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直到14世纪初叶以前,一直是数学大国,以刘徽和祖冲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数学家,曾经创造出许多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数学成就.但是,从14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数学逐渐衰落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人发明以解析几何、微积分为代表的变量数学,接着创立了群论、非欧几何,使数学发展进入现代数学时期.中国却因明清两代改朝换代,清代的闭关政策,错过了发展近现代数学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2.
发斜财     
早在19世纪30年代,中国商人已把中国的瓷器茶杯打入欧洲市场.虽然其漂亮的外观、柔和的质地得到了欧洲人的认可,但不知为什么.欧洲人只喜欢看,却很少有人买.  相似文献   

3.
百年钢琴     
刘元举 《科技文萃》2001,(10):60-62
在西方已有三百年历史的钢琴,传到我们中国,也有百年了.百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纪.然而,中国钢琴的百年,却不是一个完整的记忆,它是断续的,甚至是破碎的.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瞩目的辉煌。但从17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却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显示,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当中,中国所占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却骤降至0.4%。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起点提出新的见解,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法律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律制度转型.中国法律近代化的道路开始起步.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的立宪修律形成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新阶段.伴随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律制度的形成.中国的近代法制却始终没有走上完全资本主义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李健吾对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因袭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是20世纪30-40年代风格独特、卓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氛围中,众多批评家纷纷抛弃传统批评,转向精心构筑宏伟的理论大厦,李健吾选择的批评方式却较多地因袭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中具有重要角色与地位,从1928年开始国民党在中国开始推行训政体制,公开声称"以党治国",实际上却妄图将中国带入国民党一党专政、一党独裁的泥潭.但这样一种体制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之前却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如何评价国民党的训政体制,特别是全面理解其建立及存在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中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势在必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也必须进行改革.但是,无论怎样改革,高考,这根指挥棒却始终牵动着全国所有学生,家长及教育者的心弦.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实践终结了,但这一实践对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发展却起了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以说,这是20世纪传统模式社会主义留给21世纪走向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之初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留下了富有时代意义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30年代的"高师改大运动"及其论争,对当时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在我们步入21世纪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高师改大运动"却为发展当前高师教育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改革启示.  相似文献   

11.
吴永红 《职教论坛》2005,(29):58-59
纵观服装历史,公元13世纪~19世纪中西方服饰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服装结构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虽然公元13世纪前中西方的服装结构起源相同,都是宽松离体的二维平面的构成形式,但随着中西方科技和文化意识发展的不平衡,公元13世纪后,中西方的服装结构却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即分别朝着二维平面构成的方向完善和三维立体构成的方向转变,并从此成为中国与西方传统服装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即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而直线与曲线分别成为中国与西方服装结构线的典型特征.直至20世纪,随着中西方大交流,中国服装才开始吸纳西方立体结构,服饰文化和服装技术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2.
胡先辅先生是"中国植物学之父",作为一位现代科学家,他在人文领域却以文化保守派的面目出现.20世纪20年代,作为《学衡》主将之一,他与文化激进主义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相似文献   

13.
按照出版社规定的体例,此卷收录1976年至2000年间中国大陆公开出版的与文学相关的重要文件和原始材料. 一 20多年时间,在文学史上可能是一个不长也不短的周期,但对于中国这个文学大国而言,这20世纪最后的时刻却显得格外富有历史意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视野"顾名思义既是以中国人的眼光、中国人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不断提高中国软实力的政策推行,关于中国视野、中国视角等一系列有关中国话语权的相关文化议题也相继问世.在音乐研究方面,"中国视野"下的西方音乐研究范式虽有争论但却能看出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视角不断被诸学科和领域进行借鉴与推行.本文中,笔者将立足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向本身,聚焦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用"中国视野"的角度进行切入与梳理,并结合当代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体系,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放置于全球化的相关文化背景中,反思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电子商务得到迅速的发展,而电子商务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却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文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美学传统迥异,中国美学鲜有对"审美经验"纯粹形而上的追问与探究,却代之以大量体悟式艺术经验的描绘与阐发.中国古典美学众多概念和范畴的提炼,都是建立在对具体文艺作品特有的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之上.超功利、自律性"审美经验"范畴萌芽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美学思想中.审美经验的特质和心理机制问题,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美学探讨的重要主题.20世纪中期的美学大讨论中,具有浓厚社会功利性色彩的非自律性的审美经验理论盛行,审美经验问题被狭窄化为美感问题和简单的唯物认识论和反映论问题.20世纪后期,审美经验研究则呈现出开放、普适、兼容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17.
郭爱钦 《文教资料》2009,(13):82-83
自19世纪60年代,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谋求"富强"的运动——洋务运动,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训练新式海陆军,等等.却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至20世纪中西激烈的冲突中,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有着很深的意味.闻一多一生短暂,却在中国文学与文化史研究领域做出了独特贡献,也同时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史观,如文化互动论、活的文化史研究等等.在闻一多文化史观的形成过程中,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对其观念的形成进行了塑造,一方面促使其在上古文化史研究中开创出了现代化学术的路径,同时也最终促成了其学者姿态向斗士姿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月13日上午,尽管冬天的北京寒风呼啸,但却丝毫没有影响空军某工程设计研究局建筑设计室里所有官兵的激昂情绪.因为他们负责设计完成的“21世纪新概念节能示范楼”摘得了2010年第七届中国人居典范最佳低碳设计方案金奖.近日,记者采访了“21世纪新概念节能示范楼”的主创设计者、空军某工程设计研究局建筑设计室主任赖波.  相似文献   

20.
吴星云 《历史教学》2004,1(12):25-29
乡村建设思潮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重要思想潮流之一.该思潮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几个主要的思想派别.各派别间虽存在共性却隐含着较多分歧.这些分歧使这场社会改造大潮最终潮起潮落,难以完成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