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舌论"是中国现代新闻学理论的三大支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核心内容。它作为我国新闻传播的指导性理论早已是新闻界的共识,长期  相似文献   

2.
李华 《新闻知识》2007,(11):6-7
"喉舌"论是社会主义重要的新闻理论,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在新闻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但"喉舌"论的字面寓意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在一段时期内新闻被当作满足现实斗争需要的工具,所以现今一些新闻工作者仍习惯把新闻当作一种纯粹的工具。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的情形下,在面对全球化浪潮和西方新闻思潮的冲击下,对"喉舌论"的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完整的,我们应该对其本身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闻三昧》2008,(1):48-49
四川理工学院中文系教师李华在2007年第11期《新闻知识》杂志著文指出:“喉舌”论是社会主义重要的新闻理论,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在新闻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但“喉舌”论的字面寓意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所以现今一些新闻工作者仍习惯把新闻当作一种纯粹的工具。对“喉舌论”的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完整的,我们应该对其本身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石月平 《视听纵横》2004,(1):115-116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传媒具有双重属性,既有宣传功能,又有产业功能;既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重要的思想化阵地,又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化产业。具有政府媒介  相似文献   

5.
这场伊拉克战争不仅给全世界的军事家们洗了脑,而且在新闻理论界也卷起了一股很大的冲击波。关于新闻战在地区冲突和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被重新高估。对媒介的“强效果”理论的再认同感,正被逐渐强化。尤其颇具大胆和“创见”的是“制新闻传播权”论的提出。笔者认为,将媒体宣传张力作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无限过分地夸大,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现中不可行。  相似文献   

6.
计生新闻是各级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增强计生新闻的传播效果,笔者结合10年的计生新闻采编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闫斐 《记者摇篮》2007,(7):55-55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新闻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介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  相似文献   

8.
“软传播”在解决公共危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形成的政治历史背景和传统的"喉舌论"影响下,我国的主流媒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政府信息和指示传达者的角色。这种"传声筒"式的被动传播多以"硬性传播"和"强制传播"的方式呈现出来,具有信息量大、密度大等特点,但同质化高,传播的内容、方式、视角也具有较为单一的特点。大量的会议新闻和领导人讲  相似文献   

9.
威廉·托马斯作为芝加哥学派的早期奠基人,由于“偶然性”事件和其他研究范式的崛起,其学术思想在社会学和传播学研究中均受到严重的忽略。本文以重释托马斯“主客一体”情境概念为脉络,通过文本细读方式来深入挖掘托马斯有关集会、赠礼、报刊、舆论等方面的研究观点,力图整理托马斯在芝加哥学派从思辨到经验的研究范式转换中的奠基性传播思想。进而,在传播思想史上找寻其承上启下的学术地位,并从传播研究角度评估其传播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外有别"是我国对外传播从业者、教育者和研究者耳熟能详的经典原则,在我国对外传播历史上发挥过,并仍在发挥着重要影响。然而,在对外传播的实践中,对这一经典原则误读与曲解的现象比比皆是,带来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正面作用,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整体效果。通过分析"内外有别"的现实局限性,结合我国对外传播的客观现实,指出对外传播不能仅停留在"内外有别"阶段,而应迈上"内外一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新闻传媒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出现过很强烈的“选择性报道”倾向。比如,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全国涌现“全民动员,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的狂热。在报道上,新闻机构遵循“报喜不报忧”的“宣传纪律”,对有成绩的事情大肆宣传;对有缺点、负面的东西则一律回避。  相似文献   

12.
杨立川 《今传媒》2005,(6):15-17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整个社会传播现象中,它具有基因性的意义。它常常强烈地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或一次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它受制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并随着人类社会生活诸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作为大众传播活动的新闻事业而言,合理地利用传播习俗,无疑是新闻传播活动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微新闻"是新时期传播方式发展的重要表现,是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传播媒介。"微新闻"是以网络平台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新型化服务形式,具有云传播模式的新闻独特性。具有时效性,但是相应的控制性较差,新闻内容会对社会舆论情况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对"微新闻"的传播特性及传播控制方式进行分析,在网络复杂性基础上讲"微新闻"控制在一定的传播方式之内,实现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新闻表达分化出一种新的"词化"传播取向。本文旨在描述新闻"词化"传播的六种类型,并从社会背景和词语属性两个角度考辨其内外成因,阐析新闻"词化"传播的效果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法兰克福学派对广告所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就是直接导源于该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即遵循的是文化批判的研究取向,秉承的是"皮下注射"模式。虽然这种批判存在明显的缺陷,但该学派建立了有别于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范式,从而在上世纪形成了广告研究的两大学术重心:欧洲的文化批判研究和美国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以“小”著称,媒体关注细小的民生新闻以后,会不会舍弃媒体的“喉舌”功能?笔者认为,媒体推崇民生新闻和媒体的“喉舌”功能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广播电视媒体推崇民生新闻,只是将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具体化,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以后媒体“喉舌”功能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或者方式。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好好研究并正确把握民生新闻与媒体“喉舌”功能的关系,以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来表现媒体的“喉舌”功能,不弱化或丧失其党委政府的“喉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曾把传播过程概括为五个“W”,即谁(传播者)、说什么(传播内容)、对谁说(受众)、通过什么媒介(传播媒介)、产生什么效果(效果)的五大环节。关注传播效果的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结果表明,传播效果的最终达成往往是传播过程中五大环节的共同作用,才能造就最佳传播效果。回顾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形象传播的瓶颈,不外乎在这五大环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熊高 《新闻记者》2005,(1):61-63
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事关新闻传播效果的大问题。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对新闻报道“三贴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以及怎样践行“三贴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谢魁 《新闻世界》2012,(3):65-66
从报纸、广播、电视到网络的出现,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媒介自身处于不断地进化之中。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给信息传播内容、方式、效果带来巨大变革。手机报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意味着又一次的媒体转型。手机报与传统媒体相比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得它能够迅速勃兴。新兴媒介的出现使得军事新闻传播迎来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如何利用手机报增强军事新闻的传播效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霍桑效应”呢?它来自霍桑实验。1924年至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企业管理改革实验中,以1927年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主持的心理学实验最为有名,该研究强调了个人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劳动态度和生产效率的影响。该实验及其成果“霍桑效应”等,对新闻和传播学有极大的借鉴作用,让我们注意到被采访者和采访者的心理对新闻真实性和传播效果的影响,这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所谓“霍桑效应”就是“被试效应”,指由于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认知及态度而产生的有意识的变化。在新闻学中,会产生类似的情形,即“被访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