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美霞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237+239-237,239
“爱”文化作为中华中华民族的一种特质的优良传统,提倡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互相帮助,建设校园“爱”文化对于促进和谐校园校园、塑造有“爱”的大学生极为重要,本文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实践中探索校园“爱”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熊芸 《江西教育》2009,(12):31-31
建设和谐校园的决定因素是人。和谐校园中“人”的组合主要是校长、教师与学生。其中“和谐型”校长是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首要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2021,(1):F0004-F0004
公安县实验初级中学,位于长江之滨,“刘备城”内。现有教职工267人,设有5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30人。学校环境优美,古树成荫,校园中有明代建成的“三袁碑”。学校被评为湖北省“绿色生态校园”、湖北省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也是教育部认定的“篮球特色学校”“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中华“诗词教育”先进学校。  相似文献   

4.
“三型校园”建设中“三育人”工作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是高校“三育人”.工作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节约型校园建设、关爱型校园建设、文化型校园建设”(以下简称“三型校园”建设)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加具体化和人性化创设了重要载体,也为高校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下简称“三育人”)的实效性创造了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5.
临汾市吉县东关小学创建于1948年。2005年,在总结学校已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打造书香校园,创建示范名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从“创建文化型书香校园”、“塑造儒雅型书香教师”、“培养智慧型书香学生”三方面人手,在营造书香校园上给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教育》2010,(7):F0003-F0003
学校创建于1929年,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学生1124人,教职工76人。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徐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徐州市十佳文化校园”“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模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湖北教育》2011,(10):2-2
巍巍秦岭南麓,潺潺汉水河畔,矗立着一座美丽的校园——郧西县实验小学。她始建于1905年,初为县“西洋学院”,后改名为“郧西县高等小学堂”,1988年3月定名为“郧西县实验小学”。如今校园分高、低段两个教学区,校园面积28116平方米,校舍面积20800平方米。学校在岗教师201人,学生近4000人。  相似文献   

8.
从“三型校园”建设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型校园”建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坚特了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主旨,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理念。“三型校园”建设也完全符合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内在要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必然要求和谐校园的建设要注重“节约型、关爱型、文化型”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教室课堂、校园课堂、社会课堂是“课堂”德育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校园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地优化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校园生活。要使学生在“校园课堂”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提高修养、彰显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获得生命发展的营养,就必须多视角整体构建“校园课堂”。  相似文献   

10.
“智慧校园”是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对来自于校园各种信息数据实现感知、采集、监测、传递和分析,构建校园人与物、人与资源之间的联系,实现交互,拓展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四川达县在绘就“十二五”教育蓝图时提出了四大校园工程,即打造“快乐、活力、优美、文明”的校园,对教育和教育人赋予了新的含义和义务。在此,我结合实际工作就“优美”与“活力”的校园谈一点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来,有关“校园欺凌”的研究成果丰硕。然而,“校园欺凌”的涵义模棱两可、逻辑不明,有必要进行批判性“清思”。文章主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校园欺凌”含义的追问、复杂而多样化存在形式的澄明及其根源的揭示,洞悉其背后的本真。“校园欺凌”不仅存在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同样存在于教师与教师之间,且超越了有限的校园物理空间;“校园欺凌”不仅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病症、社会有机体的疾患,更是典型地投射出社会制度层面的“短板”,是人的发展不完满性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3.
校园暴力现象在校园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学生们如何对校园暴力说“不”?本刊此次了解了一些学生的想法,从他们的答案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人竟然对校园暴力持“以暴制暴”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龚学俊 《文教资料》2007,(3):135-13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谐”的本意在于和衷共济、协调和睦。“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是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无法改变的,而“人和”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主的。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是校园…  相似文献   

15.
课程目标定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迄今为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目标上还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文章从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出发,运用职业和岗位分析方法.从“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三个不同层次主体的需求来重新定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以帮助学生顺利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岗位人转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突显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环境的德育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 《当代教育论坛》2006,(10):102-103
一、校园“人文景观”的德育效应及其多样性 (一)校园“人文景观”的德育效应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思想观念的形成、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其高尚品德的形成,包括各类文化知识、技能,学习、生活、工作经验的获得,无一不受环境的影响。校园人与“人文景观”的朝夕相处,能够亲身体验、感受、陶冶情操,在不同意境的潜移默化中不断改造自身,不断地吸取和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形成良好的言行品德。同时,校园人与“人文景观”是个“互动”关系,校园人在需要一个与之适应的环境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环境,不断地给环境注入新的活力与内容。  相似文献   

17.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朔 《教育与职业》2007,(36):40-41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和谐,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校管理人员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它贯彻到人才培养、教职工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办学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8.
课程目标定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迄今为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目标上还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文章从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出发,运用职业和岗位分析方法,从“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三个不同层次主体的需求来重新定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以帮助学生顺利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岗位人转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突显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19.
让校园成为花园需要”票子”,让校园成为乐园需要“点子”,虽然“票子”、“点子”并不易得;而让校园成为家园,成为能让心灵栖居的家园,才是管理的至高追求,即便那个家园还很简陋甚至破旧,但如果那里是安全的温馨的,就会让人踏实,让人眷恋,让人气定神宁。如果总觉得受到监视,总担心遭到责罚.总听到“无米下锅”的哀怨,总受到“饭碗不保”的敲打,那就有“危机”,让人心累,让人惶恐,让人精神飘泊;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14,(14):33-33
本刊讯为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以良好的育人环境熏陶人、激励人,沧源县教育系统按照“森林沧源”建设要求,全面开展“美丽校园、森林校园”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