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人的心理过程之一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实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现代语文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审察,通过语文教育过程,加强情感培养,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文情感教育具有感染性和陶冶性的特点 ,通常采用“寓情于文 ,潜移默化”的方法。就像春雨一样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其具体做法很多 ,在此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三种。一、朗读激情法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语言 ,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情意盎然的朗读 ,或使人凝思静想 ,心驰神往 ;或让人荡气回肠 ,潸然泪下。教学中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激发学生的情感 ,是登堂入室的第一步。柯岩《周总理 ,你在哪里》这首诗 ,诗人以饱蘸深情的笔触 ,描述了“呼唤、寻找、见到”的动人情景。充分表述了亿万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比崇敬和思念…  相似文献   

3.
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作者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对话、沟通、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的心与作家的心、学生的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教学场景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还记得我在教《乡愁》一课之前,早已被余光中的《乡愁》深深地感染,我的胸中涌动着作者对大陆的思念、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尤其是我们国家相继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我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台湾同胞,所以我与作者的心早有了共鸣,那么…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态度的体验。情感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一定的情感能激发起意志行动。激发和调动学生在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成长的一块沃土。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6.
林秀英 《广西教育》2012,(30):39+76-39,76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可见情感教育很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而此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的人。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中的每篇佳作都凝聚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现的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表达的深沉的爱国感情,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可以说字字句句皆是情。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8.
9.
教育包括智力和非智力两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安琴 《陕西教育》2011,(9):52-5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愤怒、憎恨等。情感总是一定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寓情于教,使学生的心灵与人格能健康发展,让学生具有美好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一、在新课导入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导入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桥梁。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采用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理解,对人生的看法,对大干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为之感动,为之动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钻研教材特点,掌握语文教学要领,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模式,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语言之美,更好地掌握语文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它既是一种客观表现,又是一种主观体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看到,在学生心境良好、情感亢奋的状态下,往往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情感沮丧时,则思路狭窄,思维闭塞。事实证明,焦虑、烦恼、情感波动都会降低学生的智力水平。就语文能力的培养来说,不仅受到语文基础知识和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阅读方面注意培养“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在写作方面培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可以说语文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面。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用课文的真...  相似文献   

16.
鲜明的感染性和陶冶性是语文情感教育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以及学生情感的心理特征,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作以下几点探讨。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文章是语言和思想的统一体。课本中所选的每一篇课文,大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直接或间接体现,离开了具体的情境,我们就很难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和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武威市双树乡中学叶春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凭借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的培养。它能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激发情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语文教...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于不顾的教法,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所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教材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信念等情感的生发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为核心,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为目的的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呢?一、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文章不是无情物。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题材广泛,生动形象、文情并茂,无不包含着作家丰富的内心体验——情感。有些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如《五彩池》、《九寨沟》、《黄山奇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