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2.
有些孩子因为要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作业,而不得不经常"开夜车",对于这样的做法,有的家长不仅不制止,反而还会在一些场合,家长们把这作为孩子学习是否刻苦的一个标准来比较.甚至有一些家长逼迫孩子"开夜车",孩子反抗时家长就拿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的正确.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讲,是没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听见家长这样教育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这句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观点。从家长的心态来考虑,这样的教育不无道理,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受欺负,以为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委  相似文献   

4.
"你会做家长吗?你是一位合格的家长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很多家长往往不屑一顾,做家长谁不会呢?做家长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权利.是啊,但是自然而然成为家长的你,能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光荣使命吗?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教育就无时不在,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思维越来越活跃,个性越来越突出,教育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家长与孩子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有的家长甚至会陷入困境,无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家教荟萃     
家长陪读不可取为了提高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家长只好全程陪伴孩子做作业。其实,采取陪读这种方式并不可取,会造成以下几种不良后果。1.依赖性增强。不少家长全程陪读,而且逐题检查、讲解,力求孩子弄懂弄通;性急的家长还会直接告诉答案,甚至代替孩子做作业。这样孩子逐渐养成了依赖思想,遇到难题时,不愿  相似文献   

6.
主编信箱Q&A     
Q我孩子班上的数学老师很少鼓励学生。相反,他批评学生,张同学怎么这样笨;李同学你就是反应迟钝;王同学你没长脑子。甚至当家长的面都这样说:你的孩子这样不好,那样不好。遇上这样的老师,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你再不听话,就去告诉你老师。”“你再不讲卫生就告诉你的老师。”“你再不做作业就打电话给老师”。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在管教孩子时讲这样的话。有些家长甚至对还未上学的孩子说:“现在不听话.等你上学了就有人管了,  相似文献   

8.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当你在要求孩子时候,想一想你做了什么?吸烟?酗酒?打麻将?是否背着孩子干着不道德,甚至犯罪的勾当……“身教重于言教”,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约束一下你自己,这样对孩子、对家庭是不是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家长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教师向家长诉说孩子最近表现较差,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做作业……家长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连忙把孩子叫过来,对孩子又是训斥又是狠打,老师阻止,家长却越打越上瘾,最后在家长的逼迫下,孩子“红”着脸,向老师保证再也不这样……可打过以后,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10.
在近日上海市健康基金会开设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培训课题”上,面对培训老师的提问:“如果你的孩子做三道数学题错了一道,你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结果.有80%以上的家长脱口而出:“你做错啦!”只有不到10%的家长回答:“答对了两题,你真捧!”该基金会儿童心理工作室主任吴亦君分析认为,这样的答案其实反映了平时家长评价和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大多数家长习惯于以负向思维模式评价孩子,这非常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气,甚至严重的可能诰成孩子的自卑人格。  相似文献   

11.
点灯的心 《家长》2014,(7):30-31
正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越是不让孩子看电视,他就越想看,甚至反抗家长。孩子越发爱看电视了,因为看电视而晚睡,不写作业,让家长大为光火。其实,孩子爱看电视是正常的,但是在看的时间和看的内容上,家长需要学会加以控制,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所收获。1.家长需以身作则现在的电视内容丰富多样、画面吸引眼球,孩子的好奇心让  相似文献   

12.
有家长在孩子刚入园进会对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比较弱,我很担心他在幼儿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在接送时间发现孩子脸上被抓破时,有的家长马上会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把你脸都抓破了?”有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相似文献   

13.
范丰梅 《家长》2010,(1):24-26
如果你一味地用激烈、强硬的言辞来批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不但不会听取你的意见,反而更坚定自己是正确无误的。而孩子的对抗、无理争三分,往往更会激怒家长,这样的恶性循环,根本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唠叨"型.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晓得,可家长仍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絮叨是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越说,他越不听,甚至还会冲撞你. "迁移"型.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不分青红皂白地"迁移"到自己孩子身上.这与青少年的上进心和好胜心相悖,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 "提审"型.刚发现一些苗头性的现象,便大惊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别处"单独审问",根据主观臆断,把可能性说成现实性.这样孩子会因你言过其实和妄加推测而大为恼火. 1 "揭丑"型.对于确有过错的孩子,有些家长喜欢在吃饭时"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数落.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望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而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15.
梁洁 《早期教育》2007,(4):29-29
在幼儿园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有的孩子已经上小班下学期了,平时都是自己上下楼,可家长来接时却要抱着上下楼,说怕孩子摔跤。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能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甚至还会主动帮助别人穿衣、叠被。可  相似文献   

16.
不倒的偶像     
许多家长都在寻找教子秘方,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孩子成人,教子成材?其实最大的秘方只有四个字:以身作则。正如法官父亲张敏华所言:"天真无邪的孩子也许还不明是非,但是我们的言行会不经意地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纯洁的心灵;孩子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常常窥视着我们的心灵。"家长曹剑萍也说:"在幼儿眼里,父母是世上最强有力的人,有着牢不可破的权威性。可以这样说:带孩子看10场儿童教育片,还不如大人的一次真实行为影响深刻。"也许你没有很多的时间教子,但只要你心正身正,以身作则,你就是在教育孩子,而且是不知不觉中最有魅力的教育。这一期"教子有方"栏目里的两篇短文,就是两位家长在这方面的深切体会,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小事的魅力     
许多家长都在寻找教子秘方,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孩子成人,教子成材?其实最大的秘方只有四个字:以身作则。正如法官父亲张敏华所言:“天真无邪的孩子也许还不明是非,但是我们的言行会不经意地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纯洁的心灵;孩子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常常窥视着我们的心灵。”家长曹剑萍也说:“在幼儿眼里,父母是世上最强有力的人,有着牢不可破的权威性。可以这样说:带孩子看10场儿童教育片,还不如大人的一次真实行为影响深刻。”也许你没有很多的时间教子,但只要你心正身正,以身作则,你就是在教育孩子,而且是不知不觉中最有魅力的教育。这一期“教子有方”栏目里的两篇短文,就是两位家长在这方面的深切体会,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正当班主任这几年,我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自己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困难。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孩子心情好,会和家长说几句话;要是心情不好,就一个人坐在车子里看手机,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围着家长问东问西了。也有家长抱怨说,孩子大了,父母说的话他都不怎么爱听。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关注家长究竟和孩子们都谈了些什么。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经常看到这样一些表达:"哎呀,你怎么还在玩游戏呀!""你怎么还不起床呀?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们常常这样说:你这样做,对得起父母辛辛苦苦的养育之情吗?……班主任们相信:面对家长的呵斥,孩子会害怕退缩,面对家长的眼泪,孩子会浪子回头……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把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也就是英文的“NO”(不)当作“维生素N”来看待。心理学家认为家长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对孩子非常不利的。专家建议家长要常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不过“维生素”补得过多,补得方法过于生硬同样对孩子不利。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家长是如何合理地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的吧。1、不要过度使用“不”这一字眼。孩子最反感的就是“不”这个词。西方家长会试着用别的方式而不是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通常他们会这样“圆滑”地拒绝孩子:“你知道我想让你这样做,但这次不行,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