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尔雅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1,(4):20-21
推梨让枣【原典】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唐·李延寿《南史·梁武陵王纪传》【释义延伸】孔融字文举,是东汉末年人。孔融4岁的时候,有一天长辈拿了一盘梨子让他和兄长们分食。因为孔融年龄最小,就让他先拿,他却挑了最小的一个梨子。长辈问他为什么取小的, 相似文献
2.
李洪亮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9-72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学创作一方面因袭之前的文学依附政教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具有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具有更多美文学的性质,这有力地促进了文学的自觉。孔融文学特点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其浓厚的儒学家族传统,同时也是其自身卓荦不群、英才洋溢个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演变中,宋代女性词作是女性文学的一座高峰,这与宋代女性词人广泛继承前代的文化遗产息息相关。她们善于化用前人的诗文典故入词,表明自己的心迹,抒发自身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韩国良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23(4):46-50
通过一系列的考证可知:孔融的“亲子无亲论”等并不意味着对儒教的背叛,它乃是孔融在汉末世风日下、儒家精神沦丧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矫正世俗的险诈之风而对儒家思想任真尚诚一面的特别强调。孔融之死乃是曹操的蓄意迫害,他的“罪名”乃是曹系势力故意罗织的。 相似文献
5.
6.
孔融<杂诗>二首较有成就,为东汉诗坛增添光彩.<离合诗>和<六言诗>仅以"首创"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临终诗>则逼真地反映出他临难之时的思想情感.总体上看,孔融诗思想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潘万木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3):27-34
"兴"是原始思维或神话思维、巫术文化的遗存,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之"意味"因历史的变迁、民族心理的发展变化逐渐模糊和消融而使后人无法破解,但"形式"层面的思维方式却延续下来并在后人的实践中被不断强化。春秋战国赋诗引诗"断章取义",通过"引譬连类"、"托事于物"而"感发意志"甚至证事证理,这就是"诗可以兴",无非借人之酒杯浇我之块垒;而汉儒的解经活动及给"兴"的定义正渊源于《诗》"兴"的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那么典故亦可"兴",不论语典还是事典,只要进入文本,多言在此而意在彼,无法回避"兴"思维的浸染;典故作为历史的记忆,一旦在后人的追述中显现,其所负载的内涵必以其深厚的底蕴生发出更多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
孔融为圣人后裔,从小就浸染儒家教育,且一生坚守着传统礼教。他幼时便以让梨而闻名,以笃信奉行儒家礼教而著称;他于曹操始疑、中信、终弃的曲折态度体现了他对礼教的如一坚守;他的激烈言行,究其实质,当为扭曲地维护传统礼教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判断一个人主要应该看其行而不是听其言。历史上对孔融的定位争议较大,而出发点恰恰在于许多人只根据孔融的片言只语。笔者根据孔融一生对亲人、朋友、汉献帝和曹操等几个主要对象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看到的是一个严守礼教的孔子后裔形象。 相似文献
14.
吴直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5(1):61-64
毛泽东在其诗文中运用典故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事典与语典。事典与语典计可概括为"有运用中国历史事件的事典","也有运用古代传说的事典"和"有运用名人名言的语典"等4个方面;而在具体运用典故时,则主要是"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典故""有以谚语形式出现的典故"和"有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典故"等8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孔融的散文,句式日趋整饬华美,用典愈发突出。其文风格雄放,以事明理,无所顾忌,预示着一个文学自觉时代即将到来。他以个性鲜明的创作在气息陈腐的文坛上刮起了一股新风,对汉魏文风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个文学团体或流派,不论是其自发形成的,还是自觉建立的,也不论它有无明确的组织、纲领、口号,其成员的政治态度、文学主张与创作风格应该是基本相同、相近、相似或相通的,如果某人在以上这些方面与此团体的其他多数成员有较大的差异,又没有参与这一团体的文学活动,我们就不能认为他属于这一文学团体或流派。孔融正是这样一种情况。他的政治态度与建安六子有较大差异,在文学创作方面与建安六子有所区别,并且他没有参加建安文人集团的活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孔融不应列入建安七子之列。 相似文献
20.
一个文学团体或流派,不论是其自发形成的,还是自觉建立的,也不论它有无明确的组织、纲领、口号,其成员的政治态度、文学主张与创作风格应该是基本相同、相近、相似或相通的,如果某人在以上这些方面与此团体的其他多数成员有较大的差异,又没有参与这一团体的文学活动,我们就不能认为他属于这一文学团体或流派.孔融正是这样一种情况.他的政治态度与建安六子有较大差异,在文学创作方面与建安六子有所区别,并且他没有参加建安文人集团的活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孔融不应列入建安七子之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