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区运用遥感解译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位置转换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程度总体还比较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较缓慢,正处于调整期.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项目为依托,通过对SPOT5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配准、镶嵌、融合、差值比较提取变化图斑信息等处理方法.以ArcGIS为平台,总结出了基于SPOT5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变更的方法、路线、关键技术以及各环节的具体实现过程.实践证明,该方法现势性好,作业效率高,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5年、2004年LandsetTM遥感影像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通过DEM模型并提取坡度、高程因子,利用ArcGIS的叠加分析功能,获取研究区近十年来土地利用随高程和坡度的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临沂市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随坡度和高程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土地利用变化随着高程的增加、坡度的增大而减缓;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0-400m高程且坡度小于25°范围的坡地,其中以耕地和林地的转化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对大规模地形变化动态监测,提出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大规模地形变化动态监测方法。采用无人机遥感动态成像方法进行大规模地形变化的遥感影像采集,对采集的地形变化动态监测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滤波处理,根据无人机遥感影像对动态信息融合检测,实现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大规模地形变化动态监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地形变化的动态监测准确性较好,具有很好的地形变化动态检测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武川县8个乡镇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所以土地利用数量的变化还存在着区域间的差异.据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来反映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5年间草地的区域变化差异最明显,其次是耕地、林地、水域,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区域变化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梓潼县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和2009年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为基础,采用斑块数、类斑块面积、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分析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近五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从2004年至2009年,区域景观受人类的干扰强烈,斑块破碎;受宏观生态保护政策、中观县域土地政策和微观市场经济效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为景观基质的水田、旱地、有林地、其他林地之间的转移量最大,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注意协调好各种层面的驱动因子,以保障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郊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研究利用,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安顺市城郊区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乡镇为研究单元,研究城郊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城郊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研究利用,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安顺市城郊区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乡镇为研究单元,研究城郊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绵阳市塘汛镇1996年、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996年、2000年、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及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叠置分析方法、土地利用转移距阵和其他统计方法,对塘汛镇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八年中塘汛镇的土地利用变化很大,耕地面积减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大量增加;人文因素在各种驱动力因素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文因素中的政策因素对绵阳市塘汛镇土地利用变化更是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常宁市水口山矿区是我国著名的金属矿山,已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随着矿产开采的持续,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水口山矿区主要分布区域松柏镇为研究单元,以1990年、1999年、2013年的三景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法、决策树分类法等对三个时期的矿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提取,得到分类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86.04%,83.50%,85.67%。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二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林地、耕地显著减少,耕地面积减少374.76hm2;草地、建设用地、矿产用地增加较多;特别是矿产用地和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73.34%和50.40%;水域面积总体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1.
遥感及Fragstats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莆田市城厢区为例,应用HJ-1B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最大似然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运用Fragstats3.3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破碎度、蔓延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景观类型相对稳定、森林覆盖率高、景观形状较规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渝北区四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遥感软件,获得研究区四期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图,运用ARCGIS和Excel的运算功能,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关系,并探讨其用地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7年间,区内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有所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覆被综合动态度为0. 55%,表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的土地性质产生的影响还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重要物质资源,因此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研究非常重要。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遥感技术由实验走向实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普及,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进入新世纪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本文在回顾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历史的基础上,论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并列举相关实例,以期为相关领域及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对1/10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类型更新调查的实验。论述了应用高分辨率进行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基本技术流程,更新信息获取的关键技术。经精度分析说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供作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制图的基础图件。方法简便、直观动态信息强,完全能满足更新调查图件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RS对龙泉驿区2007年和2013年两个时期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六种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点用地、林地、耕地、水体、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综合GIS技术和马尔科夫模型来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6年间龙泉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居民点用地、道路用地、水体和其他用地呈增加趋势,而耕地和林地则大幅减少.最后,分析探讨影响龙泉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经济、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区进行实验操作,对比结果为:在本研究区范围内CLUE-S模型的分类精度比BP人工神经网络分类精度高,CLUE-S模拟出来的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沙地和居民点的模拟精度百分比分别为0.032%、0.225%、53.895%、20.797%、24.683%、0.368%,总体精度可达92.08%,Kappa指数为0.9012。  相似文献   

17.
QuickBird遥感影像的融合及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比值变换、IHS变换、主成分变换3种影像融合方法对QuickBird多光谱和全色遥感影像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评价.以增强处理的QuickBird影像为基础建立解译标志,进行人机交互式解译分类——土地利用类型的专题信息提取.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图.  相似文献   

18.
运用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汉地区7所大学的部分教师参与健身运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表明教师的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善教师健身现状的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近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情况,提出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多学科合作并与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相联系是今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与遥感及对地观测技术、数字地球及地球系统科学等相关研究领域关系密切。其研究目标是探索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主要研究内容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土地可持续管理模式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等。目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从而推动了全球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