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后,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一种现实反映和折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龚自珍、汤鹏、包世臣、林则徐、魏源等.他们的对外贸易观是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他们的对外贸易观,具有利于全面把握其思想内容特质的历史认识意义和立足当前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现实认识意义.一、龚自珍的对外贸易观龚自珍(1792——1841)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先驱,作为一个爱国思想家,他在禁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不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政治家,也是近代“最精明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从政四十年(1811—1849),在接触和处飕对外贸易、禁烟、农田水利、盐政、币制、兴办国防工业、开矿、铸银等多种经济事务中,都有他的一套经济主张。本文不打算全面评价林则徐的经济思想,只围绕其“福国利民”这点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曾以他领导的禁烟运动名垂史册,受到世代中国人民的赞颂和尊敬.被人们誉为"高举反帝斗争旗帜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观其一生的作为,我们看到:他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民心可用"的进步思想、"开眼看世界"力图国家富强的政治主张,就是他那重视选才用人的思想也颇值得赞扬.林则徐确实不愧为"中国封建文化优良部分代表者"、"满清时代维新运动重要先躯"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的经济思想有其独到之处,他把抵制外国侵略、扶持国内的商业资本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提出学习西方“长技”的主张。其经济思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严禁鸦片输入和防止白银外流;保护正当的对外贸易,扶持商业资本;建议组织力量开采金银矿,由国家铸造统一银币,允许民间使用钱票;兴修水利,重视发展农业。林则徐的经济思想对后来人有许多启发,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外交往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他的华夷思想在其处理对外交往事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概括来说,林则徐的华夷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天朝上国”思想、“柔夷”思想、“夷分良莠”思想和“师夷以制夷”思想。林则徐的华夷思想相较于传统华夷观念已经有了变化,但他对西方的认识始终未能摆脱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这使他的华夷思想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贯穿其一生,不论安危祸福,处境顺逆。当他以钦差身份领导禁烟活动时,爱国主义精神在他人生仕途的最高峰得到了集中绽放。然而他在被贬谪后的人生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内涵更丰富,影响更深远,更可见其为官做人之操守。此外,还应结合时代客观全面的理解其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7.
考察、探讨了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期间的货币思想和实践,认为林则徐在江苏期间的货币思想有不少闪光点。洋钱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新事物,林则徐对洋钱的青睐和仿造,体现了他开眼看世界和"师夷"的兆头。由于朝廷的昏庸、保守,使传统货币改革难于起步。涉及货币的有关实践,体现林则徐办事之周密、认真,体现其实事求是的为官作风,也体现其体察民情、访求民意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反抗侵略、富国强民、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其爱国思想的基本内容.作为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林则徐的爱国思想揭开了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卓著政绩来源于他比较先进的从政思想.他的以民惟邦本、经世致用、清廉狷介为主要内容的从政思想是值得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考察、探讨了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期间的货币思想和实践,认为林则徐在江苏期间的货币思想有不少闪光点。洋钱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新事物,林则徐对洋钱的青睐和仿造,体现了他开眼看世界和“师夷”的兆头。由于朝廷的昏庸、保守,使传统货币改革难于起步。涉及货币的有关实践,体现林则徐办事之周密、认真,体现其实事求是的为官作风,也体现其体察民情、访求民意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1.
近代福州三巨人的林纾与林则徐、严复,都是心系国家,深明民族大义的名家。五四时期,由于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将新青年同路人和先驱者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敌人。以致后来将他视为反对新文化运动的玩固的守旧派。这是严重的历史歪曲。其实无论他早年的维新主张,中年后大量翻译外国小说,还是晚年为传统文化辩护,都是秉承了华夏赤子保种爱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立场。精神脉络是统一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英雄,以禁烟运动而闻名于世。他一生致力于振兴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德育方法和德育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时期,中外贸易仍有较高速发展,洋钱在中国日益广泛流通。由于鸦片走私泛滥,致使中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逆转,白银大量外流。鉴此,林则徐提出自铸银币以抑洋钱,严禁鸦片以根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货币流通及商品经济发展的主张,为应对外来货币经济的挑战进行积极而可贵的探索,开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在奉命赴粤查办海口事件、在办理夷务过程中及事后都十分重视探访“夷情”,掌握“夷情”,认识“夷情”,根据“夷情”采取驭夷、治夷、筹夷对策和措施。林则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认真,很有成效,具有深远影响。由于掌握、认识了夷情,所以能成功缴烟、销烟,九龙抗英获胜,成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在林则徐的奏折、书函中,虽然没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概括提法,但筹船炮水军以制夷的主张与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一脉相承、思路共通的。这一思想成为近代思想界由封闭到开放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是改变传统华夷观念、道艺观念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在流戍的过程中,因为环境的变化,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所以写出大量异于以前的诗篇。这些诗大致可以分为赠别唱和诗、写景抒情诗、竹枝词。这些诗有着多姿的风格,突出的艺术成就,炽热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些流戍诗既是他诗集中的杰作,也奠定他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林则徐致力于了解夷情,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经济思想、法律知识等;同时,也向西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开创了中国近代初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因此,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接受外来新事物,介绍西方情况,吸收外来文化,开启了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潮,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实践者。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及实践活动,林则徐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值得学术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清道光年间,福州西湖李纲祠堂得以修建,林则徐功不可没。云南人程含章对此亦有贡献,然诸多方志史料将其忽略,这既与史不符,又显失公允。因李纲晚年于福州所居名为"桂斋",故祠成,林则徐又于其旁建"桂斋",明其心志。然诸家于李纲所居"桂斋"故址的具体地理位置或语焉不详,或曰无可考。经考证,李纲"桂斋"当建于福州城东报国寺内,城东报国寺位于"易俗里"。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在四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曾五次任"布政使"一职。在每次的任期内,他都兢兢业业、勤政为民、体察民情、承宣政令、教化于民;励精图治、救灾患、与民生息,殚心为各省筹划财政;廉洁奉公、正身立朝、重视教育、为民兴利,政绩斐然,成为清代勤政廉政的楷模。他的这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和痛苦,从而促进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愧为"一代良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