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西游记》关于人类国家的笔墨主要集中在南赡部洲唐国和佛祖所在的西牛贺洲。这两洲的国家在作品中的真实形象与佛祖“抑南扬西”的说法矛盾,且唐与西牛贺洲诸国在书中的描写十分相近,这反映了《西游记》作为一本以佛教故事为主要架构的小说所受到的佛教的影响,又受到传统“华夏中心论”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作品写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感。"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提高了《西游记》的审美文化价值,《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大量的熟语形象生动,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许多熟语被世人广为使用,成为熟语研究的良好素材.熟语中所蕴含的中国特有文化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熟语翻译研究对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以美籍华人学者余国藩和英国汉学家詹纳尔二人的《西游记》全译本为语料库,选取其中具...  相似文献   

4.
具有较高的园艺技能和园林艺术修养,是孙悟空比较显著的一项才能,是《西游记》中多处明白描写到的,如求学期间受过园艺技术方面的训练,掌管过蟠桃园,有过重建花果山这样营造大型园林的实践,酷爱欣赏自然山水和各类园林等.孙悟空被赋予该种修养,实质上承载的是作者本人对于自然山水和园林的欣赏和热爱,折射了中国古典园林在明代繁荣昌盛的时代特征.《西游记》主要通过孙悟空的视角,描写了各种形式的中国古典园林,并以古典园林为原型,构筑了以天宫、佛境、龙宫、仙山等所构成的独特而奇异的魔幻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长篇小说《西游记》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软弱、胆怯、遇到各种凶险之事都是滚鞍下马,吓得战战兢兢,像个"脓包"样的唐僧形象,和历史中那个有执著的追求,有大胆的冒险精神,有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有豪气干云、气吞万里的高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描写他是一个凡人,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俗人所拥有的一切本能,一切俗念,一切举止他都具有,从而显示出他出家修行的必要性和改造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6.
诙谐有趣是人们对《西游记》众口一致的评价,也是《西游记》诞生四百年来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小说文本的诙谐有趣,分别体现在性格塑造、内部矛盾冲突、市井生活描写和以俗为美的趣尚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禅宗的审美观由三大元素构成,即"无念"的本体、"无住"的工夫和"无相"的境界,这一审美观也为《西游记》所延承.《西游记》推行的是"空""有"不住、"空""有"圆融的审美观,西天取经本身就是禅宗审美实践的具体开展,取经者在审美活动中践行的就是"无住"的工夫,成就的是"无相"的审美境界,并通过顿悟瞬间之美的生成而与"无念"...  相似文献   

8.
将<西游记>中的"妖怪"疏理成四类,与<西游记>杂剧比较,剖析牛魔王、铁扇公主与红孩儿及镇元子等前后关系变化.深入论述镇元子、太上老君和悟空之间的恩怨纠葛,观音菩萨对孙悟空的关爱与考验,以及在<西游记>中的重要意义.从"世德堂本西游记"中土地庙大泛滥,研究齐天大圣为什么变做土地庙.作者认为<土地宝卷>对<西游记>成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并以相关景物的描写来说明当时的季节。本文将以《诗经·国风》为例来探讨《诗经》中的"春天",从中反映出"春天"的体现方式"、春天"与"兴"的关系以及"春天"的某些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世纪80年代《西游记》两大英语全译本的发行,《西游记》译介首次得以向英美国家展示整体的、全方位的西游知识.在全球化合作背景下,《西游记》非译介作品基本上都是以西方形象、叙事和精神为主线并以东方元素为点缀,重构英美世界的西游故事,进而推动《西游记》在英美世界进入译介和非译介本土化的深入期.译介给《西游记》在英美世...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第一二回已经用隐喻暗示方法,透露出其"最终定稿人"是明代万历时的茅山乾元观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该文按<西游记>隐喻暗示思路,再破译陈元之序言以及"镇元子"、"华阳洞天主人"的真象.在<西游记>文本中,我们看到了横跨文本中的镇元子艺术形象、序言作者陈元之和<西游记>出版前夕的"最后定稿人"舒本住三者之间的一种互...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通过各种英译作品在英美世界流传。文章阐述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百年流传史,分析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效果及传播,并从多模态视角探讨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非文本变形和传播,如《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影视加工、动漫接受、舞台效果以及网络传播,以期系统化地研究《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流变以及传播动态,创新多模态传播路径,更好地推动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小说《西游记》的原型故事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可以上溯到奈良时代玄奘三藏故事的传播。从奈良时代到镰仓、室町时代,日本僧人在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宗教时,将唐宋期间的玄奘取经故事作为佛教典籍传入日本,并被日本的宗教、文学、绘画等吸收,出现了将玄奘神化的倾向。该时期在日本衍生的玄奘故事大多宗教色彩浓郁,并没有像宋元时期的中国那样发展成独立的文学作品。该文通过调查如今保留下来的藏书以及过去的文学作品,考察玄奘取经故事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化哲学视角,对武术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从文化的器物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和价值心理层,分别论述了武术文化与哲学的关系.以期通过对武术文化中哲学思想的挖掘和探究,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叶基莫夫是当今活跃在俄罗斯文坛几位老作家之一,他善于创作传统俄罗斯农村文学,是俄罗斯农村文学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在他的农村题材作品中,叶基莫夫不仅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通过描写这些"平凡的小事"揭露出当时俄罗斯社会和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道德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叶基莫夫式小说包含着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学特征。叶基莫夫发表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短篇小说《治疗之夜》(又译《童心》)是这类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不仅"以小见大",独具特色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而且更流露出作者的创作天分,表现出叶基莫夫式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是法伦理学的经典文本.社会文化心理与习惯置换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要树立"法信天下"的理想状态,就要发现并宣扬法律本身就具有的信仰生命.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文学时期,"平民文学"的理论价值导向使童养媳成为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是典型的童养媳。在封建传统文化中,长者本位与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观念造成小团圆媳妇家庭地位低下,生存处境艰难。而在这无处遁逃的悲剧人生的背后,传达出的是萧红对待生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借物体态语就是借用"物"来传递信息的体态语。以往的体态语研究并未对借物体态语中的"物"作过深层次的语义学探究,多认为是器物、物品,这种观点未免有些偏狭。本文试从"物"的语义学角度对借物体态语中的"物"作进一步探究。在现实生活中,时空作为借物体态语中的借用物,确实参与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侧尊"是《仪礼》中经常出现的动作,常与"房"相连出现,多出现于行礼时的器物放置之处.唐贾公彦的《仪礼疏》和清张惠言《读仪礼记》作为对《仪礼》经注作出独到的见解的经典注疏,对"侧尊"的讨论存在互相矛盾之处.贾公彦认为《仪礼》中与"侧尊"有关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偶、独一",另一种是"旁""边".张惠言认为《仪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