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将接受美学引入电影研究领域,重点论述了电影观赏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并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了电影观赏与电影创作、电影批评的辩证关系,为发展和繁荣电影创作、电影批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电影民族特点的烙印。电影民族特点的逐渐积累,发展与成熟,才可能形成电影的民族风格。影片内容上的民族色彩,表现在民族题材与主题、地域风光与社会风俗、民族性格与行为方式等方面,它们与电影民族风格密切相关。电影语言民族化在电影民族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民族风格是电影群体风格的一个方面,它的形成与发展,与电影个体风格尤其是其中的导演风格的表现特色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莉 《文教资料》2009,(11):54-56
电影诞生之初,就被当作奇观而为世人争相观睹.作为艺术的电影,不仅能再现现实,更能呈现奇观.本文旨在从电影本体论的角度审视电影的奇观本性,分析电影奇观的构成,揭示出当代华语电影存在着对电影奇观的误读,而产生的一系列弊端.通过对电影奇观的梳理,全面地认识电影奇观,对研究当代奇观电影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纵观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电影发展历程,论述这段时期中国电影观念的转变,其中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一是对电影本体观念的转变;二是电影创作观念的转变;三是电影市场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新时期以来关于"电影社会效益"概念的认识误区进行梳理,辨析了电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主旋律电影与电影社会效益等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人们通常所指称的"电影社会效益"概念是基于"影片内容"为核心的电影产品的社会效益,而不是电影产业的社会效益问题。并从视听形象的国族建构、冲突解决的价值观选择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电影社会效益的"影片内容"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部完美的电影作品,不仅仅是剧情和演员的表演,在电影作品中电影配乐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电影配乐不仅仅只是出现在电影作品的主题曲或者片尾曲,更是在电影情节中为了烘托电影的气氛,使观众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进入到角色中去,电影配乐能够将一部电影的魅力散发到极致。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电影配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电影配乐在电影产生的作用也开始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电影配乐在电影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影片名就如标签,用短短的数字告诉人们关于一部电影最多的信息,尤其是国外电影的译名更肩负着帮助人们理解影片的重任。精彩的电影译名叫人过目不忘并和电影一起世代相传。本在赏析部分电影译名的同时,探讨了英片名中译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一百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试对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与解析,并对电影的未来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9.
费穆重视电影本体、讲究电影“空气”的“布置”、强调电影的民族审美情趣,他的这些电影观在今日已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界的重视。费穆电影观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电影人越来越重视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形象艺术,并全力探索尽可能完美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大后方电影”是中国电影史“战时中国电影”时段的主导性维面。作为相对复杂的电影历史现象,“大后方电影”研究应该确立动态通连的观照态度,侧重针对官营电影体系的建立、电影创作和电影化建设几个重点维面,注目于内在联系性,灵活采用多种方法,真正理清复杂交错的内在纹理。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中国电影市场改革力度相当大,以《中国电影市场》杂志为考察的切入点,分析改革所表现的五大方面:集团化把中国电影做大做强;电影法制进一步健全,为电影发展保驾护航;遵循市场规律的院线制引进竞争机制,使各方受益;高科技介入,中国数字电影初具规模;电影市场与电影经济理论研究初显热潮。这五个方面。是中国电影遵循执政党"三个代表"思想,坚持创新,与时俱进的直接表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电影历史的实时记录者与电影文化的有力传播者,我国的电影类期刊在世纪之交与我国电影产业一样经历了好莱坞等外国电影业的冲击。本文对我国电影类杂志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发展趋势进行仔细解读,以期为我国电影杂志发展史的研究补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并进一步明确我国电影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未来5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形成以"电影促进法"为核心的保障我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建立产业环节贯通、产业整合完备的现代电影产业体系;形成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前提的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格局;通过竞争与整合,逐渐形成5~10家拥有一流电影企业的综合性大型媒介集团;通过全球性、新媒体的大电影产业的拓展,将中国电影综合收入提高到250亿人民币。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本土电影市场,全球电影贸易的重要成员,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栽体,中国大众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武侠电影是中国商业电影的重要类型,是民族电影的标识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民乐一部分的琵琶曲,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武侠电影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以近几年来的武侠电影《十面埋伏》《功夫》为例,选取一文一武两首琵琶曲,从历史、文学、美学等角度对上述电影中的琵琶曲的运用进行深刻解读,希望由此有助于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发展,尤其是琵琶曲在武侠电影音乐中的进一步的多形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主旋律电影作为传播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艺术化手段,一直担任着重要角色。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不断升级转型,无论从艺术上还是技术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题材和演绎方面都有着巨大的进步,进而在电影的叙事层面就有了更多探讨的空间。以近期热议的革命战争题材电影《长津湖》为研究对象展开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电影艺术领域里,以观众为本位的商业电影比个人化的艺术电影更贴近于社会大众,商业电影的主体构成方式——类型电影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使其成为商业电影的成功范本。好莱坞以基本的类型原则融合高科技等种种因素攻占全球市场;香港电影通过“本土化”使其具有东方色彩而赢取华人市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借助着民族电影业蓬勃崛起之势,更得益于电影这一媒介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国人自办的电影刊物获得了迅速发展.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电影刊物便是“电影特刊”.本文探寻电影特刊的特性及其演变轨迹,同时对学术研究中如何开掘与使用电影特刊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以期为早期中国电影史的研究拓展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电影语言现代化既是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起点。其意义在于引发了中国电影观念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原则和方向:它通过对电影语言/形式创新的提倡,使中国电影的价值取向从政治评判到注重(形式)审美;通过电影语言史观的多样表述,确立了电影表现形式的多元观念;通过对现代派电影表现手法的讨论,丰富了我国电影现代表现手法的内含。在当下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和大力提倡文化产业的语境中,反思这些观念和原则对中国电影理论的重构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命名与修辞: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的电影准类型,其概念的合理性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遇了质疑。同时,一系列新的概念随着社会变迁被生产出来,分析其背后的知识转型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新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意义十分重要。当前少数民族电影文化的发展正以"去历史化"的惯性经历着话语嬗变,但现实政治将重新激活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传统,并对未来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电影民族化是所有国别电影所必须面对的电影文化属性与身份归属的转化命题,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创始期阶段(1905年-1931年),民族主义一直是支撑电影文化语境转挟的有效手段之一。分析这一特殊时期电影经验结构和价值体系中的民族情结以及它们对中国现代化民族想象的影响,以便后人对早期中国电影的文化形态和范式样本有着接近性的认识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