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古籍的装帧种类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着重例举了重庆古籍装帧中经折装、线装、卷轴装。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籍的装帧形式由简策、帛书,到纸书(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演变过程的论述,揭示出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4.
5.
"纸"的发明,使中国古籍流通及宣扬传统文化变得十分便利。在纸本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携带方便、美观等要求,逐渐出现各种装帧形式。本文按照出现先后顺序,分别论述卷轴装、叶子、轻折装、旋风装等各种纸本装帧样式。  相似文献   

6.
中文古籍装帧形式发展过程略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书籍的装帧形式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古代的书全是线装的,线装书的出现为时甚晚,本文简略地介绍一下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古籍,通常是指产生于辛亥革命之前、具有古典装帧形式的图书资料,包括历朝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中国的古代图书典籍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古籍经历了龟册铜鼎、玉版石片、竹简木牍、丝缣帛书等版本时代之后,随着造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古代图书的外部特征——装帧,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最早的图书简牍中,除了木牍是散页以外,竹简都是将若干竹简编连在一起,由于竹简窄细,竹简多的——也就是字数多的图 书再卷在一起,如同卷竹帘一样.  相似文献   

10.
陈蕗 《出版广角》2019,(4):65-67
古籍装帧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源远流长,影响至深。文章通过对中国古籍装帧演变的梳理,阐明其艺术传播的路径与特点,揭示古籍装帧艺术的特点和内涵。古籍装帧艺术把工艺上的技以载道,审美上的中正雅致以及思想上的天人合一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建构其文化整合性之特征,并以文化整体性的合力进行艺术传播。  相似文献   

11.
12.
装帧艺术是书籍的美学灵魂,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古籍图书的装帧设计应从准确把握风格、充分开拓意境、妥善处理关系这三方面来探求出路.  相似文献   

13.
装帧艺术是书籍的美学灵魂,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古籍图书的装帧设计应从准确把握风格、充分开拓意境、妥善处理关系这三方面来探求出路.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影响,某些出版部门为了赚钱,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职责和中国出版工作的优良传统,出版了一批有严重政治错误、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精神垃圾。一些出版工作者,对过去出版工作的优良革命传统逐渐淡漠了,有的竟迷失了方向。走上了邪路,本文拟联系我国古代、近现代出版工作的一些实际事例,从宏观角度发表几点浅见,供同行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就古籍而论,素有“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之称。而现存古籍,估计至少也有八万种,但是,“古籍流传至今者,十不存一”。由此推论,其总数起码有百万种。可惜,绝大部分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蒙难毁损了。关于古籍的厄运,素有五厄之称、十厄之说,还有十五厄之说,实际上是数不胜数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根据写刻时间、地域、形式等的不同,古籍版本异彩纷呈,成为独特的研究领域。中国古籍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也讲究字体、版式、装帧样式诸方面的美观,特别是插图的普遍运用,许多古籍图文并茂,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和版画艺术的奇葩。本文试就中国古籍插图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描述,以期引起学界对这笔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视。 一、 图象功用,非文能及 寻根究底,文字原本从图象演变而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图文并重,“左图右史”一直为古之学者们所推崇。南宋郑樵《通志·图谱略·索象篇》云:“…  相似文献   

17.
当前,出版改革的大潮正冲刷着出版业的各个环节,改革正激奋着人们新的追求。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有人认为可以不要再讲传统了,或者认为在改革大潮中讲传统,多少有点不合时宜。其实,优良传统教育是凝聚群众创造力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编辑》2004,(3):92-93
我国古籍前后大概有过简策、帛书卷子装、纸书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等十种形制。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装帧艺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当文明的结晶,思想的闪光,以文字和图象为符号,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得以记录、保存、传播时,书籍这种人类文明的创造物也就产生了。中国历代典籍浩如烟海,作为造纸术、印刷术发祥地的古代中国,出版业曾有过灿烂的辉煌。 书籍作为文明的一种物化形式,一经产生就具备一定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说,报刊是“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我国报刊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这个起源和演进过程中,从内容到装帧一直在演变和发展着。从梁启超的《时务报》到孙中山的《民报》,从陈独秀的《新青年》到早期共产党人和鲁迅、茅盾、邹韬奋等先驱的办刊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