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外国人地名和其他专名译名统一,确是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个问题有短期解决和长期解决两个办法。短期解决:今年四月在地名委员会上讨论时,大家意见,外国地名译名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界地名译名手册》为准;这个手册可采纳大家意见,进行修订,并补充一些重要的历史地名。外国人名译名,则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修订本)》以及其他语种的姓名译名手册为准;这些手册也要修订补充。长期解决,则  相似文献   

2.
黄埔的“埔”,《现代汉语词典》中说读 Pǔ,“地名用字;黄埔(在广东)。”可是又说音 Bù“大埔,县名,在广东”。在广东、福建、台湾还能找得出一些带“埔”的小地名:广东河源市有埔前镇,紫金县有柏埔镇,普宁县有高埔镇;福建惠安有南埔乡,南安有杏埔村、埔当村;台湾有大埔、东埔、北埔等小地名,其他省区就找不到这个“埔”了。“埔”是个地名专用字,意思是山间的小平原,是闽南方言字。  相似文献   

3.
“支那”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中国人自己一般不用。由于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称中国为“支那”,人们普遍感到这是一种蔑称。其实它的本源是英文China的音译。一说China为古代外国对中国的称呼“秦”的音译,又一说China在英文里为瓷器,说中国盛产瓷器,有人便以其作为中国的代称。  相似文献   

4.
外国商标中文译名的构词形式与外来词的构词形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商标的特殊功用及属性.外国商标的中文译名常见的构词方式有四种:音译、音意兼译、借形、意译。这四种方式都体现了近年来商标翻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趋势:越来越注重外国商标的“汉化”。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7.
间接号的用法主要有如下5种:(1)标明外国或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例:尼古拉·哥白尼阿沛·阿旺晋美外国人名中有时一部分用外文缩写字母,一部分用中文音译,外文字母后边用下脚圆点不用间隔号。例:A.罗伯特·李(2)标明书名与篇(卷、章)名之间的分界。例:《史记·项羽本纪》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与“台北市政府”最近因为究竟应该采用汉语拼音,还是台湾学者研究发展的“通用拼音”作为中文音译系统出现很大争议。 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l O月6日宣布,将统一采用融合汉语拼音、台湾旧有注音符号及乡土语言音标的“通用拼音”作为中文译音的拼音系统。初步规划,未来台湾道路、街名、地名、护照、户籍、海外华语教学、建筑招牌、商品等中文翻译成英文,都将采用“通用拼音”  相似文献   

9.
早在光绪三年(1877年)四月,清政府出使英国的大臣郭嵩焘就注意到了英国地理学会,并参加过该会的活动。他把地理学会意译为“地理学馆”,或直接根据“Geographical Society”音译为“奇约喀剌非尔苏赛意地奇约,地也;喀剌非尔,谓图写之;苏赛意地,会也”,①并对外国地理学同行的交流活动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当时,政界和学界对地理学和地图学的兴趣仅仅处在萌芽状态。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的惨败使中国人日益感到民族危机的严重,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从各种角度寻找国家强弱的原因。这时,积极寻求机会建立地理学学会的邹代钧看到了中西学术团体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爱好者》2007,(4):F0003-F0003
Arcadia本是一个地名,音译为“阿卡迪亚”.它是古希腊时的一个城邦.位于地中海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的高原地区。传说在古希腊时代,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过着富有淳朴气息的田园生活,远离世俗、远离喧嚣,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因此,在西方文艺作品中,“阿卡迪亚”这个词确实就像汉语中的“世外桃源”一样,被用来形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随着这种理想生活不断地被搬进牧歌.十四行诗、绘画、音乐、小说,它已经深深地沁入到西方人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一广播电台播音员将山西省盂(音于)县错念成孟(音梦)县(在河南省)。显然,并非播音员不识“盂”字,而是“盂”“孟”两字字形相似产生写或读上的差错。类似情况在新闻媒介中时有发生。那么,新闻媒介中有关地名差错是否小事一桩,无关紧要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据说,从前蒋、冯、阎大战,由于冯玉祥将军部下军官把河南省的两个县名——沁阳和泌阳弄错,以致吃了败仗。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新闻媒介在地名上的差错,导致读者或听众的误会和损失的不是没有。因此,笔者建议为避免地名上  相似文献   

