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信息检索过程模型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清华 《情报杂志》2007,26(1):54-56
从认知观点来看,信息检索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信息检索过程就是一种认知过程。在分析Ingw-ersen的多元表示模型、Kuhlthau的六阶段信息检索过程模型等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检索认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信息检索过程模型,对信息检索活动及相关的知识表示作了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教育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研究利用COOC和VOSviewer等软件,对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年代分布、机构分布、高影响力作者及研究热点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进入新世纪国内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关注热度快速上升,达到顶峰后,近年来其研究的热度有所下降,而国外在该领域保持了持续的稳定发展趋势,有一批高影响力的研究学者,并形成了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专门期刊群;国内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者有共同关注的话题,但在理论认知、研究视角、教育实践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知识融合转化是认知主体解决复杂问题中基于多元认知策略进行复杂性思维的实践活动。为了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复杂问题的圆满解决,知识融合转化应根据其内涵、特性及对多方协同创新的需求,遵循“非机器”隐喻认知的基本特征,采取以“系统”思维为基础、以“生命”隐喻为基本形式、以“生态”隐喻为基本保障的多元集成认知策略;在方法论层面,也要选择以整体论方法为指导、以新还原认知方法为具体手段、以网络认知方法为深化方式的多元集成认知方法。针对“机器”隐喻认知所形成的简单性思维,基于情理融通器官和知行互动器官综合集成而形成的多元认知方法,能使认知主体在复杂思维中同时自我实现知识向上与向下的因果作用和融合转化,最终确保复杂问题得到协同创新解决。  相似文献   

4.
雷晶  袁勤俭  刘影 《现代情报》2018,38(10):152
为了增进国内学者对认知匹配理论的了解,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认知匹配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认知匹配基础模型、认知匹配扩展模型、认知匹配分布式模型3个阶段。认知匹配基础模型只考虑了任务特征与问题表征的匹配对解决问题的绩效的影响,适用于解决问题者认知负荷较轻的常规信息处理任务,应用时需注意根据任务选择问题表征方式,操控问题解决绩效的一个维度再测量另一个维度,以及用多元匹配关系描述匹配状况。认知匹配扩展模型进一步兼顾了解决问题者个体和环境因素对解决问题的绩效的作用,适用于需要消耗解决问题者更多认知资源或造成更大的认知负荷的专业应用领域,应用时需注意借助理论研究明晰模型扩展的边界和有效性、以任务为核心考察扩展模型的匹配关系。认知匹配分布式模型对认知匹配理论的基本研究框架进行了进一步地解构和发展,适用于需要同时研究认知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绩效的高度专业化应用领域,应用时需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关键词进行分解,抽取学科意义上的最小不可分词,以此表征主题元.借鉴认知语言学中的层次模型与概念整合的相关研究,详述了主题元的语义表示,同时论述了利用主题元进行认知结构分析的基本过程.在方法论上,研究从物理统计分析层面拓展到认知层面,补充了知识网络方法.  相似文献   

6.
行业技术知识基础是技术创新的起点,技术知识基础结构的异质性决定了行业未来创新活动的差异。本文采用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SIPO)为数据源,探索了行业技术知识基础结构演变轨迹。以中国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两个行业从1985年到2010年成功申请的专利数据为样本,描述了两个行业技术知识基础结构变化曲线,发现两个行业技术知识基础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且计量结果显示当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以非相关多元度为主时,随着非相关多元度的提升,技术知识基础深度、一致性、网络密度和中心性不断降低,而认知距离不断提高;而当行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以相关多元度为主时,相关多元度与技术知识基础的深度、一致性、网络密度和中心性正相关,与认知距离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张旭梅  张映秀  但斌 《软科学》2008,22(4):8-12
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消费者寿险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寿险购买意向的几大因素依次是:对寿险的认知程度、经济状况、参加极限运动的频率、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程度和寿险购买经历。  相似文献   

