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根据我市幼儿园和小学的统计,独生子女的比例迅速增加。独生子由于处在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的特殊环境,在身心发展上与非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何认识独生子女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庭人均经济收入比非独生子女家庭高,因而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一般会好一些,家长也相对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和培养孩  相似文献   

2.
在独生子女教育中,爱是不可缺少的,但父母的责任远不止是爱。离开了严格的家庭管教,爱不能自发地培养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的孩子。家庭管教意义重大,但实施家庭管教并不意味着就是体罚,应该坚持几个基本的原则,与爱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了一个全社会性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前途。”本文拟就独生子女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的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以祈对独生子女教育有所裨益。 一、家庭教育的有利条件是独生子女成才的基础 当今社会的父母,尤其是年轻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培养独生子女成才。为此,他们想方设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过去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条件上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情感优势。爱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儿童成长中最基本的心理需要。父母之爱会使孩子在心理上具有一种安全感,是决定孩子情绪是否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失去父母之爱,会给儿童带来缺陷,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形成和智力发展。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分争,可以充分享受父母之爱。父母也往往抱有浓厚兴趣去研究孩子教育问题,关注孩子的成长,想尽办法使孩子得到爱的满足,培养孩子活泼健康,积极主动进取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政策,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被视为掌上明珠,得到了父母及长辈们所有的爱,在这些爱中溺爱和小爱成为最主要和最多的爱,而更应给予的大爱却少之又少。“长期的娇惯、溺爱使孩子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性格。”与其说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是幸福的,倒不如说他们是不幸的。  相似文献   

5.
钟丽梅 《文教资料》2013,(17):132-133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很多,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很多孩子无意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得付出,"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所以,家庭、教育机构应该携起手来,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懂得自己应该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并且学会关心、理解、尊重、帮助他人;知道要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的物品,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6.
一、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对幼儿的教育是由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完成的。这三方面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组成教育的整体,而家庭教育是这个教育整体的起点和基点。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接受了父母给予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特别是幼儿的成长起着幼儿园、社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规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为家庭的主要类型。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如,父母面对一个孩子,能集中精力精心教育;而且家庭为抚育、培养孩子能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但是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由于是独生子女,往往缺  相似文献   

7.
陆娟娟 《考试周刊》2014,(11):185-186
<正>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爱他人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家庭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有了爱他人的情感,才能为培养高级情感——爱人民、爱祖国奠定基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给幼儿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影响。不少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尊重长辈、不关心他人、没有同情心等行为。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其实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独生子女占多数的群体,在这些独生子女的家庭里,家长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都竭力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由于长辈们在所不辞、不遗余力地满足孩子,势必导致这些孩子形成唯我独尊、人人为我的不良思想,他们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正确面对独生子女的特异性,认识到这种特异性不在于孩子是否独生,而在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严格和一味宠爱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都是不利的。不要剥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生活的元素,而是要把五颜六色的生活体验还给孩子。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仅仅去寻求对策不是明智之举,重要的是,家长要在家庭教育中直面自己和孩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专家们认为,现在的孩子确实存在如独立性、劳动观念、责任心差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是不良教育所致。例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研究中发现,80%以上孩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而这种攻击性需要来源于家庭、学校施加给孩子的巨大的学习压力。现在的孩子特别爱磨蹭。表面看是习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 ,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是最幸福的组合 ,因为独生子女在尽情感受父母给予的爱的同时 ,又将责无旁贷的承担起支撑家庭的重任。独生子女将更加懂得理解父母、维系家庭、尊敬长辈……然而 ,不久前上海对本市 6个区县、15所学校 150 0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二学生 ,进行了一次家庭美德教育现状大调查表明 ,53 .7%的孩子对父母生日回答不知道 ;只有 9.3 %的孩子会把可口食品让父母先品尝 ;父母生病时 ,经人提出后再关心或无动于衷的孩子占 4 3 .4 % ;对家庭困难不过问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的占 4 8.4 %。社会的期望值与孩子的实际表现形成的巨大反…  相似文献   

12.
有些独生子女家长寒心地问道:“我对孩子这么爱,孩子长大了却对我冷漠无情,这是为什么?!”这样的孩子多半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受到家人过分的宠爱。家长只是一个劲儿地爱,却没有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爱的种子。孩子虽然沉浸在爱河之中,但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爱,反而认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差一点儿也不行,更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这是个值得引起当今家长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培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湘梅 《天中学刊》1999,14(4):88-90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逐步深入,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独生子女在幼儿园和小学占有绝对的比例。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所重视的重大课题。家长和保育工作者有责任研究和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并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和发展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孩子的心理是在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由于独生子女独特的地位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早期教育和影响,使独生子女从婴幼儿期开始就与非独生子女有一些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从好的方面看,由于父母只有一个孩…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现今中国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于是,中国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子女教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个方面,表现在孩子的教育环境方面。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了玩伴,失去了家庭中同龄群体的交往——游戏、争吵、谦让、互助、学习……这对孩子的成长——社会化,无疑是一个严重的缺憾!好在,这还可以由父母良好的引导、训练、教育来补救。另一方面,表现在父母承担的教养任务的加重。孩子只有一个了,任务怎么会加重了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在全国儿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在近十五年中有了显著提高,据《健康报》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八日报道:全国二十九个省市,独生子女的总人数目前已达到三千五百万人。随着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多,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以及不同祖父母接触的孩子增加了,儿童日益缺乏在多维人际关系中成长的机会;同时由于父母缺乏一定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在教育态度、方式方法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病,不少家长苦于不知如何教育才合适。这说明:克服独生子女可能存在的一些弊端,必须全面研究教育孩子的科学,探讨如何克服独生子女家庭由于教育不当和缺乏兄弟姐妹后可能产生的弊端。那么,教育中的弊端,即独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合作意识和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班主任通过在家庭之间引进"游学"机制,让学生互相交换成长的空间,在交换的空间里发挥孩子和家长的作用,让学生体验不同家庭的生活和文化,通过学生间和家庭间的相互影响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人生的旅程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奠定性的教育意义。美国教育家泰曼·约翰逊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应该说,许多家庭成功培育出了优秀幸福的孩子,但由于社会环境、价值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复杂的问题,家庭教育也出现了许多非理性的因素。家长们由于太"爱"孩子,又太"不会爱"孩子,以"爱"和"教育"的名义却做着"溺爱、宠  相似文献   

18.
汪丽萍 《甘肃教育》2014,(22):27-27
正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打下的教育基础,将影响每个学生的一生。我们通过多年来的社会观察和教育实践,发现多数孩子具有乐观、勇敢、自信、友善、团结、守纪等心理特点。但是由于社会大气候和家庭的影响,在少数独生子女身上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一、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特征1.狭隘。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轻者为性格缺陷,严重者就构成心理病态。其特点表现为受点委  相似文献   

19.
我们现在的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由于持续了27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据相关的统计,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八千多万,独生子女现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一大靓丽的风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不懂得或者不重视对独生子女的心理教育,是当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大缺陷,因而,对独生子女的心理教育,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每个独生子女,一旦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人世,他的父母,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们便对他寄以了无限的厚望:期望他健康茁壮、聪明可爱、孝顺长辈,长大成才、光耀门楣。这个混沌未开的孩子,那稚嫩的身躯,不知能否承受得起长辈们所赋予的希望的重负?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在这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独生子女有着比以前的孩子更为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娇惯和放纵。使得孩子我行我素、放荡不羁。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正视这种问题.在对待孩子成长发展的历程中.要时刻注意把握好一个“度”。做到严而不厉、爱而不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