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新时期,党的新闻思想有了新内涵,办报有了新理念,军报又改了版,现在基层给军报写稿也就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抓上下都关注的结合点这次军报改版,指导思想里有四句话原则:“增加所需求的,强化受欢迎的,去掉不适应的,合并重复的”。什么是不适应的?就是新闻太少太慢,一般性的工作报道太多;什么是受欢迎的和所需求的?受欢迎的所需求的是时评新闻、热点新闻、解读性新闻,贴近基层的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如今你要给军报写稿,就要想到这“四个的”。这“四个的”来自新的办报理念,来自党中央新闻思想的新内涵。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  相似文献   

2.
当兵近二十年,养成一种习惯:天天看军报。如果哪一天看不到军报,就像少了点什么。这个习惯不但使我长了知识,还使我学会了写稿。早在1984年,我在家休假。一天在县武装部看到军报发表了一条消息,是军委要求各级领导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的通知,当时我便采访了我部老干部与五个直属连挂钩,开展“老干部为直属连讲传统,直属连为老干部送温暖”的活动,写了一篇《某军干休所与直属分队挂钩,两代人共建精神文明》的稿件,很快在军报头版发表,并配发了“编后”。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我都天天细读军报,结合工作实践学着给军报写稿,…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的《要政治家办报》一文被选录在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这篇文章原是1959年6月毛主席和吴冷西同志谈话的摘要,看得出,标题系编者所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报时指出:“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历史背景“政治家办报”这一观点,早在1957年6月13日吴冷西同志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吴冷西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  相似文献   

4.
寒假回到偏僻的浙西老家,我贪婪地吸吮着故土的芳香,享受着亲情的温馨。虽然一直沐浴在家人关爱的温馨里,但因为这是一段没有军报的日子,心里始终有几分落寞。想到她,我的内心充满感激,因为它是我成长的“助推器”。军报以“居高声自远,涉深获乃丰”自勉,面向基层,贴近官兵,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指示、决策的重要阵地,是广大官兵的良师益友。经过3年军旅生涯锻炼的我,已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去年底被学院评为“优秀学员”。在感谢党组织和队领导关心帮助的同时,我还要感谢军报。是它,指引着我在军旅道路上不断进步。我…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三名”,是江主席概括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江主席在接见军报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解放军报》经过40年的努力奋斗,不仅积累了许多好的办报经验,形成了一套好的作风和传统,而且培养造就了一支好的新闻队伍,涌现了一批在军内外都有影响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这是很宝贵的,也是你们进一步办好报纸最为有利的条件。”军报党委最近决定加强对军报“三名”的宣传,这是学习贯彻江主席视察军报时的重要讲话,促进新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军报第一批宣传的五位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是:总编室的…  相似文献   

6.
12月23日至25日,解放军报召开2002年度读报评报座谈会,恳请基层官兵为办好解放军报献计献策。中宣部原新闻局局长、新闻阅评小组负责人刘祖禹参加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对军报在新时期积极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来自陆、海、空、二炮、武警部队以及军队院校21个评报组的代表和4个特邀单位的代表。会前,代表们普遍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了所在单位的官兵对军报宣传的意见和建议。代表们普遍认为,解放军报2002年的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成绩显著。一是“三个代表”宣传深入人…  相似文献   

7.
走上军报办公楼三楼楼梯口,迎面就可以看到楼道墙壁上的“评报栏”。在编辑部实习两个月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个“评报栏”了。因为这里看似平静,却时时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每天,无论是报社领导、编辑记者,还是到报社帮助工作、送稿的通讯员,都会有意无意地在这里停住脚步,细细品味,“评头论足”,这似乎成了大家的一种习惯。评报作为提高办报质量和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家报纸都相当重视。以前,我曾去过几家报社,也看过他们的评报栏,然而,真正像军报“评报栏”这样严肃认真,这样规模宏大,这样持之…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报》是中央军委机关报,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一张大报。作为党在军队的喉舌,50年来,军报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先进化,弘扬社会正气,展示人民军队的良好风貌,推动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激励和动员作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军报时,对军报50年来“宣传领域不断拓展,办报质量不断提高,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是对军报最大的褒奖和鼓舞。  相似文献   

9.
评报与办报     
评报是办报信息反馈的形式之一,历来为报人所重视。从军报创刊半个世纪的办报实践看,评报一直是办报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报人还是通讯员,都有必要高度重视评报。把办报与评报结合起来,才能使报纸越办越好。评报是军报的优良传统军报有重视评报的优良传统,可以说军报评报的历史和办报的历史一样长。早在1955年军报试刊时,就发函向部队的广大读者征求意见:你认为哪些稿件好,哪些稿件不好,为什么?社论、评论有无针对性和说服力?时事政策宣传觉得如何,应当怎样搞得更好?中心工作和经常性工作报道是否切合部队实际,有无指导性?对报纸…  相似文献   