12.
从七月一日起山西日报在国际版(第四版)上,举办了《工人农民学时事》专栏,到八月十七日已经出版了六期,很受读者欢迎。这个专栏办得中心突出,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文图并茂。每期大约有三千字左右,其中有“毛主席的语录”、“时事报告”、“外国故事”、“信箱”、“长知识”、“黑板报”、“谚语”等,还有照片、图画。统率  相似文献   

13.
工作中经常发现来稿中有将一些地名写错的现象。若是属于一些名气较大的地名,编辑在编审中比较容易纠正;如果属于人们不太熟悉的地名(如公社、大队、村庄等),编辑则难以发现,往往随错载于报刊,造成不良影响。如“长治市郊区堠北庄公社”,错成“垢北庄公社”。“堠”字的读音为“hon”,而“垢”字的读音却是“gou”。这两字不但读音不同,就是词意也大相径庭。为什么不少人错写错用呢?我向有的同志了解过,他们认为“堠”字的读音来源于它的右边部分,觉得“垢”  相似文献   

14.
提起上海“西索”,无论是在外语界还是在出版界,其名头都是很响的。“西索”是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校名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SISU的汉语音译(寓饮水思源之意)。在出版界“西索”则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非固定称谓。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彻底纠正科技期刊中中国著者姓名音译格式“西化”的错误,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人名音译格式变化的来龙去脉,揭示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乱象;分析了产生乱象的主客观原因,包括国人中庸下的“客随主便”、有文化自觉但浅尝辄止,以及西方强势话语体系的无声同化;并以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为依据,增强文化自信,对统一规范科技期刊中的中国著者姓名音译格式提出了纠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99年第1期《中国出版》刊载的杨金荣先生的“编校的‘边际地带’”一文 ,读后很受启发。杨文侧重著作稿 ,我想就翻译稿编校工作中遇到的人地名翻译的情况说说自己的看法。一、人地名标准化问题翻译稿中人地名随处可见 ,如何翻译是一个大问题。译者往往不很重视这个问题 ,因而译名相当混乱。我们在编校工作中应予以充分注意。我们知道 ,外国地名译写正确、统一与否 ,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工作 ,也关系到我国文化、科技的发展。为此 ,中国地名委员会曾商请新华社、总参测绘局、海司航保部、测绘研究所、地图出版社等…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浏览外国图书馆学刊物,有所得,随手摘记,兹选编若干则,题曰《远方信息拾零》,以供图书馆界参考。“远方”者,外国也;“拾零”者,零零星星,不成系统也。大块文章不会做,只能提供一点“消息”,但决非“小道”。(参考资料略)。  相似文献   

18.
翻报纸,看到新华社90年2月19日发自北京的一则电讯: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0年2月19日14时48分(北京时间),在新赫布里底(南纬13.5度,东经166.1度)发生7.0级地震。”“新赫布里底”,好陌生的名字!当时,我的直感:大概是我们国家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吧!又一琢磨它的经纬度,不对,是国外的地名,可到底在哪个方位呢?找来新出版的《外国地图册》,仔细查找,才知是位于大洋洲澳大利亚东测的一个群岛。它在1980年宣布成立瓦努阿图共和国,1982年3月同我国建交。  相似文献   

19.
一封来信     
编辑同志: 谢谢你们寄来的《新闻战线》。在这一期(第四期)第四十一页第一栏(《斯诺和我的写作生活[续]》一文)中,有两个小错:(一)第五行“贵家场(音译)”应作“盔甲厂”,现已拆除,盖了北京车站。(二)倒第四行“《今日生活与来信》”(Life and Letters Today)为英国三十年代著名文学杂志,“Letters”应译作“文学”,不是“来信”。请酌。敬礼  相似文献   

20.
于海军 《民生周刊》2022,(13):64-65
<正>优秀传统地名蕴含了宝贵、丰富的文化内涵。条例此次新增内容,丰富了地名管理内容,提升了地名文化保护的定位。一个地方的地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继承性,很多在社会其他领域已经难觅踪迹的社会观念、地理特征、语言习惯都沉淀在地名中。通过老地名可以了解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现象,这使老地名成为人类文明的记忆。修订后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地名管理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充分体现了加强地名管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