”和“社会我”相差很远甚至相矛盾,会引起人的焦虑、苦恼,这是心理变态的根源。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在整个变态心理学理论存在很多分歧和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7.
暴力、迷宫及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也是跟随他多年的三个噩梦。阅读博尔赫斯传记会发现它们和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是对无意识及童年受压抑欲望的反应。据此,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博尔赫斯小说,为理解其人其小说打开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18.
李杰 《文教资料》2005,(23):136-137
对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解读可谓多矣,但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来审视祥林嫂的命运,也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集体无意识怎样制造了祥林嫂的悲剧,一方面是对集体无意识的最初怀疑赋予了祥林嫂怎样的革命意义。弗洛伊德以揭示了人的精神结构而享誉于世,他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而广阔有力的无意识部分则包含着隐藏的种种力量,这些力量乃是在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力”。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从心理实验的角度论证了关于人的本质和人与文…  相似文献   

19.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概念。指被压抑的、当时知觉不到的本能欲望和经验。他把人的心理组织分为三部分 :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潜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未能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因受到风俗习惯、道德和法规的约束而被压抑或排斥在意识阈限之下。前意识属于可召回的潜意识 ,经有意注意和努力可转为意识。潜意识和意识是隔绝的 ,两者壁垒分明 ,似乎在意识的门口有着严密的防卫和检察并不准潜意识中的种种本能欲望随意侵入到意识中来。他认为 ,尽管潜意识中的种种本能…  相似文献   

20.
拉康倡导重新探究弗洛伊德,他以语言为无意识心智的镜子,有意将现代语言学、哲学与诗学中的语言研究引入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因此成为拉康的语言分析,此即为“无意识结构有如语言”。拉康还把主体与主体及他者之间的关系分为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三个阶段,这三个层次中,想象界是象征界的子群,象征界又是现实界的子群,形成相互影响的三种秩序。拉康重写弗洛伊德的努力,相当程度上也成了现代女权主义理论的批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