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自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出发,依据自我教育的规律性和原则,结合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了通过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开展大学生自我管理,是自我教育的培养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激励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大学生自我教育有了较大的内在动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很好地把社会公共行为准则,通过具体、生动的形式,影响教育大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党员积极投身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去的有益实践,也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经过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自我反馈与自我调控、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等三个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评估体系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认识水平和发展方向将会影响到学业的发展和未来的成长。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开展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完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不断自我完善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改变现实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涵及其作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教育自己,是为了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及自我完善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人翁情感,让学生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教育手段,训练和发展自己的思维,从而使自己成为能够自我认识、自我改正和自我完善的实体。那么,大学生自我教育有何作用呢?1.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青年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他们强烈希望自己的意志和人格受到…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加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不仅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大学生完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现从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并结合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具体阐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略谈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是指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他看来,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为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在教育逐渐大众化、国际化的今天,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问题越来越凸显重要,我们应采取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一) 大学生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从人的天性中可以看出,人类总是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7.
试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的最高表现 ,是大学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渠道 ,同时也是思想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有效的途径。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还处于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这就需要我们在施教的过程中给以特别的关注和引导 ,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使思想教育的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自我教育是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最佳结合点。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变迁可能引发大学生道德自我功能的异化。我们必须正视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实困境,厘清大学生道德自我素质的结构模式,明确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实践指向,使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实现从外在要求到理性内化再到意志需要的全面提升,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创 《文教资料》2011,(27):212-214
自我教育是指个体(群体)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调控等过程.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涉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等方面的内容。以往。我国关于大学生自我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探讨传统因素,譬如家庭、学校、社会对教育者自身的影响等方面。现今,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面对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的绝对量也大幅度增加。本文在总结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网络的影响、引导自我教育的原则及自我教育的实现途径三方面进行了探讨.试图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络.提高主动学习能力,使其在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将自己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自觉地将自我作为改造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选择、自我调控等方式,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思想素质的一种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11.
孔子崇尚的理想人格,是现实生活中的"君子"而非超凡脱俗的"圣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内容包括"仁、知、勇"的君子之道、"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儒家理想人格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意蕴,符合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要义,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从更新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道德情感,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正视个体差异,德育、"心育"相结合;协调社会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实现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审美角度探讨学校德育,教师应是美好情境的设计者;应力求德育内容的生动性;应给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开放性探究式综合化的有效德育课程,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德性基础、学力基础、心智基础。多年来如东中学倡导和组织、实践与运行的各项德育活动,形成了传承久远、与时俱进、坚持不懈的开放式、探究性、综合性德育课程,使同学得到应有的自由、自信、自爱,人也真正成为人,成为真正的人,有效德育也成为真正的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校德育是一种远离幸福的知性德育,生产的是道德智慧缺失的知识人真正的道德教育要以人的幸福为价值旨归,帮助受教育者生成道德智慧,使人从单纯的知识人变为幸福人幸福人的特质是成为优质自己,优质自己之人具有生命感、自主性、超越性和持久的幸福感道德教育要通过道德智慧来提升学生的幸福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幸福人  相似文献   

15.
德育教育是人操索、认识、肯定、发展和创造自己的一种积极手段。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在教育中必然要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反观当前一些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存在的误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应注重激发道德需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应注重激发道德需要,必须让青年学生体悟,道德不仅是一种约束、一种限制、一种牺牲、一种奉献,而且能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惟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从而促使他们以高度自觉和完全自律的方式去履行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7.
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当代学生的价值取向、诚信行为、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情感带来了新的问题。加强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强化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完善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健全网络行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思想道德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如果达不到目的,教育工作就会出现低效或负效;思想道德教育表现为道德学习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道德的内在整合能力、道德创新能力、道德审荚能力等;思想道德自我教育在国外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也被重视和应用,我们应帮助和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9.
电大成人专科脱产学生学习自主性与自我调节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学习认知缺损、良好学习习惯的欠缺、道德认知的弱化和心理调适的错位.提出了以德育课程改革为先导,引导学生投注学习;以智力开发为基础,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的内驱力;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常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成功教育为心理疏导,激发学生永葆学习信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he Facing History and Ourselves (FHAO) human rights program on moral development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The FHAO curriculu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8th grade students’ moral reasoning (Rest's 1979 Defining Issues Test) without adversely impacting on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cores on depression, hopelessness or self‐worth inventories). Girls were more empathic and had higher levels of social interest; boys had higher global self‐worth score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in their moral reasoning scores and no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the course. This study adds to the literature which suggests that human rights education positively affects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