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研作为高校的三大传统职能之一,在新晋本科院校的建设、发展及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新晋本科院校可从科研团队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科研文化建设以及科研激励制度建设等层面着手,全面提升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及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改善。  相似文献   

2.
梳理新晋本科院校存在的办学理念不牢、组织机构不健全、师资队伍薄弱、课程建设滞后、科研基础不实、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提出新晋本科院校应从办学理念、组织机构、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办学特色、社会服务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运庆 《考试周刊》2012,(35):163-164
专业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载体,其不仅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在学校自身的发展及学术品质和社会声誉的建立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但对新晋本科院校而言,其无论在专业建设的经验、实践、水平、层次、理念等方面都较一般本科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足,因此,各新晋本科院校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专业建设,在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新晋本科警察院校科研建设进行了研究,认为科研作为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不仅是学校科研水平和实力的基本体现,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延伸和拓展,因此,其对学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但新晋本科警察院校自身科研基础较为薄弱,无法满足本科教育的基本需要,因此,必须采取多种举措,不断加强自身的科研建设,不断增强科研实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晋本科警察院校面临着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生源质量等多个层面的重大调整和转变,这对学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这些调整和变化,新晋本科警察院校必须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素养,以保障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新晋本科院校在科研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理念落后、高水平科研带头人匮乏、制度建设不足、科研团队类型单一、团队文化较为匮乏、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以及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和不足。文章认为,各新晋本科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科研团队建设理念、类型、团队负责人培养与遴选、物质投入以及内部结构完善等层面着手进行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尽管研究型大学与新建本科院校是不同类型的高校,但是研究型大学的一些办学理念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有启发意义。新建本科院校要科学定位,明确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要与自身发展的历史结合,努力培植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要注重应用型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作用,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指依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济社会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等基础上科学定位,并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是单纯的制度变迁与技术革新,更涉及深层次的观念革命,即涉及对高等教育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新诉求。  相似文献   

9.
贺金玉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3):24-27,38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性建设,学科特色是决定高校办学特色的最主要、最深刻的因素。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立足发展形势和学校定位,坚持重点学科重点认识、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重点学科重点管理,走出一条既顺应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又符合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实际的学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风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风气、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自身素质等共同影响着一所高校的学风。文章通过对某新建本科院校学风状态抽样问卷调查,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以及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探讨加强学风建设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对促进高校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投入大和弄虚作假等问题。对改进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进行反思,有利于以完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发展技术本科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适应我国进入WTO后对于培养技术精英人才的要求,发展较长学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本科,已势在必行。发展技术本科,可先从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专升本”起步,即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先选择一些较为成熟的高职专业,依托普通本科高校二级学院招收现有高职高专毕业生举办二年制技术本科。对于这一策略思考,新加坡筹建“强调技术性”的第四所大学为理工学院毕业生开辟“提升知识和技能的渠道”的新信息,从一个方面为之提供了借鉴参考的基础;而今年起即将面临的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高峰,又从另一方面使之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合理性的知识结构、多向性的复合能力、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是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目标。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必须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以职业生涯为目标导向的知识结构,强化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内化以专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形成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还不尽完善,尤其是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足,制约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在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模式、普通本科院校发展模式、民办高校发展模式和独立学院发展模式四种。在众多的模式中,独立学院具备的特点非常适宜于发展高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独立学院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是新时期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并非普遍具有优势,相反,会自觉不自觉地使普通本科学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同构化,从而偏离高等职业教育方向.从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院校的分化是历史与内在逻辑的必然.因此,应实事求是地根据学校的层次和专业性质予以遴选,允许地方性(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中一些职业针对性较强且该方面人才又为社会大量需求的专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同时要控制数量规模.这应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了现行普通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与试点项目“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基于课程学分权值分布与岗位技能、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的课程反馈系统建设思路,以期建成满足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动态发展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推进专本一体化衔接模式的实践与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地方高校转型期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宁夏师范学院等6所院校为研究对象,应用比较研究分析法,对比院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分、学时等数据要件,析出共性特征及个性差异。探索高职本科与创新性发展,重新定位本科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确定课程学时、学分在2400-2550学时,140-155学分之间;理论与实践课学时比例调控在1∶0.13;重构通识教育课与专业基础课、教育科学课、教师资格认定课、职业教育方向课必修课、职业教育方向课选修课的学时或学分比例为1∶0.65∶0.5∶0.12∶0.20∶0.18。构建一个课程结构合理,学时比例恰当,课程内容之间有序、协调、衔接性好的全新的地方本科高校高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体系。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特点,通过构建以创业理念、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为主线的培养体系,以鼓励、指导和资金支持为保障的扶持体系以及公平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相继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由于本专业学科背景复杂,使得许多院校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之间出现了很大差异。本文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世纪信息技术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出发,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进行了思考,以期与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美、德、日等国本科高职发展状况的系统考察发现:发达国家本科高职有升格、新建、衍生等创建模式及独立、混合、合作等办学形式;本科高职的产生是教育系统内外部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可用需求说、完形说、漂移说、趋同说、易变说等加以解释;本科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及招生方式等方面均呈现有别于专科高职及普通本科教育的特征;本科高职的创办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实现了既满足社会需要、又推动高职自身发展的"双赢",但也出现了某些有碍高职发展的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