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朿”是“刺”的本字,现已不用,多作为偏旁或部件存在;“束”在现代汉字中仍是常用字,也用作一些字的偏旁或部件。“朿”旁的字较少,可用“排除法”记住它们。(编者)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小语第九册“基础训练6”第一题,为形近字辨析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字形归类对比,防止或纠正由于增减笔画而产生的错别字。拙文谨举隅学生易混的两组形近字,试作如下辨析。束 朿 束:音shù,是一个会意字。《说文句读》训:“束,缚也。”“束”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跟其他语素组成词汇。例如,“束发”、“束缚”、“束之高阁”、“束装”、“束手”等。同时,还可以作声符。凡由“束”字得声的形声字,多从u声,如“速”、“簌”等。但是,也有另外的,极少数韵母为a,如“喇”、“辣”等。 朿:音cì。《说文句读》训:“朿,木芒也。在  相似文献   

3.
近日教《听潮》一文,指导学生听朗读录音(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录音带),发现有一个字读错了。它影响面广,有辨正的必要。请看原句“拨刺着岩石的壁垒”,朗读者把“刺”读成了“cì”,其实这个字应读 là。从字形上看,“刺”和“刺”有细微差别:“刺”的左半部分是个“束”,中间封口,“刺”左半部分是个“朿”,中间不封口。教材上印的是“刺”  相似文献   

4.
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时形近的偏旁辨别不清,便是原因之一。如哪些字是由“朿”,哪些字是由“束”加上别的偏旁构成的,学生往往辨别不清,因此写起这些字来,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横,教师常常为此而煞费苦心,但收效甚微。我的做法是在这两个形近偏旁中,找出其中的一个,考证一下它的本义,看看由它组成的字与本义的关系,如“朿”,《辞海》解作“木芒”,由“朿”作偏旁组成  相似文献   

5.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皆为世所公认的权威工具书,然而它们在对个别字词的注音问题上,尚存冲突抵牾之处,亟待统一。一、"柏"字用作姓氏时,读音要统一"柏"字在用作姓氏时,《新华字典》(本文均指第10版,目前最新版)和《现代汉语词典》(本文均指第5版,目前最新版)都把注音标为bǎi。而在《辞海》(本文均指1999年版,目前最新版)中却将注音标为bó。  相似文献   

6.
释"束"、"朿"     
"束"与"朿"形体相近,但读音、意义都不相同;它们都能够充当会意字的意符和形声字的声旁,但构成的会意字、形声字迥异;"剌刺"与"刺刺"的意义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规定的"乃"字的笔顺与《新华字典》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探究学习法,利用课本规定与《新华字典》不相符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  相似文献   

9.
<正>这节语文课上的是人教版第二册《音序查字法》,学生都带上了新华字典。上课的铃声一响,随着一声"请坐"后,我开始引导学生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并告诉学生:"只有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表》,才能学习好音序查字法。"我板书音序查字法,并板书了我的姓"刘",学生兴致很高。  相似文献   

10.
正杜老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红领巾真好》中说:"清晨,林中谁最活跃,是机灵的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捕捉害虫。"扑棱棱的"棱"在生字表中读一声,我查询了《新华字典》第11版,这个字只有leng的二声和ling的二声,没有leng的一声调,是课本的注音出错了,还是有这个音呢?请指教,谢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华字典》月部字在古汉语中有四种对应情况:月部字、肉部字、舟部字、以"月"作形符或声符的一部分。以此为基础着重分析《新华字典》月部字所对应的肉部字和月部字在古汉语中的意义类型,探析《新华字典》月部字所蕴含的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当时,看到“朝”的“”字就觉得别扭,“”字不是底下的横短,什么时候变成底下的横长了呢?我不禁心存疑虑,难道这个字的写法改变了吗?字典是最权威的,还是查查字典吧。可没成想,不查不知道,一查真的吓了一跳。《新华字典》:(1992年重排本,商务印书馆)张家口地区印刷厂印刷,第467页“廷”。《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北京外文印刷厂印刷,第482页“”。《新华大字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  相似文献   

