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学究竟是学科还是术科,这一话题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一直为写作学界所津津乐道、争论不己.这既体现了写作学研究的深入,也反映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困惑.不管是学科,还是术科,写作学总归是一门研究写作的系统理论,这一点已为大多数写作研究者所认同.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术科”论者认为写作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技术学科,因而它的理论构成应为操作理论、技术理论,对其研究应以操作理论研究为主;“学科”论者则格外强调写作基本理论、元理论、“大技巧” 的研究,认为不如此则无法建立起写作学,也不会有正确的操作理论.由  相似文献   

2.
:90年代是我国实用写作学大发展的年代。《现代实用写作学》一书 ,因应时代的需求 ,对实用写作的理论与实践做了一次新的综合和总结 ,系统地回答了实用写作中的诸多问题 ,使实用写作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谓一部学术品位与实用价值都很突出的高雅、笃实之作 ,势将对写作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产生辐射效应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写作学”被引进了广阔的学科领域。正如裴显生教授在《向新的高峰攀登》一文中指出的:“现在,人们谈写作,不再只谈文学创作,而是把着眼点放到应用写作上来了。”(《应用写作》1991年第1期)于是,公文写作学、经济写作学、科技写作学、军事写作学、法律写作学、新闻写作学、广告写作学等分支学科应运而生、蓬勃兴旺。写作学的理论体系便因此而日臻完善。在这种形势之下,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写作课的教师,越发感到写作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很大程度上要借助…  相似文献   

4.
写作学这门学科,具有其特殊的性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由技术和技能两个部分构成的。技术能够通过教师的讲授传给学生,但是技能教师就无法传授。正如古今中外众多的文学家、文章家、理论家在“论写作”时,既有形成共识的基本原理,但是又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即“这一个”)一样,是不可能用几条原理概括得了的。那么如何通过写作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就在于教师要因材施教,给以点拨,更在于学生的“顿悟”。写作学的这一特殊性质,就要求这门学科的教学做到:一方面教师要讲清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诸种文体的特点和一般写作的方法及要求;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加以点拨,利用“外因”去诱发“内因”的顿悟。前者是基础,所以要开设写作学课程,后者却只是一种愿望而不能强求的。这已成为写作教学应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是刘勰立足于创作实际,“弥纶群言”铸就的写作理论巨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实用文写作理论,对于现代实用写作学学科理论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建设,仍有极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实用写作,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频繁使用,不仅标志着实用写作学科的振兴和蓬勃发展,而且与经济的日益繁荣、人们交往的愈发频繁、社会发展的大量需求是相同步的。作为一门学科,实用写作是隶属于写作学的。它是研究和探讨应用文写作过程、写作方法、写作规律和体式规范的专门学问。当今实用写作学还要研究新事物的渗入带来的操作变化以及体式与内容的刷新。在西藏高校,《实用写作》这  相似文献   

7.
写作学是一门“古老而年青”的学科,这似乎成了写作学界的一种共识.这一概括也确实准确而辩证,也很机智.但鲜为人云或不愿正视的却是,时至今日,写作学的症结所在也正在于斯,“古老”是人家的,“年青” 是未来的,而时下的写作学——能引以为骄傲的写作学究竟在哪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整个学术界理论备受责难与冷漠的当代社会,写作学更是首当其冲,厄运难逃.  相似文献   

8.
在对“现代写作学体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之前,我以为首先要对“现代写作学”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代写作学是研究运用现代汉语进行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写作的基本原理、技能技法,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现代人的写作行为和写作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总结及应用写作规律、技能技法为其研究任务。它充分吸收、  相似文献   

9.
大学实用写作课存在的问题董竞成常用文体写作,是写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大学实用写作”课,讲授一些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和技巧,这是写作学发展的一大进步。然而,在“大学实用写作”课开设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难尽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文章学学科体系的讨论中,人们经常提到写作学。不少人把文章学和写作学等同起来,也有的说“文章学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笔者认为文章学和写作学都是刚刚兴起的新学科,有许多课题需要深入探讨,现就二者的关系以及所涉及的其它一些问题,谈谈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师大中文系讲师张佐邦主编,张佐邦、王兴中、余松、李丽芳、余玫等五位中青年教师合力完成的《现代写作学》,最近已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一、体系新。在继承传统写作学的基础上,它建立了由客体论 主体论 过程论 文体论 受体论等五大块,构成写作理论学科新体系,与传统写作学有着不同的逻辑起点。二、方法新。这部著作创造性地把“综合研究”方法,运用于写作学研  相似文献   

