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丑     
微型小说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篇幅虽然不长,但具备了小说的所有要素。本期我特地挑选了几篇名篇,供大家一“读”为快。  相似文献   

2.
小丑     
微型小说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篇幅虽然不长,但具备了小说的所有要素。本期我特地挑选了几篇名篇,供大家一“读”为快。  相似文献   

3.
    
本期选载的是日本著名微型小说作家星新一的一篇作品。星新一的微型小说由于简练质朴,清新明快,诗意浓郁,在日本被誉为“小说中的俳句”。日本讲谈社1981年创办了文学季刊《微型小说园地》,并在该刊设立“星新一微型小说文学奖”,每年举办一次。(格字)  相似文献   

4.
看《花城》     
本期的“从花城出发”,推出的是李傻傻的《红X》(小长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口气,描叙了“我”,沈生铁,一个离家远读的高中寄宿生被开除后的流浪生活与情感纠葛。按照所谓的类型贴签,小说应该属于最近时尚的“霍尔顿式叛逆成长小说”。不可否认,这篇小说与塞林格的《麦田里的  相似文献   

5.
看《十月》     
《十月》素以中篇见长,但本期出彩的是短篇,尤其是一直保持了较高质量的“小说新干线”栏目,为刊物增添了不少亮点。本期该栏目推出的是杨怡芬的《金地》和《珠片》。正如责编在篇末  相似文献   

6.
<正>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新闻记者,也是海明威式“硬汉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代言人。作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大师,海明威总结出小说创作的“冰山原则”,并启发了“极简主义”流派的文学创作。本期让我们通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感受海明威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看《十月》     
本期《十月》整体质量明显高于上期。其中值得注意的仍是“小说新干线”栏目,本期重点推出的是马炜的两篇小说,此外的几篇也各有特色。马炜的《回家》(中篇)是一篇具有先锋小说色彩的小说,责任编辑宗永平在评论《对梦魇的解释》中说,“作者对叙述掌握的从容和老练以及叙事穿插的变幻莫测,让人有种如入迷宫的迷幻和诧异。但这又不是炫技,相反解剖刀般准确的语言具有一种富有质感的朴素,字里行间弥漫着智慧的氤氲。”这是很恰切的评论。小说以乔叶到杭州后的生活以及他的死亡为线索,展示了他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在小说的最后,这位喜欢  相似文献   

8.
看《大家》     
本期《大家》栏目又有大变动,但仔细一看,不过是办刊思路不稳定的老毛病的又一次发作:“前沿”是盲人骑瞎马,不知前在何处;“实力”是先前“良工运斤”的改头换面,只是看不出有多少斤两.新生的“青春”孤零零单薄得不成气候原本主要刊发散文的“任性”吞并了“大众”,包打天下,眉毛胡子一把抓,芜杂凌乱。没有佳作支撑,一味在名目上搔首弄姿终究无益。小说方面,本期共有7个中篇、6个短篇,阵势看来浩浩荡荡,其实只是汤汤水水,一番苦读下来,竞找不出真正有分量的作品。尽管如此,几篇不约而同地书写当代青年生活状态的小说还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春风祭     
亲爱的同学们,从本期开始,大家最喜爱的花季小说栏目将隆重登场!无论是爱看小说的你.还是爱写小说的你,都赶快参与吧!提出你的宝贵意见,发表你的最完美小说。让我们的“花季小说”栏目闹腾起来!  相似文献   

10.
看《当代》     
本期小说从总体上看质量一般。头条是莫怀戚的《白沙码头》(长篇)。小说写了当年重庆一群孤儿的命运遭际与“麻辣人生”。小说表现了一种敢爱敢恨、有血性有胆量、自由、艺术的生活方式。“白沙码头”在作者生命体验的基础上被塑造成了一个新的理想化的“江湖”,在这个“江湖”里,众兄弟平等相待,连农民和学者都能和谐相处,没有情感的间隔;那些快意恩仇、肝胆相照的侠义之事,能让绝大部分读者血脉喷张。  相似文献   

11.
看《当代》     
如上期一样,本期《当代》推出了两部长篇小说。不知是否凑巧,这两部小说的作者王刚和王海都是当红的影视编剧。“影视与小说创作的关系”这个话题,想避都避不开了。王刚的《英格列士》(长篇)篇名  相似文献   

