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已有很长时间了,老师们对文中“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更定”一词的理解尚存有不同的意见.归纳起来,对“更定”的解释通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现行统编教材的解释:更定,晚上八时左右.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之前的人教...  相似文献   

2.
《公羊传》中的“诺已”不是一个词,“诺”“已”当单独成词,分别义为“许可”和“不许”。《祭妹文》中的“诺”“已”也当单独成词,分别义为“许可”和“不必”。  相似文献   

3.
朱旗 《语文知识》2006,(6):25-25
宗璞的美文《紫藤萝瀑布》里有这样一句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这里,作者为什么将常见的“察言观色”写成了“察颜观色”,是一时笔误还是有意为之?这两种写法到底哪一个对?为了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笔者特意去查阅了有关的工具书,发现《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是写做“察言观色”。可以说,“察言观色”已被公认为这个成语的规范写法了。  相似文献   

4.
俞莉娴 《现代语文》2007,(5):125-125
婀娜,有轻盈柔美之意。例如: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唐張文成《游仙窟》:"華容婀娜,天上無儔;玉體逶迤,人間少匹。"《法苑珠林》卷五十六:"有一力士,手捉金杖一擬,四十萬眾人馬俱倒,手腳繚戾,腰髖婀娜,狀似醉容。頭腦陂峨,不復得起?  相似文献   

5.
“著作等身”是赞扬写作者的著作量大得惊人,其著作叠放在一起可与身高相等同。然而。“等身”最早却是形容重量的。唐德宗时泾原行营节度使郝珧勇猛嗜杀,与之对垒的吐蕃赞普对其国人下令道:“有生得郝毗者,赏之以等身金。”意为赏赐与其体重相等的黄金。到宋朝时。“等身”由重量变为了长度。宋人贾黄中自幼聪明过人。  相似文献   

6.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招贴、橱窗布置等形式)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活动等)信息的一种宣传样式,我们今天称之为“广告”。  相似文献   

7.
“书香”是我们常见的一个名词,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一个浪典雅的词汇,它有很美好的内涵.是西方文化所没有的.何渭“书香”?原来是古人为了防止书的蛀虫(也称衣鱼)咬食书籍,遂于书中放置“芸香草”,该草有杀虫作用.能避蛀咬.把芸香放在书中,书中便留下了一股幽幽清香,‘书香’之名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8.
筷子是我国传统饮食丁具中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进餐工具。一方面,“筷子”以其普适性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走入任何一户中国家庭,都可以看到一个盛满了筷子的筷笼。另一方面,“筷子”又是汉文化的标志性事物,灵活自如地运用两根筷子进食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六册选了吴伯箫同志的散文《菜园小记》,其中引用了一首歌谣:“沦浪(láng)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教材注为:“出自屈原《渔父》,原文‘我’作‘吾’。濯,洗。缨,古代帽子上系的带子。”课本对“沦浪”一词没有作注,前人注释有以“沦浪”为水名,地名。我认为“沦浪”是水色.屈原《渔父》结尾写道:“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沦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山带阁注楚辞》(清·蒋冀撰)注为:“沧浪”水,在今常德府龙阳县,本沧浪二山发源,合流为沧浪之水。”他还认为是屈原涉江入溆浦之后,返  相似文献   

10.
赵常玲 《青海教育》2005,(12):26-26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节中的“门子”是读懂《红楼梦》的一个关键人物。人教版中学语教材对“门子”的注释是:“清代官署中的仆役,以及公案两旁站班的差役等通称。本篇里所写的门子是一个熟知官场内幕并会帮主官出点子的人物。”那么,这个门子为什么能熟知官场内幕?并会在薛蟠一案中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曹雪芹要用这个人物表现清代官场怎样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在言及他的这个称呼时,文中是这样说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对此《鲁迅全集》的有关注释是:在旧时最通行的一种描红纸上,“印有‘上大人孔(明代以前作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这样一些笔划简单、三字一句  相似文献   

12.
在很古的时候,“文”和“章”指的都是带有颜色的条纹图案。红蓝相间的叫作“文”,红白相间的叫作“章”。那时候“文章”二字连用,就仅指色彩斑斓的图画而已。到了汉代,诗赋大兴,社会上崇尚文学的风气很浓,人们开始用“文章”这两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五册《林黛玉进贾府》中写道:“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惫懒”课文注为:〔惫bèi懒〕涎皮赖脸的意思。这条注释“惫”音注错了,“懒”未注音’大概认为它读lǎn吧,意义也不准确。其实,“惫”不读bèi,而读bài,《辞海》惫字条注为:惫  相似文献   

14.
“散文”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古典散文成熟很早,然而“散文”一词却出现较晚。先秦两汉,文史哲不分家,“文”的概念外延极广,虽然包括但并不等于散文。魏晋南北朝,骈散始分,文笔巽途。“笔”虽有散文之实,却无散文之名。  相似文献   

15.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国内众多媒体对此进行密集跟踪报道。报道中多采用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可燃冰。这一词语将冰火不容的两个矛盾体组合在一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热搜词。虽然它是一个语义自身矛盾的词语,但究其本质却是有科学依据的。对可燃冰一词的历史渊源与传播进行考证;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对其释义的局限性,并对之进行完善,同时建议使用flammable ice或combustible ice作为其英文术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神道设教“的出处入手,通过历代学者对“神道“不同理解的总结,得出“神道设教“的不同含义,而通过对“神道设教“在先秦两汉时期演变过程的考述,能看出“神道设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影响,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习俗和教化方式,它具有多种复合性,不能简单以妖术或愚民论之,同时也大致梳理出教化的渊源,最后指出这个课题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自嘲》诗中说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他却甘做人民大众的牛,充分表达他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把甘于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牛称为"孺子牛"呢?  相似文献   

18.
对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中的“苛政”,有人释为“暴政”或“苛酷的统治”,有人释为“繁重的赋税”。本文认为,后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即“苛政”,就是“苛征”。  相似文献   

19.
凡是读过鲁迅作品的人,都知道在浙江绍兴有一个咸亨酒店。这个酒店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又以其特有的风貌重新开张了。这个酒店为何取名叫“咸亨酒店”呢?这“咸亨”二字又作何解释呢? 原来,这个“咸”字在古汉语中可以解释为“皆,都”。如《书·尧典》“庶绩咸熙”;“亨”  相似文献   

20.
"万国"是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术语,蕴涵着中国古代人的政治观和空间观。其本义是古人心目中世界上所有国家。夏商时期,随着天下万国朝贡帝国的政治体系的建立,"中国"观念的形成,万国指"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迄于晚清,万国的含义是世界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