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比喻义是语义学所研究的词的理性意义,比喻是语用学研究的一种辞格,二者分属两个不同范畴,可是常有人将词的比喻义与词的比喻用法混为一谈或张冠李戴,影响了人们对词义的准确理解和对辞格的正确认识、要想真正地把它们区分开来,首先必须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2000年第7期,刊登了魏菊闽老师的《词的比喻义与词的比喻用法》(以下简称《词》)一文,就词的比喻义与词的比喻用法的关系这一较为复杂的语文知识,作了一定的分析讲解,这对广大师生大有帮助。笔者在深受教益的同时,也感到该文就上述问题阐述得并非完美,故不揣冒昧,试作补白,以就教于包括魏菊闽老师在内的方家。补白一:凡比喻句中的喻体是词语时,均用的是该  相似文献   

3.
董庆军 《华章》2007,(3):118-118
人们一般较熟悉比喻的修辞方式.写诗作文时运用了比喻,往往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读者受到感染,从而使诗文作品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比喻造词”和“词的比喻义”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和领域,简言之,比喻造词是用比喻的方法创造新词,属丁造词法范畴,而词的比喻义是原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通过比喻来指称其它意义,创造卅了新义,属于词义变化范畴。具体区别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含比喻义或用作比喻的并列复音词加以分类,然后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其何以产生比喻义加以分析、解释,在此基础上总结并列式双音复合词比喻义产生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词的比喻义与“城”字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发展,变化发展的方式之一是在原词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比喻义。本文结合“城”字现象,从比喻的本质特点和结构形式阐明词的比喻义的产生过程和被社会接受的若干条件。  相似文献   

7.
比喻义和比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比喻义是该词本身由本义通过比喻而得来的意义,与它所处的句子则无比喻关系:同时.它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不用它的本义而用它约定俗成的寓义的。如:  相似文献   

8.
汉语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都有一个比喻过程,但有区别。比喻义属词汇学的范畴,由于比喻的长期使用,喻体的词义已成为本体的词义,其性质是长期固定的。修辞中的比喻只存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性质是临时的。在公文中,如按公文语体要求,运用比喻修辞和词的比喻义,可达到用具体说明抽象、浅显说明的深奥、生动代替平淡、熟悉说明陌生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一家五口人靠他一人养活,他肩上的担子可真重啊。”……这些句子是比喻句吗?答案是否定的。你也许会有疑问:把“大榕树”比作“天堂”,把“井冈山”比作“摇篮”,把“火”比作“海”,把“责任”比作“担子”,怎么不是比喻句?这就涉及到词的比喻义的问题。汉字的词语很多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的地位并不是平列的,有基本义与转义之分。转义又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  相似文献   

10.
王永福 《都江学刊》2001,13(2):32-34
比喻和比喻义从表面上看都有打比方的特点,实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属于修辞学范畴,后则指词的一种意义,属于词汇学研究的范畴;前依赖于具体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性;后则是通过打比方而引申出来不同于本义的新义,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词义派生中,比喻式派生是最重要的一种修辞式派生。本文试就其产生的理论依据、产生的前提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喻式派生义存在条件及其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做简要说明,从而达到对比喻义准确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试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比喻义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立条目、设义项、释义、举例四个方面就《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对词语的比喻义的处理进行评介。作为一部公认的最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化词典,这部词典从总体上说,对词语的比喻义的处理,是达到很高水平的。个别不尽完善之处,当然还有待于改进。  相似文献   

13.
14.
作文命题中有一类题目是很具体的物,像2011年中考作文中的那些花儿、一朵美丽的浪花、升起心中的太阳、风筝、雨露等。如何写好这类题目?那就是要由具体的事物想到一些抽象的道理、相关的人生,也就是要写出题目的比喻义,这种写法叫“恰当联想,化实为虚”。  相似文献   

15.
比喻义与比喻用法有明显的区别。比喻义是多义词转义的一种,是多义词的一个义项,是词里的固定意义;比喻用法是一种修辞方式,是临时打比方,产生的意义不固定。几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修辞”一章讲比喻辞格时,所举例子把词的比喻义当成了修辞的比喻用法,混淆了二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针对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及许多英语词汇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的比喻义给学生造成的困扰,探讨了认知语言学提供的新的解决途径——通过多义词的核心意义有效地推测出比喻义,以解决词典编撰滞后,这些比喻义一般不能及时出现在已出版的词典中的问题,并用相关实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段,运用比喻不仅可以加强效果,增强美感,而且常常给人以新的启发。其特点是用一种物体或概念代称另一种物体或概念,或用一种物体的部分代称其主体或全体。有时比喻用法涉及言语在语义场的根本变化,同时又使人既能意识到言语的字面意 义,又能意识到它的比喻意义。比如:fox一词,当我们用它来形容某人时,“狐狸”的意义从动物就转移到了人,  相似文献   

18.
浅析《诗经》重叠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诗经》AA式重叠词为对象,从词汇的结构性质、意义构成、形音义关系等方面进行考察,指出其结构形态除少数构成词组外,更多地构成双音单纯词和合成词,意义构成上以A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为基础来构成新词。由于这三种方式的交叉使用,造成了《诗经》重叠词的形、音、义的三种错综关系,另外还有音近义通的同源关系。最后文章对现在继续使用的一部分重叠词进行初步研究,总结出其得以流传的部分规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百个左右含有比喻义的动词。这些动词根据苏新春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可分成三类。动词的基本义与比喻义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五种。动词的比喻义和基本义之间的语义距离有五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诗经·卫风·氓》的最后一章中,第二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关于其比喻义,历来的教科书和相关资料中的解释都各不相同,影响了我们对作品中的人物及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