12.
应该说,写作学研究和教学是取得一定的成就:学科的理论框架初步建立;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借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解释了一些写作现象;写作学的研究对象不断深化,由原先的静态文章研究转向动态过程的研究,进而发展为动静结合、相辅构成、统一一体化的研究;特别是愈来愈重视对写作学的操作性问题的探讨;教学上,培养出大批的写作师资队伍,也为写作教学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写作学科的建设及写作教学,同样一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压力。诸如写作学学科体系不完备,对写作理论理解上存在着模糊性和差异,以及缺少一种可包容实用写作和文学写作的写作理论,写作学的可操作性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教学上,写作课易教难工,缺乏对真正有用的教学实验的推介。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类似的问题,则是写作学研究和具体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下面就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及谈谈对写作操作一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对象研究口头写作的本质特征与基本规律的学科就是口头写作学。这是一门研究出口成章的学问。口头写作是跟笔头写作相对而言的。拿叶圣陶的话来说:就是“用口来写”,我们简称它为“口写”。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不能没有写作.21世纪更是如此.写作学理论工作者对“写作”的解释很多,界定“写作”的科学定义要从认识论和创造论两个方面来进行.笔者提出的写作定义是“写作是运用语言符号传达思想感情和其他信息的创造性制作”.写作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写作行为、写作规律、写作方法和写作成果的应用学科,在当代生活中更不可等闲视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写作工具快速发生变化,电脑写作正日益普及.人们不但要从思想性、社会性、艺术性的角度判断其价值,而且要从写作主体自身价值的对象化、文本的信息量和质,乃至主体与受体的关系、思维方式等新的角度来判断其价值.现代写作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湖州师专的“三、五、百”写作教学法.符合写作学和写作教学规律,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写作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30年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6年:基础写作学研究;1997-2008年:实用写作研究和专题研究.其发展历程呈现出鲜明的立体化建构与协调发展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30年古老而又年轻的写作学科走向了繁荣发展,展开了“八次学术大争鸣”,理论研究发生了“八大变革”,在写作原理学、文体写作学、写作教育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七种类型三个理论层次”构成的学科理论体系序列;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写作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21世纪的现代写作学理论文化建设要全力实现创新发展,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写作文化素质的优势学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写作学科的理论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者们在“振兴写作学科,为四化建设服务”(邓颍超1984年8月20日为《写作》杂志题词),“走现代科学宏观综合之路”的旗帜下,更新了研究观念和方法,以一种现代意识和全新的视角,对现代写作现象和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和深入探讨,对传统写作理论作批判的继承,重新勾画出现代写作学理论的总体框架,使写作学的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马老师,您好!当代中国的写作学的发展可谓命运多舛,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提倡“振兴写作学科”的口号下,写作教育和写作事业曾一度非常繁荣,写作课也曾经是大学中系的一门十分受重视的专业基础课。但随后在对写作学科的定性问题上,老一辈学基本认为写作作为一种技能是对中学教育的“补课”,写作本身并无深厚的学理可言,这导致写作学在大学学科体制内地位的下降和边缘化,一些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的中系都曾经把写作学课程取消、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写作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进入了一个“自觉——兴盛”时期。本文从“写作理论研究与发展”、“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对近20年来写作学科的建设成就。作一“梳理”与述评.以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对写作学科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议论文理论——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主要来自形式逻辑,在二十年代初陈望道先生将形式逻辑的理论“引进”到议论文写作理论中来,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功绩。但现代写作学毕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自有其特殊的规律。把其他学科的成果照搬过来,将其中的一些原则当作大前提,去演绎写作学科的特殊规律,而且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成不变。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合乎逻辑的。孙绍振同志认为,传统的“三要素”理论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第一,(形式逻辑的证明)只能证明其是或不能证明其是,而事物是非常复杂的,常常不能以简单的是或否,来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二,形式逻辑的证明是先有论点,然后选择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