13.
正杜老师: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中,要求会认的字"垂"是第二横最长。但是在三年级(上册)《风筝》一文出现的"垂头丧气"中,"垂"的第三横最长。在《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出现的"锤",也是第三横最长。在新华字典里"垂"的第二横最长。我想请教您,"垂"的哪一横应该最长?湖北省老河口市第八小学孙怡孙怡老师:"垂"字中间的一横(也就是您说的第二横)长。《新华字典》中"垂"的写法是正确的。杜永道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一位无声的“老师”,那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新华字典》。这位“无声老师”外表朴实,其貌不扬,但它的“肚子”里却装满了知识,有字的读音、字的意义,还有词的解释……在学习中,每当遇到不懂、不认识的字,我总会请教我的这位“无声老师”。虽然它不会说话,但只要我虚心地向它请教,它就会默默地毫不保留地把我不认识的字教我给。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甚至老师常常把“棘”字读作“la”,把“棘手”读作“辣手”。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棘和辣这两个字的音、形、义分清。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字。“棘”,音(jí)其造字形式是由两个“朿”构成,常和“荆”字组成词语荆棘。棘是一种枝上多刺,初夏开黄绿色小花的落叶灌木,其果实味酸可吃,仁可入药,俗称“酸枣”。还有一层意思是指草木刺的通称。棘手,则是比喻事情难办,象荆  相似文献   

16.
每接一个新班,都会发现有很多学生没有主动查字(词)典的习惯,而且,他们也不随身带字(词)典。遇到不会读或者不知道意思的字,往往就呆呆地看着老师,好像等着投食的小鸟。我跟一些教小学的同行了解过,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学习如何查《新华字典》,一般学校会统一买最新版本的《新华字典》让学生放在身边用。整个小学阶段,《新华字典》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助手。  相似文献   

17.
打开记忆的闸门,童年的天真、无知让人开怀大笑,一身的疲劳就全没了。那一年我才六岁。一天,二舅母带着二表姐到我家玩。做作业的时候,表姐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小小的书翻起来。出于好奇,我便问道:“二姐,这是什么书,这么厚?”“小傻瓜,这是工具书,叫《新华字典》,专门用来查不认识的字的。”表姐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看着表姐那得意洋洋的样子,我不服气地说:二姐,你别高兴得太早。你在新华小学上学,有《新华字典》,等我明年上了四安小学,也会有《四安字典》。我有了《四安字典》,看你还高不高兴得起来!”“哈哈,‘四安字典’,哈哈哈—…  相似文献   

18.
今日,翻阅《课堂写真集》(我把自己的教学日记美其名曰“课堂写真集”),发现我在教《暖流》一课中“滕王阁”的“滕”这个生字时,对三届学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三种不同的效果。前年教“滕”,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强调:不要将此“滕”写成彼“腾”。批改完作业,发现全班62名学生有27人将此字写错,错误率达43.5%。其中,多数是把“滕”写成了“腾”,小部分是把“滕”字右下的部件写成了“水”。过后,我反思这么多学生出错的原因,觉得是自己上课强调、比较得不好,加重了学生的前摄抑制,使学生对两个字产生了混淆…  相似文献   

19.
说“○”     
从“○”是不是汉字谈起。对这个问题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汉字,认为承认它是汉字是一个突破,它具备汉字的形、音、义;一种认为它不完全具备汉字的条件,不具备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头、折),不好归人什么部首;还有一种认为是准汉字。实际上《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或《新华字典》(1979年)已将“○”收进去,只是有的将字头作“零(○)”处理,《新华字典》未将它归入某部首,而放在难查字表中。《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和《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20.
《新华字典》是中国最具权威、实用的一部现代汉语工具书.本文试对《新华字典》 1953版至2011版中“cái”音字条中注释变化情况做比较,同时谈下对这些字的释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