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喜爱新闻宣传的业余通讯员,但由于工作关系,很少有时间跑单位采访,所写新闻作品不多,大部分为言论作品。自1990年以来先后在省、地级报刊上发表言论作品100多篇,其中(要重视抓“尾”}一文,获四川日报“亚太杯”巴蜀小议征文三等奖。总结这些言论作品的写作经验,我就关于如何为报刊写言论,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它边的论点来日每篇言论文章,无论大小长短,都有自己的论点。这个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里提出的观点和主张。论点是取决于一篇言论文章成败得失的关键。作为业余通讯员要选好论点,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向报刊投稿,在《新疆日报》、《新疆支部生活》、《乌鲁木齐晚报》发表言论160多篇。这些文章都很短,一般是五六百字,短的只有二三百字,姑且叫它“小言论”。我写的小言论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但由于没有用过笔名,日久了,也就引起常看报刊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们的关注。有的朋友关心地问:你怎么尽写些“豆腐干”文章去填报屁股,何不弄几篇分量重的大块文章呢?我只得如实回答:我没有时间写,更没有写作大文章的水平。从我业余写作的实际出发,写“豆腐干”文章兴许还是自己的一点长处。我是怎样写起小言论来的呢?这要从我的工作岗位和年龄谈起。我年轻时酷爱读文学作品,步入中  相似文献   

3.
我与言论     
我是自1985年底正式步入新闻之路的,特别倾向于新闻言论的写作。两年多来,我坚持做到“练”之以恒、笔耕不辍、投稿不止,总算有所收获。至今已在中央及有关省市的50种报刊电台上发表各类稿件250余篇,其中言论稿件占三分之二。我写言论的体会基本上可以归纳为12个字,即:注重投入、勤写苦改、处处留心。一、注重投入。要想多输出,必须多投入。这十个字几乎成为我写言论的“座右铭”。记得我的第一  相似文献   

4.
“标新立异二月花”。新闻贵在出新,众所周知。那么,言论要不要新?愚以为,言论更要求新。具体说,从言论的选题、立论、说理乃至语言都要像刚刚采摘的鲜果,甘甜脆嫩。所谓“独家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原在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广播电台做编辑工作,编稿之余,主要采写新闻和通讯,很少写言论。1991年被抽到县广播电视局做秘书工作后,因到基层采访的机会减少,业余时间只好被“逼”着写言论。二年多时间。共向市以上新闻单位发稿40多篇,用稿率达90%以上。一条切身体会,言论写作一定要标新立异,具体要做到“四新”: 一、留心生活,捕捉新问题。言论是报刊、电台的旗帜。只要我们翻开报刊,打开收音机。就会看到、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言论文章。以《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为例,它们“今日谈”、“人民论坛”、“稚俗谈”、“侃大山”等言论栏目,发表的言论都是社会、读者所关注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从哪里来?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57岁的通讯员萧建浓,从1984年10月至1986年10月,在地区、省级报刊上发表了新闻小言论71篇,被同志们称之为“评论家”。问他有何写作的诀窍,他说:是《新闻与写作》使我在小言论的写作上不断进步。该刊新闻小言论写作专栏讲的小言论写作知识,教我选题及说理,还让我养成了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农村教师,新闻写作爱好者。在教书之余,酷爱阅读、收集小言论。 爱读各种报纸杂志,《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工人日报》的“小论坛”、“随感录”,《农民日报》的“大家谈”,《中国青年报》的“新语丝”等报刊的言论文章吸引了我,每篇文章我都要认真地读上两三遍,有的剪下,有的抄写,放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发现某些报刊上的言论似乎有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形式上大都是大块文章;内容不是事例加议论,就是“成绩——问题——意见”的三段式;语气则多“好为人师”,用教训他人的神情讲话。这样,就很不引人看,有的甚至令人望而生厌。在言论的写作形式上能不能有点突破呢?南京日报发表的《房子问题对话》(去年10月24日)和《为人民服务一夕谈》(去年11月29日),可以说是作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8.
新闻言论写作贵在新,具体来说大体有四个方面:提出的问题要新鲜,选取的角度要新奇,表述的语言要新颖,拟定的题目要新巧。提出的问题要新鲜。新闻评论是感应的神经,即使是著名言论也要求议论“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无”的问题,也就是要敢开第一“腔”。作者必须抓住新近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别人还没有议论的问题进行评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作者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多看、多转、多思考。我在多看方面采取坚持每天“三个半小时”的做法,即早上听半小时广播电台新闻、中午读半小时报刊、晚上看半小时《新闻联播》,…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8,(1)
我写言论的一些体会文/亦杰通讯员园地我从50年代末就开始业余写作。起初是新闻、通讯、诗歌、散文胡乱涂鸦,从80年代初主要写言论。十多年来在全国十几家报刊发表言论600多篇,有30多篇获全国和省市报刊言论征文奖。我为什么偏爱写言论?一是这种文体适合我的...  相似文献   

10.
“标新立异二月花”。新闻贵在出新,众所周知。那么,言论要不要新?愚以为,言论更要求新。具体说,从言论的选题、立论、说理乃至语言都要像刚刚采摘的鲜果,甘甜脆嫩。所谓“独家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从1992年开始,侧重言论的写作,二年多时间,共向市以上新闻单位发稿40多篇,用稿率达90%以上。一条切身体会,言论写作一定要标新立异,具体要做到“四新”:  相似文献   