10.
到今年6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就要迎来她的五十华诞了。为此,我刊走访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年出版新书近千种、出书码洋近四个亿的大型专业出版社。于人来说,五十岁是个已知天命的年龄;而对于一个机构而言,五十年则可能正是其风帆满鼓之时。  相似文献   

11.
听党的话埋头苦干怒力做好人民日报各项工作李庄今天参加这个隆重、简朴、很有教育意义的大会,庆祝人民日报50岁生日,我非常激动。“五十知天命。”天命,我理解应是事物发展规律。现在人民日报同志们对新闻事业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切实、越来越深刻,这是掌握工作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一切为了读者--辽图的根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成山 《图书馆学刊》1998,20(5):22-27,31
今年8月15日是辽宁省图书馆开馆五十周年。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人活到五十岁已有了驾驭自己的能力;同样,一个组织经历五十年的沧桑应该熟知自身事业的发展规律了!辽图的前身东北图书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里,最早建立的大区图书馆,是随着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3.
我当兵快44年了,干新闻工作39年多,在军报当编辑整整38年。我刚来时是23岁的小伙子,现在已是快61岁的老头子。是军报这只熔炉培养了我,是军报这个平台成就了我。我是为军报做了点工作,军报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对军报感情很深。我虽然编制上离开了编辑岗位,但我永远心系编辑岗位。如果还有来生,我还是想当一个编辑。  相似文献   

14.
“学好用好军报,当个将军没问题;会给军报投稿写稿,当个记没问题。”这句话是我1984年秋当新兵时听一位干部说的。从听到这句话起,《解放军报》就成了我的梦想12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边防战士成长为一名军报记、编辑,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报的养育就没有我今天的自信和强壮。因此,每当有人问我你是哪个大学毕业时,我总会自豪地说:“解放军报大学!”  相似文献   

15.
《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经过47年的办报积累,以其独特的地位、浓郁的“军”味和中央大报的风范,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在党报发行市场普遍萎缩、军队员额递减等客观形势下,军报发行量仍基本保持稳定,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也赢得了同行的认可。军报读者群的主体为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在这一群体中,军报的“喉舌”和导向作用发挥得尤为突出,有着其他任何媒体不可比拟、不能替代的优势。毫不夸张地说,很少有像军报这样拥有一批如此忠实的读者,也很少有像军人这样忠实于自己所喜爱的报纸。如果我们把目光越过军报的…  相似文献   

16.
当我在不经意间读了翁礼华所著《五十而知天命——财税改革随笔》(以下简称《五十而知天命》)一书时。油然而起的一个念头,是想去多买几本,来分赠给我觉得可能会像我一样喜欢这本书的人们。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我与军报”征文活动结束了,6个月来,编辑部先后共收到460多篇来稿。作者当中有稚气未脱的新战士,也有戎马一生的老将军;有正在就读的大中学生,也有笔耕多年的老新闻工作者,其人数之多、热情之高、覆盖面之广,都是本刊近年来所少见的。可以说这次征文活动是透过千千万万双普通读者的眼睛,对军报的形象进行了一次检阅!军报在读者眼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一、军报是我师在我们发表的征文中,许多是以“军报是我师”做为征文的标题的。这绝非偶然,因为1/3以上的来稿,都谈到了军报作为一位优秀老师…  相似文献   

18.
我以前是机要参谋,1993年有幸担当了军报评报员,承担起了向军报反馈读者信息的义务,1995年被解放军报社评为“读报评报先进个人”,同时被调往报道组改行做了新闻干事。几年来,逐渐由新闻方面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有近60篇评报稿件和百余篇报道见诸报端。实践证明,评报与报道相结合使我受益匪浅。我在实践中总结了结合评报搞报道的三个“招数”:一、瞄准靶心再放箭。几年来,每张军报我都一张不缺地收集,到年底装订在一起。每天认真阅读,对军报的每一个栏目都细细咀嚼其特点,并时刻注意搜集新增栏目。即使到基层采访或工…  相似文献   

19.
今年,解放军报社“红色足迹万里行”采访活动,我是在其他同志刊发10多个专版的稿子后,开始进入写作状态的。因此从别人的文章中学习、领会到不少好东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此外,我本人在25年前参加过军报策划的一次“周边行”采访活动,也积累了一些行进中采写稿件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每次回到老连队,在学习室一隅看到贴着“军报之家”标签的学习柜和里面存放的一摞摞整齐的军报,我便会感慨万千。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军报之家”的建立,有一个令我永远难忘的故事。5年前,我在连队当文书。由于喜欢写写画画,我对连队订的各种报刊很珍爱;尤其是军报,每一期我都要认真阅读,而且经常把看过的报纸用一个小柜子保存下来,以备日后查阅资料。那时连队的军报比较少,每次我到各班发报纸时都要亲自交到班长手里,还要特意喊上一声“军报,这是今天的军报”,生怕大家不重视。但由于缺乏管理,一些战友看完报纸后随手乱扔的现象时有发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