8.
论知识表示     
马创新 《现代情报》2014,34(3):21-24,28
知识必须具有适当的表示形式才能便于使用,为了探索适合于人类和计算机使用的知识表示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知识表示的完整过程,探讨知识表示的方法体系,然后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知识表示方法,并且构建了知识表示方法的评价框架,利用该框架从认知层面、本体层面和实现层面对几种主要的知识表示方法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舒洪水  杨谨铖 《情报杂志》2023,(7):20-28+36
[研究目的]准确研究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认知,有助于分析研判美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为中巴两国全方位合作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研究选取美国7所主流智库作为研究样本,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来发布的代表性研究报告考察发现,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关注集中在建设意图、建设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研究结论]美国智库的认知以负面为主,反映了对华意识形态偏见与现实利益考量。这些负面认知将会对美国政府决策、他国政策及舆论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应辩证吸收美国智库的合理认知,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多元交流并改善区域安全局势,推动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a few与few,a little与little可表示相同的客观意义。但它们承载的假设和期待不同,从而使其非客观意义大不相同。本文基于Langacker 《认知语法基础》对意象的阐述分析和讨论了它们的非客观意义;并指出,认知语法及其意象意义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和英语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principle of polyrepresentation offer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handling multiple contexts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IR).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mpirical laboratory study of polyrepresentation in restricted mode of the information space with focus on inter and intra-document features. The Cystic Fibrosis test collection indexed in the best match system InQuery constitutes the experimental setting. Overlaps between five functionally and/or cognitively different document representations are identified. Supporting the principle of polyrepresent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overlaps generated by three or four representations of different nature have higher precision than those generated from two representations or the single fields. This result pertains to both 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query mode in best match retrieval, however, with the latter query mode demonstrating higher performance. The retrieval overlaps containing search keys from the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provide the best retrieval performance and minor MeSH terms the worst. It is concluded that a highly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is necessary when implementing the principle of polyrepresentation in a best match IR system because the principle is inherently Boolean. Finally a re-ranking test shows promising results when search results are re-ranked according to precision obtained in the overlaps whilst re-ranking by citations seems less useful when integrated into polyrepresentativ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个人数字图书馆研究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银犬  朱庆华 《情报科学》2007,25(4):604-608
国内外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公共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以信息、知识共享为原则,并实现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升华。本文对个人数字图书馆定义、本质、功能、构建模式、信息组织、知识组织、检索、知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个人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心理学、认知科学、行为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语义学等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NSTL认知科学信息门户为例,从知识组织体系构建原则、信息资源选择原则、信息资源选择标准、信息资源采集方法4个方面,对学科门户网站的信息资源建设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学科门户网站的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谭旸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09,39(12):160-169
[目的/意义] 本文对认知负荷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相关重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为研究者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该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并分别讨论每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认知负荷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信息检索研究、信息系统设计研究、信息系统效能评估3个方面。目前的研究存在"应用认知负荷理论研究用户的信息系统使用的研究范围不够广泛""缺少对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的定量研究"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拓展应用认知负荷理论进行信息系统使用研究的研究情境、探究更多种类的信息检索工具对用户认知负荷的影响、研究削减用户的认知负荷的辅助工具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线索的认知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理论缺乏对用户认知分析的情况下,本文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分析用户的网络行为.文章首先提出了信息线索的概念,探讨了信息线索对于网络用户行为的影响,指出了对其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后给出了基于信息线索的认知分析模型.最后,从认知的角度将用户在面临大量链接时采取的策略分为Attend-to-link,Click-link,Backup-a-page三种策略,然后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模拟出了用户采取三种策略的概率.对于用户采取的策略进行了抽象的表示,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基于线索的认知分析模型将有助于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冯昌扬 《现代情报》2019,39(4):153-159
[目的/意义]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揭示了认知、情绪和社会过程的神经基础,为人类、组织和市场之间的信息处理、决策以及行为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方法/过程]本文介绍了利用认知神经科学工具开展IS研究(以下称为"NeuroIS")的文献。作者的文献来源主要基于Riedl等的综述,从以下2个角度进行文献分析:1)研究工具视角,该部分对与NeuroIS有关的方法、工具和测量进行了讨论;2)研究内容视角,该部分从脑神经区块可辨识的功能,即决策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社会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文章最后对在IS研究中运用神经生理学的方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进行梳理,并提出展望:NeuroIS研究的长期和主要目标是创建超越行为数据的强大预测模型;其次是开发新的搜索模型,用于解释信息刺激的生理和神经反应以及认知和情感状态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户认知观视野中的情报检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溯了情报检索的历程及研究的重点线路,分析了传统的情报检索及情报检索系统存在的一些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应从用户认知观角度来探索情报检索研究,说明了用户认知观的研究对情报检索理论带来的影响,并从用户认知观的角度对情报检索系统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8.
郝建军 《现代情报》2016,36(11):154-157
科学研究是高校自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自治程度最高的领域。同政府信息公开相比,学术科研信息适用推定公开原则的范围较窄,其是否公开涉及的因素更多,公开范围的确定和划分更加复杂。从学术科研信息公开范围来看,美国大学信息公开制度主要从信息公开时间节点、信息种类、所涉利益的轻重缓急等多个维度出发,制定了一套易于实施操作的分类划分标准,很好的处理了学术自治与信息公开之间的矛盾,在保证信息公开的同时维护了相关利益者的权益。通过案例分析,对美国学术科研信息公开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信息分类方法、标准和原则等进行了讨论,为我国学术科研信息公开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管理人员为主导,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然而,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缺乏对管理人员自身需求与特质的研究。研究旨在构建符合管理人员认知需求与认知偏好的,管理人员所喜爱的管理信息系统。本文立足于传统的Web系统的相关研究,以管理人员的任务目标和自身的基础属性与特征属性为关联因素,构建了管理信息系统自适应导航模型,提出了从底层数据到静态关联信息集,最终到动态信息集的构建思路。管理信息系统自适应导航模型的构建以管理人员信息需求为中心,首先以岗位职责、信息需求、业务活动等要素为任务导向构建静态模型,其次以管理人员自身特质和偏好关联动态模型,最终构建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满足管理人员信息需求和认知偏好的信息系统自适应导航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目前安全信息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融合正在趋于发展的态势,然而安全信息认知的学科理论尚未建立。因此,本文立足学科建设的角度,开展安全信息认知学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过程/方法]首先,基于学科交叉特点,在安全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的基础上,给出了安全信息认知学的定义与内涵、学科性质,然后,论述安全信息认知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构建依据、学科分支及分类、应用前景等学科基本问题,为安全信息认知学的构建提供建设性框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信息认知学在构建上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事故预防与智慧安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