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昕 《文教资料》2007,(2):60-61
斯陀夫人笔下的混血儿形象美丽、英俊、善良,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反抗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了反抗者的多样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2.
加缪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从"荒诞"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生存的世界,并且从中找到了一条解救之路-反抗.这种反抗以人的尊严、价值为基础,他相信人通过反抗可以创造生命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加缪一系列作品的分析,来评述他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封建社会下传统包办婚姻的典型受害者。鲁迅先生没有简单的把这个人物作为批判吃人传统礼教的工具让她自生自灭,而是赋予她不屈的反抗精神。其中包括祥林嫂的"逃"与"撞"、祥林嫂的"捐"、祥林嫂的"疑惑",从为生存而反抗,最终上升到对命运的反抗。  相似文献   

4.
论繁漪、陈白露、愫方的觉醒和反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先生通过笔下女性形象的觉醒和反抗阐释了“人的觉醒和解放”这个时代人主题,本文通过比较繁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形象在觉醒和反抗的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和反映在新旧交替时期女性觉醒和反抗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5.
教育中的反抗行为越来越多。反抗行为似乎与人的天性有关,心理学与社会学也可以为教育中的反抗行为提供一些分析的视角,但从最根本处来说,教育中的反抗行为与教育实践具有的"守旧"性格有紧密的关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育是一种具有"传承性"的行为,这是教育的"先天"特点,正是这个导致了教育的"守旧"取向。因为"守旧",所以反对"偏离",然而教育又要启迪智慧,促进人成长,所以"鼓励创新"。在新的环境下,这一矛盾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一次家访,一位家长向我告状,说他的孩子最近特别不听话,经常与家长对着干,弄得父母一筹莫展。像这个男生这样不顺从或反抗权威(尤其是反抗父母或教师)的教育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7.
京城名姬杜十娘沦落风尘,却一心从良,遇到李甲后不惜倾囊相助,不想又遭李甲背叛,最终心灰意冷投江自杀。在这个过程中,杜十娘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的计划,都表现出了她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本文通过杜十娘悲惨的一生中种种经历,来分析她的人物性格,剖析她内心当中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孩子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发犟劲”就是心理学讲的逆反心理。一般在儿童10——15岁比较明显,到了这个年龄,“忽然”事事都要和你对着干了,也就是说“发犟劲”。这个年龄段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反抗期,过了这个反抗期,就会好的。对待逆反心理有许多方法,关键在于量体裁衣,一把钥  相似文献   

9.
工具人生     
当历史的车轮转过悠长的五千年,当我们用我们的满目辉煌去看待历史时,我们是否想到过她的背后埋葬了多少有为的志士和无奈的人生?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反抗过———反抗王权,反抗霸权,反抗君主专制,但他们却又如此忠诚———忠于王权,忠于霸道,忠于君主专制。他们留名青史,我们也为他们歌功颂德,可他们又得到了什么?反抗在时间消磨下褪尽,忠诚成为他们生命的终结,于是压抑的灵魂,失望的痛苦,有为却无成的煎熬……纠结在一起。诸葛亮,他的成就使他几乎成为智慧的代名词。然而,就是这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人物,也一样“无成”。当初,他“少有逸群之才…  相似文献   

10.
少年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少年反抗期”或“第二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 ,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 ,逐渐产生“成人感” ,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情绪表现出“闭锁性”和不稳定性 ,性意识逐步觉醒 ,心理矛盾增多 ,常对父母持反抗态度。可以说 ,少年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 ,是从未成熟走向成熟、从未定型走向定型的“反抗期”。这要求家长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少年“反抗期”。一、了解孩子 ,尊重孩子 ,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是理解的前提 ,是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少年期的孩子 ,学习活动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书本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文学的丁玲时代是女性主义艰难实践的时代,女性主义实践与革命实践相结合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丁玲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家都是在女性主义启蒙思想影响下走上叛逆道路,又经五四运动落潮后痛苦反思而趋于自觉和成熟的;她们继承了五四叛逆女性反抗男性法权的精神,而又走出个性主义反抗的囹圄,把投身于社会实践视为实现女性主义理想和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丁玲是这个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作家,她的实践道路体现着女性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露、反映社会。关汉卿在其代表作《窦娥冤》中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的人物形象,使其成为善良、坚强、最后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本文试以分析窦娥从隐忍到反抗的性格发展变化过程为例,解析语文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帮助学生立体、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反抗哲学"与佛文化"勇猛精进"精神的关系体现在:"慈悲"并不排斥反抗,"精进"包含着斗争。鲁迅的"反抗哲学"包括:反抗专制,反抗苦难,反抗庸众,反抗虚无。鲁迅的"反抗哲学"具有下列鲜明特征:在立场上,坚定、鲜明;在感情上,真挚强烈,爱憎分明;在态度上,坚决果敢,是非清楚,旗帜鲜明。  相似文献   

14.
囚禁与突围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眼前不自觉便浮现出一间古老、阴晦、四面密不透风的围墙。围墙里有一群被囚禁的人,他们谈笑风生甚至洋洋得意,从他们欣然的脸上丝毫看不出被囚禁者的悲哀与愤怒。也许,他们被囚禁、奴役太久,已经麻木;也许,反抗无效,终至屈服;也许,他们根本就未曾有过反抗,甚至根本不知自己一直被囚禁在  相似文献   

15.
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很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不可征服的》是一首颂歌。它颂扬了不屈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毛姆笔下被演绎得荡气回肠,令人钦佩。本文分析了《不可征服的》中主人公安妮特这个不屈的反抗侵略者的形象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这个人物毛姆把侵略者的丑恶及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的斗争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纵观西夏几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西夏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其最高形式——起义而表现出来的只有公元1143年的蕃部人民起义,而且这次起义并没有汇成全国规模。是什么原因造成西夏人民的反抗斗争次数少、规模小呢?搞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对西夏史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刘兰芝在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同封建家长制的代表焦母和刘兄的斗争中,能够根据他们的性格和地位,区别对待,采取合理的斗争策略,既最大限度地争取斗争的胜利,又一定程度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显示出这个著名反抗形象智慧的一面。这篇评论弥补了以往对刘兰芝的分析只重视其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不足,挖掘出她光辉灿烂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8.
郑文思 《考试周刊》2013,(43):30-31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由一个长相平庸频频遭受虐待的小女孩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坚强、自尊、独立、自信的新时代女性并勇于追求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真爱的故事。简·爱面对不公,面对羞辱,敢于反抗;面对真爱,不顾阶级差异勇敢追求。本文从简·爱的反抗意识和爱情观分析简.爱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9.
巴金笔下的“家”从家族制度的血缘关系、伦理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交融中展现人的心态情感和命运。《家》中的觉慧,在这个封建大家庭成为吞噬人的个性抑制人的精神的地狱时.再也无法沉默,他大声呐喊,全力反抗,成为封建家族制度的叛逆者;然而他的反抗、叛逆却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他产生了极其矛盾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王丽 《早期教育》2005,(9):36-36
心理学认为,当孩子2~3岁左右,说出他的第一个“不”字时,孩子己经进入了人生的一个新时期——第一反抗期,这个阶段的显特点就是与父母对着干(另一个与父母对着干的阶段是在15岁前后的两三年间,又称这第二反抗期)。此时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对立”的情绪与能力己经潜入了他们的头脑之中,直到3岁以后第一反抗期逐渐淡化与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