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解读文本,自然也就离不开与之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果缺少了这些元素,对文本的  相似文献   

2.
一、知人论世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鲁迅先生也曾说:“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要不然,是容易近乎说梦的。”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读者在阅读文学文本的时候,要了解作家的性格、生平、时代背景,把作品内容、时代精神与作家本身情况联系起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傅丽霞 《山东教育》2002,(14):27-29
在语文教学加大了文学教育的今天,有两个问题须注意:一是只读作品,追求接受者与文本的沟通,一概不讲作者;一是将作者、背景概念化,缺乏对作家思想、精神、文化人格的深入了解。这两种倾向都未重视文艺美学方法论之一的传记研究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对作品整体的把握还缺乏必要的意识和认识,不太符合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中国传记研究法历史悠久。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论语·宪问》)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近代王国维也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  相似文献   

4.
"知人论世"一词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对万章讲这段话,意在通过书、人、世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论述古代交友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后世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广泛使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学阅读与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品气度之类创作主体的资质与创作情境、艺术造就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论中可以找到现成的解释。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到了“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见解,他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孟夫子已经意识到了作品与创作者之间血脉难断的通连。其后,更有所谓“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之说。  相似文献   

6.
一、“知人论世”的含义。“知人论世”是说要读懂前人的作品 ,就应该知晓作者的身份、思想、经历、家世…… ,应该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及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知人论世”见于《孟子·万章》。《孟子·万章》说 :“一乡之善士斯友—乡之善士 ,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天下之善士为不足 ,又尚论古人。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根据朱自清《诗言志辨》的分析 ,“知人论世”并不是说诗的方法 ,而是谈交友方法和修身原则。“尚”是“上”的意思。就是说 ,一个称得上…  相似文献   

7.
《孟子·万章上》云:“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孟子提出的著名的分析文艺作品的理论命题,后人概括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8.
作者与文本及读者体现于阅读活动中,往往各有侧重,甚而各有强调。先说作者,孟子认为:“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披文入情,以意逆志,才能走近作者,即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态度等。“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所谓知人论世,要了解古人,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以及所处的时代。人都处于一定的时代及环境中,知人还得论世,或者说论世更能知人。  相似文献   

9.
一、颂其诗,知其人,论其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应该是文学评论中较早的理论了。鲁迅先生对此也有十分精辟的阐释:“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本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万章下》有这么一句话:“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这种文化盛况是世界上其他国度难以比拟的,因此,古典诗歌足以称得上华夏民族最为珍贵而博雅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1.
在孟子那里,“论世”与“颂其诗”,“读其书”一样,本来也是一种“知人”的方法,目的在于上与古人为友.但是,由于的孟子的表述中事实上存在着一个“言”-“人”-“世”理解的循环,所以,它自然而然地就转化为了文学批评的方法,并与“知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典型的社会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一、知人论世,畅饮源头活水《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所谓"知其人"是指阅读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阅历、思想倾向、处事态度、创作动机及创作风格等;"论其世"是指应结合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去考察作品的思想内容。知人论世是传统的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它对今天的中学古诗文教学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它是缩短文本与学生之间距离的一把钥匙,可以使作者成为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183;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万章下》有这么一句话: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这种文化盛况是世界上其他国度难以比拟的,因此,古典诗歌足以称得上华夏民族最为珍贵而博雅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5.
期初,集体备课《桂花雨》,为开阔视野,我们从四个维度展开了“对话“.   一、与作者“对话“   中国文化讲究“知人论事“.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事以论其是也.概言之,即“知人论事“.……  相似文献   

16.
学期初,我们集体备课《桂花雨》。为开阔视野,我们从四个维度展开了“对话”。一、与作者“对话”中国文化讲究“知人论世”。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概而言之,即“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7.
<正>孟子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文本思想情感,就要熟悉作者,要了解写作的背景。介绍作者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知其人”即了解作者生平,“论其世”即熟悉写作的时代背景。一篇文章反映的是作者特定的思想和特定的社会现实。既然文章是特定个人写作的,足特定时代的反映,那么了解生平背景,可以既看到它的正确、积极的一面,又可以看到它不足、消极的一面,从而更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更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内涵,更客观地评价文章的价  相似文献   

19.
邹从平 《现代语文》2014,(12):118-119
要正确理解文本,提高学生对文本分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知人论世”应成为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知人论世”最先由孟子提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清代章学诚也说过:“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可见,理解文章需要“知人论世”。简单地说,“知人”是指在阅读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思想状况及创作动机等;“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吴永福 《阅读与鉴赏》2010,(3):38-38,36
孟子有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知人论世,知人还得论世,论世更能知人。鲁迅在《题未定草》(七)中说到: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