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 ,新桂系深感民族危机严重 ,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反应极为强烈 ,不顾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高压 ,发表了许多抗日言论 ,清醒地看到了国家民族所处的危机 ,极力主张对日作战 ;在国民党集团内部率先打出了“抗日救国”的旗帜 ;并以抗日为己任 ,提出了“建设广西 ,复兴中国”的口号 ,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何谓“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  相似文献   

3.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在外交部长王正廷的主持下,围绕废除不平等条约开展了一场温和型的革命外交运动。"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打破了这一进程,让王正廷的外交工作异常艰难,最终在民众的抗议下引咎辞职。在这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同列强艰苦谈判,收回了关税主权,部分租界与租借地等,但这场外交运动也因国家内忧外患而失败。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对沈阳进行严密控制,对地下党组织进行疯狂搜捕。中共满洲省委鉴于沈阳日益严峻的革命环境,决定将省委机关由沈阳迁至哈尔滨。为加强对沈阳及南满地区的领导,中共满洲省委在临行前成立了中共奉天特委。中共奉天特委从1931年11月建立到1935年1月撤销,在极其恶劣的斗争环境中率领广大党员和群众与日本侵...  相似文献   

5.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整个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以至“海内外贤士大夫,奔走呼号,复兴民族之声,嚣然四起”,《复兴月刊》大声呼喊:“中国今日,内则政治窳败,财尽民穷;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累卵。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在东北进行武装抗日的策略,积极支持、组织抗日义勇军,并创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反日游击队。虽然在抗战初期,中共一度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能及时做出调整,并根据东北的革命实践提出了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这一策略不仅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也为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乃至地方军阀都纷纷改变了政治态度,在抗日救亡这一共同政治利益的基础上初步实现政治凝聚;他们积极从事国统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其自身组织也有了初步发展;中间势力的崛起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公然发动的武装侵略战争的开端,中国由此陷入了空前严峻的国难,国内知识分子都选择了不同的救国道路。"九一八"事变后,知识分子的爱国实践给当前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以胡适为首的北方知识分子以《独立评论》为阵地,对该事变给出自己的建议,期望国民政府能在国联的监督之下直接进行谈判,以空间换时间,大力发展国家实力,并幻想日本主动让步。但最终这些建议都没被采纳或实现,证明了这些知识分子的理想化及其对侵略者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伪公然歪曲历史,提出东北是“独立国”的谬论。妄图以此为伪满的成立寻找历史依据,也为日本占领东北披上合法的外衣。对此,中国史学界广大仁人志士据理力争,除了揭示日伪反动言论的本质外,他们还按诸典籍,以历史文化为主要武器,并结合地理、法律等知识,论断和确认了东北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从而有力地驳斥了日伪的反动谬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对于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直接关系。表现在:根据敌我之间的实际情况和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确立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正确道路;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游击战争与正规战争相配合、从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党与“九·一八”后的抗日民主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党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特殊历史时期 ,较早提出了停止内争、武装抗日和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组织国防政府的主张 ,积极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活动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右翼政治态度的重大变化。但其阶级本性及对中共的敌视 ,使其抗日民主活动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英国一方面为谋求“英日同盟”的恢复,百般偏袒、讨好日本,另一方面为使国联从事变中脱身,千方百计地拉美国“合作”。而美国则遵循事变前与日方达成的秘密谅解,并力图使事变主导权掌控于币原外相之手。对事变处理的不同对策使英美两国在“九一八”事变时期始终处于一种“不合作”状态,这不仅极大地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也为英美两国以后处理远东问题埋下了互相猜疑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前后 ,是蒋介石对日战略形成的重要时期。蒋介石依据当时国内外形势 ,考察中日双边之各种因素 ,形成了其独特的对日避战战略。本文主要分析这一战略的背景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王玉英 《历史学习》2001,(11):18-19
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趁中国内战之机,于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一政策为什么提出?其实质、影响和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6.
17.
明治维新后,日本便开始积极谋求向外扩张势力。在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满蒙"始终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攫取"满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届日本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满蒙政策",以达到独占"满蒙",进一步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研究日本"满蒙政策"的演变过程,不仅有利于对"大陆政策"问题的探讨,同时对深入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地区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日本侵略者。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奋起抵抗。  相似文献   

19.
20.
蔡蔚 《辽宁教育》2011,(9):37-3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语文课上。我们在学习课文《卢沟桥烽火》。听着我的沉重叙述.同学们个个面带愤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