12.
|“本期关注”栏目今期刊发七篇文章,关注小说教学问题。小说是中学语文课文里面常见的文体,也是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体。对于小说教学的研究文章已经浩如烟海,这几篇文章肯定不能代表小说教学研究的全部。这些文章或重视小说作品中的“我”,或注重情感审美体验,或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或注重文本细读,或注重主题追问,或注重叙述技巧的分析……从一个一个的侧重点,探寻小说教学的有效途径,总会有那么一点会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会提出“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呢?这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故弄玄虚。第一,目前中小学小说教学内容严重老化。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小说的研究早就超越了“主题、人物、结构、描写”这样的老套子,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引入中小学小说教学。第二,小说应该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但学生对教材上的小说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原因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总以为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教学内容:我们教的这些东西既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平时阅读小说时会关注的东西。我们教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第三,实际上,小说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小说其特点是不同的,其“可教点”也是不同的。但现在我们基本没有“小说类型”这个观念,即使有,也没有把它与小说的教学内容连在一起来思考。总之,“小说教什么”是个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我以为,这是当前中小学小说教学的一个当务之要。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本期刊发两篇文章,意在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马雅玲的文章直接提出了“小说的类型”与“小说的教学内容”问题,而吴含荃和钟峰华的文章,则从“叙事学”这个角度具体开发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值得大家借鉴。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2期话题是:“人文”与“语文”到底是什么关系?第3期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会提出“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呢?这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故弄玄虚。第一,目前中小学小说教学内容严重老化。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小说的研究早就超越了“主题、人物、结构、描写”这样的老套子,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引入中小学小说教学。第二,小说应该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但学生对教材上的小说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原因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总以为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教学内容:我们教的这些东西既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平时阅读小说时会关注的东西。我们教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第三,实际上,小说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小说其特点是不同的,其“可教点”也是不同的。但现在我们基本没有“小说类型”这个观念,即使有,也没有把它与小说的教学内容连在一起来思考。总之,“小说教什么”是个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我以为,这是当前中小学小说教学的一个当务之要。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本期刊发两篇文章,意在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马雅玲的文章直接提出了“小说的类型”与“小说的教学内容”问题,而吴含荃和钟峰华的文章,则从“叙事学”这个角度具体开发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值得大家借鉴。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2期话题是:“人文”与“语文”到底是什么关系?第3期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天地》2011,(12):4-7
喜欢本刊连载的《梅琳:我的中国》,在本期,它就要“大结局”了。小说的主人公梅琳向自己提出过一个问题:长大成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6.
看《当代》     
继发表了《那儿》、《霓虹》、《豆选事件》等被认为是“新左翼小说”的中篇之后,本期《当代》推出了曹征路的长篇《问苍茫》。显然,《问苍茫》是曹征路对社会现实进行“全景扫描”的“野心”之作,试图大规模描写时代变迁中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展示各阶层人物在卷入资本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九年优秀短篇小说已经评选出来了。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多采,风格多种多样”(巴金语),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您想知道这些作品是怎么创作的吗?您想知道作者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吗?本刊特约请二十五篇得奖小说作者撰文谈谈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有关情况。承蒙作者支持,很快给我们寄来了文稿。从本期起,我们开辟“得奖小说作者谈创作”专栏,陆续刊载他们的文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小说的本体”,是汪曾祺小说语言观对传统的小说语言工具论的突破。“小说语言是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小说语言就是小说语言”,从口头语言、一般书面语言、一般文学语言的各个角度,分辨出小说语言的个性特征。“小说语言是在语言运用中实现的”,凸现了汪曾祺小说语言观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看《收获》     
自20世纪70年代始,具有典型“张洁风格”的小说总是以逼人的“情”字见长。在《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无字》等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中,她始终坚持不懈地在不同语境下探索着爱情之于女性认识男性和自身的意义,其中那些虔诚而圣洁的向往与追求、深重而惨痛的幻灭与伤害,都曾是张洁作品提供给我们的独特味道。本期《收获》刊登的《知在》(长篇)显然接续了张洁小说的这种“传统”,但又分明试图为此“传统”添加进“新”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