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雷电颂》节选自郭沫若的话剧《屈原》第五幕第二景.话剧《屈原》写于一九四二年一月,它以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为题材,通过以屈原为代表的捍卫祖国独立的楚国人民与南后郑袖等人卖国行为的斗争,歌颂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发出了愤激的反抗的呼声.《屈原》上演后,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发挥了显著的政治作用.《雷电颂》是剧中人屈原的一段独白.它是屈  相似文献   

2.
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是我国文学史上悼念屈原的滥觞之作。贾谊吊屈原 ,是文学史上遭遇相似的两个星级作家的情感交流。贾谊正是借这篇赋 ,凸现出自己与屈原感情的相同之处 ,引起了司马迁的注意 ,使他得以与伟大的屈原在《史记》中同传而留芳千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司马迁、贾谊、屈原这样不同时代的三位历史伟人的永恒握手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二年,抗战进入到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抗战与投降,团结与分裂,进步与倒退,两种势力在进行着殊死斗争。就在这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郭沫若创作了历史剧《屈原》。这个剧本,突出了爱国军民同仇敌忾的斗争精神;主人公屈原的独白《雷电颂》,表现了爱国军民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雷电颂》通篇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其中,第二人称代词“你”的运用,随着感情激流的奔腾,波涛滚滚式地起着变化。比如:“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  相似文献   

4.
《雷电颂》是郭沫若的著名历史剧《屈原》第五幕中的一节。它是全剧的高潮,也是主人公屈原在历尽侮辱迫害,几乎“临到了要发狂的境界”时迸发出的强烈的闪电雷鸣。屈原是一个爱国的政治家和诗人,然而他的一生却历尽坎坷。在《屈原》一剧中,作者就以屈原生活的一天概括了屈原的一生。在这一天里,屈原遭受了种种严酷的打击:南后诬陷他淫乱宫廷:群众为他招魂的愚昧行动,加深了他的屈辱之感;他虽为楚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主人公屈原的一次长篇抒情独白——《雷电颂》,以前见于高中语文教材,现被编入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本(人教版)。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炽烈的情感,撼天动地,不愧为抒情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华敬俊为高中语文课本《雷电颂》作题为《雷电颂》的插图,插图中屈原于雷电交加中举手顿足,指天发问,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愤世不平,不堪同流合污的爱国诗人的高大形象。然而作为五幕历史话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中屈原的一段独白抒情的插图,它有两处细节失实。翻开郭老《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一开始就有场景交代:“东皇太一庙之正殿。……四柱三间,唯无帘幕。三间靠壁均有神像。中室正中东皇太一与云中君并坐,……左室为一龙船,船首向右,湘君坐船中吹笙,湘夫人立船尾摇橹,右室一片云彩之上现大司命与少司命。……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人民文学出版社《屈原》95页)。这一场景交代了舞台人物(主要是屈原)是在东皇太一庙这个场景中活动,节选的那段独白正是屈原被关押在庙中面对庙内神像及室外雷电交加时的一段独白抒情,课本“自读提示”对此也作了提示,而插图中的屈原却是置身于室外,此其失实之一.再看剧本,郑詹尹(欲用药酒毒死屈原者)把屈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屈原》中的“雷电颂”,是一首新《离骚》、新《天问》,它具有诗的意境,诗的气质,诗的趣味,是一首激动人心的好诗!如果说屈原的《离骚》足以惊天地,泣鬼神,那么“雷电颂”足以使一切有正义感的仁人志士激愤;使  相似文献   

8.
蜚声中外的五幕史剧《屈原》中的激荡人心的“雷电颂”,是郭沫若以血肉凝铸的诗篇。这篇饱含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雷电独白”,把咒骂鬼神化成一把犀利的愤懑之剑,刺向当时的独裁统治。它以泰山压顶的气势,抨击丑类,劈开黑暗王国,发出了全国军民要  相似文献   

9.
《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它是屈原的一段内心独白。全篇充满了屈原的愤怒和对光明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激情。但是,从课文的两处独白里,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人对革命的力量是估计不足的。其一:“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  相似文献   

10.
《雷电颂》选自《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是郭沫若同志一九四二年在重庆创作的历史名剧。当时,郭老曾说过:“我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一语道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屈原》的社会意义及其艺术特色。纵观全剧,郭老所谓的 “象征”好似一条红线,文理清晰地统摄着《屈原》创作表现的各方面,所以研究《雷电颂》的修辞艺术,也应从“象征”谈起。 象征是文艺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古今中外名家高手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它的作用。如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以及杨朔的《荔枝蜜》等,都是运用象征手法十分得体的成功之作。《屈原》就其表现手法而论,确是典型的象征性的文苑大作,而《雷电颂》则是剧作中展示屈原精神的重要独白,也是郭老的精心力作。当年,周总理对这段独白曾有过中肯的评  相似文献   

11.
晓桦 《初中生》2006,(21):25-27
与其说《雷电颂》是屈原追求自由和反抗侵略的声音,不如说是郭沫若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  相似文献   

12.
晓桦 《初中生》2006,(7):25-27
与其说《雷电颂》是屈原追求自由和反抗侵略的声音,不如说是郭沫若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雷电颂”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屈原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完成了屈原形象的最后一次冲刺。其艺术特点突出,极具浪漫主义的特征,同时又有表现主义的成份,结合两者分析。才更接近作者的抒情本质。  相似文献   

14.
《雷电颂》节选自著名诗人、学者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这些抒情独自,像狂风席卷天地,如惊雷震撼山岳,似闪电劈开长空,气势磅礴,雷霆万钧,是屈原悲愤感情的总爆发,是全剧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象这风一样,象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这是剧本《屈原》里那著名的独白《雷电颂》中的一节.今日捧读《屈原》,再次被她那崇高的思想,烈火一样的激情,大海一样的气势所震撼.  相似文献   

16.
<正>只有经受雷电的山水才更美丽,只有抗过风暴的彩虹才更绚烂,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才值得喜悦。有一位母亲说过,儿子喜欢吃冰淇淋,而她却只给孩子买冷冰激凌的钱,让儿子冒着中暑的危险去排队买冰淇淋。是这位母亲懒惰吗?是这位母亲不爱自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香草之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诗歌中的花草意象,蕴含着楚化的深厚积淀。楚化中“花草”的化进程,显示出其所具有的原始美和神性美。它与屈原的心理特征正相吻合,传达出屈原自恋心态下对自身形象的神化与圣洁化,突出了屈原承自楚民族的狂放的性格和因坎坷命运所造成的略带病态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马克思主义史家。他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系列研究是其运用唯物史观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郭沫若站在平民的视角上探求屈原的历史真实与屈原作品文学艺术价值是其屈原研究的显著特色,其次其屈原研究在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张力的同时,由唯物史观所呈现出的跨学科取向,对于当今文史研究也不无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释形成屈原悲情的个人性格气质,文化传承的矛盾冲突以及他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浅析与屈原有着相似悲情命运的司马迁、李白、苏轼对屈原悲情遗风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马健的《屈原死因新解》诬屈原死于情杀等种种谬论 ,从历史与屈原作品实际出发 ,逐一进行了批驳 ,严正维护屈原高大而光辉的爱国主义诗人形象。屈原有感于郢都的破灭 ,自己美好理想的落空以及对楚国的赤诚忠爱 ,最终怀抱巨石自沉汨罗江 ,以身殉国 ,由此完成了峻洁瑰伟人格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