11.
怎样写好“小言论”,方法是很多的,但有一条至关重要的是,在“立论”的时候,应讲一点儿“逆向思维”的技巧,这样议论的事,才有独到之处,从而给人留下一种“新颖”之感。为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言论写作的一点儿经验,并举一些发表在报刊上的作品为例,谈谈个人浅见:一是做到“标新立异”。所谓“标新立异”,就是讲写文章和别人不一样。众所周知,一篇言论是否吸引读者,主要是看其论点是否“新颖”,如果都是众口一词,就显得“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做到“陈言务去,意必己出”,才能产生出标新立异的效果。如前一段时间,在舆论对“市长…  相似文献   

12.
在军营工作了20多个春秋。紧张而有序的“直线加方块”的韵律,使得我无多少别的业余爱好。唯爬格子数年不辍,尤其是写言论居多。回过头来看看,发表在中央及省级报刊的获奖作品,计有《看“千万富翁征婚启事”感言》、《“点子”也值钱之后》、《创业比“投机”更重要》、《“保护企业家”的另一面》、《“发迹”的误导》等20余篇言论。这里谈点写作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早先,我爱好写通讯报道,偶尔也搞点文学创作。自从1989年从企业调到工会机关,我感到工会领域很宽,值得写的东西很多,有不少思辨性的题材可以通过言论来写。经过10多年的不断写作,积累发表的文章超过1000篇,计90多万字,其中言论文章已达600多篇。我所写的言论,大都与工会工作有关,尽管形势发展很快,拿出旧作,有些读来仍不觉得过时。我写言论稿的目的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论理,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去讲明道理,给人以提醒。一次,我们县总工会搞调研,听到一位总工会领导在说“,现在有的企业职工不认识自己单位的工会主席”。听了这话甚觉诧异。…  相似文献   

14.
平时,和一些同行谈起小言论的写作,言谈之中,有人常流露出一种此乃雕虫小技,不须费大劲的看法。这真是看人挑担不吃力,事非经过不知难。据我的亲身体验,言论虽小,也须掏出全力才能写好。报刊上的小言论,常以“偶感”或“随笔”出现,实际上,说“偶”非偶,并不是作者在写文章时,随便或偶然凑合出来的。我自己深刻感到,要写好一篇小评论,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但有人却觉得,写小言论不过是点滴之学,尺寸之见,不是博学者的弄武之处。我认为,单凭一点浅见寡闻或寻常说教,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情理交融的好文章。而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广览博采  相似文献   

15.
笔者就自己如何寻找言论稿的“由头”,谈点体会。寻找言论由头,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从新闻报道中去寻找。报刊给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看报刊后,我常把自己的感想和启示写成言论。如去年我写的《新闻数字与保密意识》一文,是从一刊物报道新闻泄密中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6.
如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成为纵论天下风云的名记者?我认为,依靠名师指点,可以说不矢为一条“捷径”。请看: 毛泽东一九一九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时,曾得到过中国新闻事业先驱者邵飘萍的指导。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在延安对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徐铸成二十年代曾拜张季鸾(上海《大公报》总主笔,主持言论十五年)为师。当时,张季鸾每以“一苇”署名发表的北京通信,徐铸成都要“如饥似渴”地抢着看。以后对张季鸾的言论。他都仔细研究,很快提高了新闻写作的水平。柏生(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是著名文学家、教授朱自清的学生。朱自清批阅柏生文章时,连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7.
消息、通讯等新闻作品获奖不易,言论获奖更难。这并不是言论写作在新闻宣传中的地位不高,更不是评审委员会对言论写作不重视,而是精彩的言论实在太少。我在担任丽水日报总编辑期间,曾撰写了150多篇言论,自己感到平庸的多,满意的少。1991年7月13日我写的评论员文章《立即投入“马上就办”活动》,在“我的得意之作”征文?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此,中共丽水地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区党政部门把它作为重要文件开展学习、讨论,掀起了“马上就办”热潮,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推动了机关工作作风转变。在当年的浙江省…  相似文献   

18.
我到基层搞新闻报道5年,被报刊采用稿件300多篇,从未有过无新闻线索之忧。平常,我无论到哪里,都注意捕捉新闻线索。一次,我和朋友到常德市滨湖公园游玩,发现这里“玩”弹子游戏的较多,而且大多是10岁左右的中小学生。我意识到这是一条批评报道线索。所谓弹子游戏,纯粹是一种赌博游戏。我靠近一个摊子,只见10多个小学生围在这里,你玩一次,我弹两下,摊主一会儿便收入好几元。我放弃游玩,进一步采访。  相似文献   

19.
这个题目,在我脑子里琢磨了很久。平时与一些通讯员交流读报体会、写作经验时,总发现些许不足,在基层通讯员中,不少人读报听新闻联播或看电视,对新闻很投入,从头条到本埠要闻、重要通讯听得、看得很认真。然而,对报刊言论却不太留意。诚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作为一个通讯员,这种读报学习中的“偏食”现象,会导致知识贫乏和眼光近视,等于少了一只发现新闻的“第三只眼”。时评、杂文、杂谈之类,也是新闻体裁的一种表现形式,严格地说,它们都是新闻家族中的一员。比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今日谈”、“漫话”、“时代热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言论”成了报纸和报刊的热门货。各种报刊登“言论”的形式多了,有“议大事”的,有“拉家常”的,有讲“知心话”的,也有“议党风”的。写言论的人也多起来了,不光专业新闻工作者和理论界的专家写,业余通讯员写言论的也为数不少。我也喜欢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