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人畜力耕作和传统机械化耕作,耕作技术经历了三次革命,带来农业生产一次次的飞跃。保护性耕作是第四次,将把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转变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了人们千百年来所追求的,用少投入获得高产出,而且保护环境的理想目标。中国农业大学高焕文教授便是投身我国第四次耕作革命实践的领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天志  冯辉  陆迁 《资源科学》2023,(3):579-592
【目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基于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1268份玉米种植户调查问卷,运用随机前沿(SFA)模型测算农业生产效率后,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M)检验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利用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IPWRA)估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增收减贫的影响效应。【结果】(1)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考虑反事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生产效率比未采用农户高2.9%。(2)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农户增收减贫有着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人均家庭纯收入比未采用农户显著增加8.9%,进一步使用PSM不同匹配方法验证了该结果的有效性。(3)相比单一技术采用,农户联合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产效率提升更高;相比甘肃和宁夏,陕西地区的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收减贫效果更为显著。【结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政府应积极推广、激励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为耕地保护的保数量、提质量、增效率、减贫困等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演变发展过程、现状和技术规程;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的必然选择及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演变发展过程、现状和技术规程;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的必然选择及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努鲁儿虎及其毗邻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抗逆性差,人民群众长期不得温饱。通过实地考察和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解决山区人民温饱、稳定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应采取综合措施,但其中开发水源发展灌溉、建设以粮食生产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对满足山区粮食自给和脱贫致富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并分析两地区小麦农户的成本结构、生产收益情况,结果表明:①内蒙古小麦种植方式是轮作,仍采用耕地、耙地传统耕作方式,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种植方式是休耕,采用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内蒙古较达尔罕土地利用率更高。②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亩均生产成本72.35元,比内蒙古小麦亩均生产成本低264.39元,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节约了种子、化肥投入成本,但产量也相应降低,达尔罕小麦每亩利润204.69元,较内蒙古兴安盟每亩小麦利润低230.11元,但由于成本较低,使蒙古国达尔罕地区成本利润率达183%,是内蒙古小麦成本利润率的6.31倍。与内蒙古自治区传统耕作方式相比,蒙古国免耕保护性耕作方式降低了小麦成本投入,提高了小麦生产效率,因此,建议在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土壤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其他地区,小麦农户实施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受沙化区域影响的脆弱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减贫发展的难点与重点。文章梳理了我国沙化土地防治利用方式和节水措施,指出了沙化区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始沙地,缺乏沙化土地整治利用背景下新造土地的节水研究。以榆林市沙化土地整治与区域农业发展实践为例,阐述了水资源约束区域,利用红黏土对沙化土地进行结构化整治,增强土壤持水性和保水性;结合种植模式优选和现代灌溉技术,测定了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生长季的灌水量分别节约41.72%—61.49%、25.57%—34.43%和63.92%—70.05%,实现了水资源缺乏区域的水土资源耦合与高效利用。从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人地系统协调、生态文明建设、适宜性评价等方面展望了水资源约束下的沙化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2008年11月25日刊发的一则消息:我国是世界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8.1%,我国每年因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已影响到近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导致沙化的根本原因是缺水,治理沙化的根本之策也在水.  相似文献   

9.
白城市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蒸发量大,降水量少。随着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越来越成为白城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必不可少的供水水源。近几年来由于连续的干旱和农业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白城地区的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从而引发了土壤沙化、盐碱化以及草场退化的生态灾害。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民世代耕作,辛勤劳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党中央尤其重视农民问题,强调确保农民的利益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在新形式下地位显的尤为重要.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土地问题却日益突出,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出现较多增幅,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波及农村社会的稳定,现对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特点、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11.
正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秦汉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对后世中外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汉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科技是秦汉农业发展的助推器。秦汉时期农业新技术层出不穷,无论是天文历法、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还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耕作技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秦汉农业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到现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合作耕作,发展规模生产,是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证明,规模生产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必要途径。当前,农村的最大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力。规模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可行方式。考察世界农业发展的过程,我们就会看到,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其出路和标志就是  相似文献   

13.
用生态价值观权衡传统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效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文华  刘某承  张丹 《资源科学》2009,31(6):899-904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些优秀模式都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但逐渐被当代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替代。不可否认,现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方面的贡献,但在一些适合小规模耕作的地区,传统农业模式比现代常规农业耕作方式更具优势。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观,以稻鱼共生系统为例,针对农民和国家两个不同层次的主体,对传统农业和常规农业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综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户而言,稻田养鱼模式能获得更多的现金净收入,但其投入也较高,因此不利于激励农户进行该模式的农业生产;对全社会而言,稻田养鱼模式的社会效益更高,而常规农业在扣除劳动力成本后其社会效益为负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科尔沁左翼后旗大量土地用于农业生产,而导致土地质量的下降、土壤沙化加重现象的调研,提出了科学利用农用地的方法,特别就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名称中的"保护"实际上就是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对土壤及水、肥、气、热的影响,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西藏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区传统农业生产巳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种种弊端也逐步暴露了出来,比如良种手段的落后,农作物品种的退化,耕作粗放,管理不合理,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等,这些问题正严重制约着我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有壁犁为核心的传统耕作法虽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传统耕作法不仅费时、费工,而且在强化耕作(包括不适宜的耕作)的条件下,所带来的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有机质快速分解、裸露土壤水分蒸发加剧、丘陵坡地土壤浸蚀加重等一系列弊端,日益显露出来。耕地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副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从我县丘陵地区的状况来看,加快推广为灌溉、耕作、收割、农副产品加工服务的小型农机具,抓好小型农机具的生产、销售、服务、维修,强化农机具宏观管理、规范市场竞争,既是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也是农机行业适应市场经济,提  相似文献   

19.
旱作向日葵全膜覆盖垄膜沟植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把有限的降雨最大限度地储存并发挥其效益是摆在旱作区农业技术推广者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课题,而全膜覆盖垄膜沟植技术的成功为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依靠粗放低效利用自然资源来支撑农业发展的耕作方式,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也给饱受干旱之苦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命脉,改善农业工具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本要素,从刀耕火种到大型机械化生产反映出的正是中国农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农学教授,他的工作是研究发明新型生产工具,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在保护性耕作领域建树颇丰,拥有高垄平台联合作业机、免耕播种机、开沟施肥一体式施肥器等近二十项发明专利,其中多项成果经鉴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实际应用推广过程中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好评。他就是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杨悦乾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