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是指中小学教师为适应中小学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证其主体素质全面、和谐、自由和持久的发展能力不受损害的发展。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整个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诸环节中最具有动力作用的一个环节。在积极创造和谐社会、大力提倡科学发展的今天,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内部驱动,也需要外部推动,它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秦德林 《江苏教育》2007,(13):22-24
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是由人类经济、社会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的。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中小学教师适应教改需要、履行工作职责的有效举措;是中小学教师实现生命价值、升华主体境界的明智选择;是中小学教师获得教育成功、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专业成长看 ,可持续发展是他们潜能不断激活与唤醒并进行终身学习、推进创新教育、升华主体境界的明智选择。为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教育必须尽快实现结构重心上移 ,模糊职前与职后教育界限 ,以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教师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所在。而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是落实终身教育理念与促进教育改革最关键的因素。面对知识、信息快速膨胀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不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就很难发挥引导学习者不断学习的功能。同时教育改革的每一步推进如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程改革、教学技术的推广、教学方法的改进,都需要有能力、高素质的教师来实施。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对教师的发展以及中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人力资源的储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在人类经济、社会和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立足于自身的持久建设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与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改革,包含着对各种思想、理论的吸收和改造,诸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终身教育思想、教师专业理论、人本主义思想、现代培训,里论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阶段理论;同时也要遵循继续教育改革的原则:(1)既要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2)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3)既要保持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又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其自身素质,尤其是创造素质的不断发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使教师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基本要求是其主体素质持久、全面、和谐、自主的发展。可以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如可持续发展意识淡漠、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差、教研能力差与教研水平低等许多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四点应对策略:1.树立终身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促使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转化。2.构建“学习型”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3.养成勤于反思的职业品质,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4.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走向未来的发展,是一种具有生命智慧的专业发展。走向智慧,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发展,是一种缘于自我的“育己”过程。从内源性的角度分析,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发展的价值因素;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要求,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发展的情意因素;教育的实践反思能力,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发展的智慧因素;良好的健康心理,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心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师资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了巨大义深远的影响:能否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的关键是教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职能、角色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宏伟蓝图,就必须合理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建设适合信息社会的教师队伍,这是教育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改革,包含着对各种思想、理论的吸收和改造,诸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终身教育思想、教师专业理论、人本主义思想、现代培训理论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阶段理论;同时也要遵循继续教育改革的原则:(1)既要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2)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3)既要保持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又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培养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总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科研意识淡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薄弱,教育科研能力低。因此,要转变认识,走出认识误区,要健全教育科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教师专业论确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目前,教师专业化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中小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化对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及教师教育质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环境教育增强人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小学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国内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与现状,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教育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德”居学生所必备的五种素质之首,更应在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予以重视和加强。现代美术教育出现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态度、情感、审美及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但这些素质在现代社会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学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教师、学校和师资培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从事中小学师资培训的培训教师,其思想素质、工作水平、专业知识能力等不但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对继续教育的培养质量、社会认同的取得,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培养符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师资及培训教师,首先必须从师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建立完善的师资和培训教师的培养体系和任职标准,探讨中小学教师、学校与培训教师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2005,(1):4-6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了我国未来时期的发展目标,这必将引起教育界在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增强综合国力、迎接激烈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正面临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专业化、终身化、现代化,教师职业高学历化,教师资格制度化和教师培养渠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明确了发展方向之后,更重要的是规划并实施新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信息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抉择。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公平,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农村繁荣和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回顾了2003-2007年我国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围绕工程的组织实施、资源建设、教师发展、教学应用,总结了该工程所取得的经验、做法、特点与成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这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针对当下家庭教育的现状,教师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育环节中,教师和家长没有对此提高重视程度,家庭教育的效率及质量仍有待提升。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相关措施,促使农村家庭教育能够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