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入妙文章本平谈,等闲言语变瑰奇。”出自宋代戴复古的《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一诗,意谓至为高妙的文章原本就是质朴自然的,貌似平常的词语组合起来就显得新奇超拔。我认为,用这两句诗来形容朱自清的美文,是再恰当不过了。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中这一千古名句道出了人类一种共同的情感体验。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更是将此情表现到了极致。凡读过先生这一早期代表作的人,无不被文中描写的父子在车站中分别时所表现出来的相爱相怜的真情挚感所打动,同时也为作者别具一格的抓住背影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所折服。…  相似文献   

4.
烘托是一种衬托手法。在写作实践中,如恰当运用烘托的手法,可收到烘云托月、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仅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为例。看一看作在中是怎样运用烘托手法来刻画父亲的背影,表现崇高的父爱的。  相似文献   

5.
王君和黄厚江都是语文特级教师,他们的《背影》教学课例为分析和研究散文教学提供了一个途径。两位教师的《背影》课例既有共同点,如依据文本体式来教学、咬文嚼字体会作者的情思、"知人论世"理解课文,在教学目标、导入方式等方面又有各自的特色。通过两个课例的比较研究,得出散文教学的启示,从而为当前的散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其深沉的字和感人的精神力量辉耀坛。我感到最动人之处莫过于其中的紫毛大衣。  相似文献   

7.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也是一篇记事散文。先生在后来写道:“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写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散文教学中,大多数人都把“言说角色”和作者混为一谈,或者是把散文的“言说者”当成了作者。特别是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类“纪实”散文,上面的说法就更加理直气壮了。孰不知这是非常片面的理解,甚至是歪曲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10.
朱自清被公认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以其散文创作的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展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散文代表作《绿》《背影》《荷塘月色》《儿女》等受到历代读者好评和热议。龙应台,作为台湾著名华文作家,其亲情散文文笔温柔纤细,深情动人,读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作为不同时期亲情散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朱自清与龙应台的散文创作,既有相似之处,风格又各有特质。本文将以文本细读为依托,从主题意蕴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对其散文作品《背影》和《目送》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发掘出朱自清与龙应台亲情散文各自的丰富内涵和美学价值,使他们亲情散文创作的特点得到更清晰地显现,引发读者对于其散文作品的多角度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俞平伯、朱自清两篇同名散文的阅读、分析、比较 ,表明不同作家在创作各自作品时即使所选题材相同 ,但因其生活环境不同 ,个人阅历不同 ,以及思想性格、个性特征等不尽相同 ,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也会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广泛,但大多流于形式,源于没有将展示环节落于实处。本文通过比较《背影》一课的两个教学片段,分析小组合作中的展示环节应如何有效地贯穿于课堂中。  相似文献   

13.
苏轼、辛弃疾同为"豪放派",我们设想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讲授"苏辛"同一题材的两篇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两首词开头写景、中间怀古、结尾抒情的比较去把握同一流派诗人的不同风格。一个豪放,一个悲壮,一样怀古两样情。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历来被奉为经典,文中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挚情感。但在现实生活中,朱自清与他的父亲朱小坡之间却长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背影》作为一篇用白话写成的散文,于近百年的现代散文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可不读《背影》,研究散文的写作,也不可不读《背影》”(朱金顺《读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说,《背影》是现代散文研究中绕不过的一条溪流。于是,再次探访这条朴实无华的溪流,其默默的姿态却传递出丰厚的信息,曲折有致,叮咚泉响。  相似文献   

16.
苏轼、辛弃疾同为"豪放派",我们设想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讲授"苏辛"同一题材的两篇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两首词开头写景、中间怀古、结尾抒情的比较去把握同一流派诗人的不同风格.一个豪放,一个悲壮,一样怀古两样情.  相似文献   

17.
黄国隆 《现代语文》2008,(7):108-108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在一九二五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饱蘸浓情的笔调,回忆起与父亲惜别的背影。每次读后,都会被字里行间所包含的父子深情所感动,被那最深沉最真挚的亲情所感染。  相似文献   

18.
《伐檀》和《硕鼠》均选自《诗经·魏风》,都是流传在魏地的民歌。两首诗不光是产生的地域相同,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颇多相似之处,堪称姐妹篇。运用比较的方法教学这两首诗,既省时,又便于学生把握两首诗的异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两首诗都揭露了奴隶主阶级不劳而获的剥削本质,表现了被剥削的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内心的愤愤不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代表作品。不同的是,《伐檀》仅止于揭露、质问和讽刺,而《硕鼠》则不仅仅表达了被压迫者、被剥削者的不满和怨恨,它还表现了奴隶们…  相似文献   

19.
蒋济永《〈背影〉里的“背影”解读》将“背影”误读为“母亲的形象” ,并使用了一种“泛性论”的批评方法是值得高榷的 ,应提倡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审美解读与批评。  相似文献   

20.
《观沧海》与《沁园春·长沙》分别是初中和高中课本中的诗词.教师若将其进行联系,以文本解读的方式对异同点进行深入探究,再对两首诗词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实现深度学习,达成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