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杰作,由于作者独物垢创作思想,创作方法,这部小说呈现出散文化抒情化的艺术体式和寂寞,感伤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身处20世纪的萧红是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从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明显的写作特点:运用儿童视角,将小说散文化,思考国民性,关注小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3.
萧红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善于建立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创作突破了一般的小说模式和传统的欣赏习惯,她以画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创作对象,把绘画的运思方式和构图技法用于小说的结构布局、形象描绘、空白设计、色彩运用等方面,从而使其小说呈现出绘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4.
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作家,萧红以其《生死场》写下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以其《呼兰河伟》对民族痼疾的深刻示而“终于同鲁迅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同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萧红更以其敏锐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女性受难图,以近科痛恨而无奈的笔调揭示了男性世界的无情与自私。  相似文献   

5.
萧红是一位勇于打破传统小说模式,建立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她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和诗化特征,她在创作实践中创造了一种趋于散文化、诗化的新型小说样式.本文主要从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人手,分析了这种小说样式的特点,同时也涉及她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在艺术上具有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创造的精神,许多小说作家都从鲁迅小说的艺术形式中获得过启发,而萧红更是一个悉心学习鲁迅小说的艺术形式,并有着独特艺术创新精神的小说家。她的小说创作在艺术形式、言说方式上与鲁迅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同时又有所创新与发展。这使萧红成为20世纪最善于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最富于独创性的小说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1萧红(1911—1942),原名张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的萧红一直和祖父张维祯生活,祖父很喜爱聪慧的萧红,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这个后花园后来曾多次出现在其代表作《呼兰河传》里。2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萧红从小就打下了较好的文学基础。小学时,萧红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尤其是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读。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小说从自身的审美需求出发寻找到女性艺术掌握世界和表达世界的独特方式,她以诗的别才和散文的风韵,展示了不拘格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呼兰河传》在创作之初,有不少批评的声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反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呼兰河传》的主题、结构两方面着手,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以期发掘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巩占龙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16-17,23
在20世纪中国小说创作中,萧红以独特鲜明的文体风格和描写女性意识的深入成熟而独树一帜。她的小说,通过对贫苦妇女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她们的生活遭遇和生存状态,揭示了男性对女性的迫害和践踏,从生与死、灵与肉等多方面写出女性的生存真相,思考着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自问世以来,一直评价不高。本文从创作主体入手,分析了作者创作这税长篇小说的缘由、动因,并对小说文本作了一番还原式的分析,从而认为是一部情绪模式小说。即作者是以自己的思乡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转迹,作为小说的线索或结构框架。作品中的景、物、人、事,也只是作为作者某种情绪的对应物或替代物而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是一个颇显特别的文本,体现出一种特别的个体性,尤其是小说中那别类的散文化叙事风格,萧红确实用带有一种含泪的微笑回忆寂寞的小城,小说仍吴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美。  相似文献   

13.
"五四启蒙意识"是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话语,它以其欧化批判传统,让文学领域迎来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革命。萧红作为一位优秀的新文学作家,其所创作的小说自然承载了时代的话语,蕴含启蒙味道。《呼兰河传》完成于1940年,是萧红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呼兰河传》一方面承载启蒙传统,进行国民性批判;另一方面又过度启蒙,责之过切。这种矛盾,构成了《呼兰河传》复杂的启蒙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小说创作独具一格。其独特性除主题因素外,还表现在艺术风格上。萧红小说艺术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文体风格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她对妇女生活和命运的关注是独树一帜的,妇女问题始终是她创作的中心题材。作为一个饱受男权社会之苦的女性,萧红的人生体验中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当是她作为女性的那份经验,这一性别角色几乎规约、困扰和影响了萧红的全部生活,同时也规约和影响着她的全部创作。她的绝大部分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角,其创作中流露出自觉的女权意识。她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抨击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包含着她鲜明的女权意识,即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耀着许多女性作家的名字:庐隐、张爱玲、梅娘、凌叔华、冯沅君、冰心、丁玲、萧红、林徽因、林海音、杨绛……在这个庞大的阵容里,有一个人,以她特有的笔法,特有的姿态,书写着女性的苦难,她就是萧红。在《弃儿》《王阿嫂之死》《生死场》《呼兰河传》中,萧红都血淋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鲁迅的学生,深得鲁迅的教诲,继承鲁迅的遗志,在批判国民性上独具特色,好说过:“现在或过去,作家的创作永远对着人类的愚昧!”,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这不仅表现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其实早在他俐《生死场》时也遵循这一原则,虽然人们把它看成是“抗战文学”的奠基作之一,但它的主体仍然是“对着人类的愚昧”,表现的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死场”。从《生死场》的人物,情节看,它与《呼兰河传》在反映封建制度统治下造成的农民的苦难与愚昧,在揭露,鞭鞑和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上是相当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封建制度长期统治下的中国农村小镇,旧道德、旧观念、旧习俗已牢牢地占据了人们愚昧、麻木、迷信的心灵。“吃人”与“被吃”反复上演。萧红继承了鲁迅的创作精神,对国民性格作了深刻地揭示。文学是民族灵魂的书写,善恶美丑、人性人情的复杂多样以自叙传的形式表现出来,她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化、普遍性、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沙俊红 《考试周刊》2009,(13):19-20
萧红的小说,明丽而新鲜,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坛,以其特有的风格深深地感动着、鼓舞着、征服着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在人物心理的把握上,运用了西方心理学的分析方法——“下意识”心理状态。人物的变态心理描写,在他的小说中是常见的。在沈从文的乡土题材小说中,确有许多使人们大感诧异,难以置信的东西,这些题材本身是具有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