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知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提取重点知识、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
◆知识整合 ◆考点阐释 考点1.人地关系及其演变 阐释:人地关系是本专题内容的理论基础,也是贯穿地理学科所有内容的一条主线.复习中要抓住"人地相关模式图"明确:①人类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②人地相互关系的内涵即图中每个箭头的含义,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顺应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反作用于人类(有利的和不利的).③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过度索取资源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超量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环境决定论、人地或然论与征服自然论之后,人地关系和谐成了全球共识.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之道.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的环境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互动、转化.不同类型资本及同类资本内部的替代与互补,实现各要素间动态平衡是人地关系和谐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回顾人地关系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的内涵、特征,人地关系的构件、运行机制及其演进。最后进一步分析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地关系的协调;人地关系协调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需求和愿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较好的生活愿望.当今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分配和公平发展权,就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回顾人地关系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的内涵、特征,人地关系的构件、运行机制及其演进.最后进一步分析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地关系的协调;人地关系协调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结合国情予以全面辩证的认识:理解、处理好可持续与发展的关系,把发展放在优先地位;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坚持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相统一,重点解决代内公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原则,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正视其长期性和条件性,防止急于求成和庸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由自然环境子系统和人类社会环境子系统共同组成,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必然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概述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组成与特性,提出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的原则、影响因子以及对策,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既是对教育目的的概括表达,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原则;“试点”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目标,应定位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四个方面;各科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试析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个人类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一概念已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和认同,成为全人类共同选择和追求的目标。人地关系是地理科学哲学基础理论的核心,它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对象,以人为主体,探讨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协调发展的途径。两者联系甚为密切,故本文通过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分析,使人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目前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布伦特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做出的解释,即:“…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知道西北地区的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2.理解干旱为特点的自然特征及对农牧业、人口、村镇、城市分布的影响,记住主要交通线、地形区名称; 3.知道西北地区的地下宝藏分布; 4.认识西北地区人地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对现行高中地理人地关系主题的深化,也是对人地关系的总结.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高考中,涉及环境知识的内容较多,其环境知识可以分为人类面临的环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两大考点。一、考点之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内容是: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能力要求是: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关系。(一)历届高考中人类面临的环境环境问题考点分布、题型及赋分  相似文献   

14.
一、考点点击 1.考点解读 考点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属于基础性知识,也是高频考点,复习中应该掌握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类型、结合实例理解农业区位的选择原则、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核心知识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本节的学习 ,一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 ,认识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并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二是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形成科学、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是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明白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 ,需全人类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要求公众的广泛参与。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就教材结构看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理论、实践”三部分内容 ,其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教学重点 ;就学生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实施地理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山 《地理教育》1998,(4):14-1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发展目标,其蕴藏的内涵极其丰富。它要求人类从多方面实现此目标。其中教育是传输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学生、未来的公民,应该能用地理知识来指导行动。这就对地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懂得人类发展是人地关系的协调——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在我国,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正通过中学地理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在高中课本中,以人地关系为核心,使中学生得到人文地理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概念,其中渗透着哲学思想、人地关系、经济发展、社会进化、未来选择以及相关的方法论.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汉武帝曾颁召:"斧斤以时入山林".这是最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概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孙华 《地理教育》2002,(3):25-2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主要出口农产品,经济发展状况;巴西迁都的原因。 (2)记住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3)理解巴西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和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3.思想教育通过分析合理利用巴西的自然资源,认识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与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对环保教育在中师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论联系实际,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对形式多样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进行初步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20.
中学地理课程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强调实现人和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而地理学科又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主干性学科。所以,必须明确地理课程环境教学的目标,在地理教学当中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从而提升中学生们的素质与环境意识。本文分析了中学地理学科和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将环境教育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