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苾雯的《摆渡自己》是一篇优美隽永、蕴涵哲理的散文。我们说,一篇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只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想】《夏之绝句》是台湾女作家简女贞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是第六册散文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我们不妨与学生一起先走进“散文”,温习我们在第四册课本附录中读过的《谈谈散文》中的一些常识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 ,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有其独特的美质 ,那就是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 ,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明白了这一点 ,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散文时 ,要做到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有人说 ,一篇散…  相似文献   

3.
《紫藤萝瀑布》是女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托物喻理的优美散文。文章写于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 ,自己被手足情折磨得处于极度悲痛之时 ,由于作者内心苦痛 ,徘徊在庭院中 ,见昔日被戳杀的紫藤萝如今花繁枝茂 ,呈“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 ,睹物释怀 ,心中的焦虑、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紫色娇媚的花朵抚慰了作者的郁痛 ,启示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读着宗璞的这篇散文 ,你仿佛眼前就展现一条热烈美盛的紫色瀑布 ,绚丽的色彩在阳光下跳跃闪烁 ,淡紫色的幽香沁入你的心脾。这篇散文在描写、抒情、想象和主题的表达上都…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是驰名文坛的散文大家。他的优秀散文《匆匆》,直至今天,仍然富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以生花妙笔赋予“时光”这一无形之物以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借此抒发了自己的特定情怀,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心绪难平。对于这样一篇历久弥新的散文佳作,如何安排教学思路呢?我们品读再三,觉得还是从入境、察情、悟旨的角度进行为宜:引导学生入境语文界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明确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本文,依循作者思路,引导学生进入他所创设的轻灵意境里,学生的感受会更加真切。请看,作者…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加深对三篇散文的理解。二、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 一、比较三篇散文的相同点。 1.托物言志。三篇散文都是以物命题,都是在物上寄托思想感情。《灯》:托物抒情。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的信赖和热爱及对中国人民的胜利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丑石》:托物寓理。作者透过丑石,让人们认识现象与实质的关系,告诉人们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菱角》:托物说理。作者通过对菱角的联想,告  相似文献   

6.
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是一篇历久不衰颇具艺术生命力的优秀作品。作者妙笔生花赋予“时光”这一无形之物以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并且藉此抒发了自己的特定情怀,读来令人思绪万千,寻绎难尽。1.托物起兴,以有形反衬无形,创设轻灵意境。作者开篇采用托物起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王荣生先生说过,散文就是"作者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就是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感"。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与人的情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散文教学中无疑应该引领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在体会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茅盾在抗日时期写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早为大家所熟知的散文.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中国共产党,歌颂了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写景散文。作者老舍在这篇散文中别具匠心地运用绘画艺术的着色手法,描画济南冬天的美景,用色彩绘织绚丽的感情锦缎,创造了散文艺术的画境美。所以,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学习用绘画艺术的着色手法来写景状物的写法技巧,领悟着色于文的奥妙。在阅读方法上,可采取先整体观照———把握作者描画的济南冬天美景的整体构成特点,后分层透视———深入感悟作者是怎样铺彩着色、写景画物,表现济南冬天绚丽多姿的色彩感和色调鲜明的画境美的。同时,要注意体味,思考:①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画济南冬天的…  相似文献   

10.
一朱自清先生的游记《威尼斯》,是一篇介绍意大利名城威尼斯水城风光和文化艺术的优秀散文,在写景状物上颇具特色。一、从游人的感受描绘景物这篇散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写景不从景物自身落笔,不作客观的描绘。而是从游人的主观感受着眼,通过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来选择景物,写出了意境,写出了风格。全文  相似文献   

11.
《蒲公英》是日本女作家壸井荣的优秀散文作品,仅千余字。然而作者能在这篇短文中,把“我”在童年、战时、眼前三个时期与蒲公英有关的生活片断有机地组合在同一场面中,而且使其“反战”主题极为鲜明。这除了作者构思精巧、选材得当外,无疑与她那高超的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作者在这篇散文中,除了突出采用了比喻、借物喻人、赋物以情等艺术方法外,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下面就作品中的两处对比写法进行简要地分析。一、作者用眼前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同自己战争年代的生活相对比。作者看到村里的孩子们一面欢快地唱着童谣,一面吹着蒲公英的茸毛,在春光弥漫  相似文献   

12.
学生刚开始接触散文,他们学习都很积极,回答问题也头头是道,可是一做起作业来就犯难,不是把课文原句加几个字重新抄一遍,就是胡乱答一通。究竟问题出在哪儿呢?我再次研究起散文的教学策略来。散文之所以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那是因为散文把看似分散的内容与形式连接成了一个"神聚"的整体。散文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连接。我们在指导学生读懂一篇散文时,首先要明确"读什么"的问题,即文章写的什么"物",抒的什么"情";其次要明确"怎样读"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搭好桥,顺利学  相似文献   

13.
杨朔是一位誉满中外的散文大家,《荔枝蜜》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时候,我就读过这篇文章。进入初中以后,经过老师的悉心讲解,我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的感受。《荔枝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对自己吃荔枝蜜、参观养蜂场的记叙和描写非常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像蜜蜂一样的劳动者的赞美和歌颂,体现了作者要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入境”,就是在背诵过程中,要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意境中去,随同作者之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让自己神游诗文的意境。意境是客观物境与主观情思的契合交融,但二者不是孤立地存在,而只有交融在一起,浑不可分,才能形成意境。因此,我们背诵古诗文,只有使自己进入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才能真正理解它,进而记住它。意境主要存在于诗歌之中,好的抒情散文也有意境。而叙事散文、传记散文和寓言散文等一般是无意境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进入作者的心境,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有的同学背诵古诗文习惯于看一句背一句,既割裂了作品,又会感到索…  相似文献   

15.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借物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文章通过记叙项脊轩——作者当年的一座书斋,生动地追溯了青年时代刻苦好学的生活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的一段"多可喜,亦多  相似文献   

16.
一、《书塾与学堂》,是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写的自传体散文,叙述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作者写这篇散文的目的是什么呢?提示:这篇散文回顾了辛亥革命以前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作一次小结,对自己从幼年时期起所形成的思想进行自我解剖,从而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导引《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把握文本,揣摩表现手法;二是把握  相似文献   

18.
夹叙夹议、情真意挚是《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特点之一,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在这篇简洁朴素的优秀散文里,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一生,讴歌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示了继续革命,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当我们读着这篇优秀散文时,不但使我们看到了作者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  相似文献   

19.
一说冯至的散文,人们就会联想到《东欧杂记》,或者还会联想到《山水》。《东欧杂记》是解放以后写的,《山水》14篇(含《后记》)有10篇写于抗战期间,其中只有4篇写于抗战以前。收集得如此之少,似乎作者对自己青年时代写的散文并不看重,然而,我们却不能这样看待。这些散文,无论数量与水平,都值得我们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1 设计意图 本文是陈忠实所写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语言丰富,用词生动.教师应立足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点拨,抓住文章中关键词语,切实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在逆境中求生存的顽强意志,并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