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福林 《科学教育》2007,13(6):90-90
鲁迅小说《故乡》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课堂教学中,多数老师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忽略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在《故乡》这篇小说中,重点写了“我”童年时代和少年闰土的愉快的交往以及20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与闰土重逢的场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而二嫂这一形象则是另一群破产者———城镇小市民的代表,她的命运和遭遇,从城镇小市民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衰败、萧条和没落,反映了社会破…  相似文献   

2.
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故乡》的主题时,老师们无一例外地会讲到少年闰土和水生的形象对比。  相似文献   

4.
“预习提示”的 1、2段 ,告诉了我们《故乡》的主题 ,而《故乡》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多方面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对分析课文中的对比进而把握课文主题。1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形象的对比师生讨论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闰土少年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小手有鲜活故事美好的海边景象  以“兄弟”相称活泼、健康、重友情是个“少年英雄”中年 :脸色灰黄  很深的皱纹眼睛肿红  一顶破毡帽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  以“老爷”相称穷苦、无奈、像木偶人像石像  闰土形象———从…  相似文献   

5.
浅析闰土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对《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对闰土形象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把闰土看成是贼,力求引起语学界对闰土形象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豆腐西施”杨二嫂是鲁迅小说《故乡》中仅次于闰土的一个重要人物。尽管她形象鄙俗怪异、语言刻薄自私、行为可鄙可恶不及闰土忠厚老实、纯朴善良而让人同情,但揭示主题的作用是一致的,甚至比闰土更为感人。这是因为连小市民杨二嫂都生活无着自身难保,普通的农民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作者塑造杨二嫂这一形象是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的。有关杨二嫂在小说中的地位及作用,“前人之述备矣”,这里不再赘及,本文只想就杨二嫂前半生的有关评述作些分析,目的是帮助读者较全面、客观地把握这一人物,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对闰土形象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把闰土看成是贼,力求引起语文学界对闰土形象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凤英 《青海教育》2013,(11):46-46
“闰土”是鲁迅塑造的众多经典形象之一,《故乡》中的闰土经历了由纯真的“少年闰土”到苦涩的“中年闰土”的转变,这种转变彰显了命运的无常、时间的沧桑和人物在乱世中生存的艰辛。鲁迅赋予了“闰土”这一形象诸多意义,闰土的形象转变也昭示着作者对于人世变迁、岁月无情、社会不安等的感慨叹息。  相似文献   

9.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先写“我”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作者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0.
“对比式”板书设计《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通过对小时候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健康、机敏勇敢、知识丰富、天真可爱的旧中国南方农村少年的形象。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二人交谈后“我”发出的感叹,流露出作者羡慕闰土的见识。同时表现出作者对封建贵族家庭桎梏的不...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中巧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的主题更深刻。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和与"我"之间友谊的插叙,借以表现因过多的艰  相似文献   

12.
《故乡》中的“闰土”为鲁迅笔下众多文学形象中农民形象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倾注了鲁迅先生对中国农民这一社会群体太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先写“我”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作者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除了为人们塑造了小英雄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外,还勾勒了“豆腐西施”杨二嫂的美丽形象。说杨二嫂是美丽的,主要是因为杨二嫂作为“豆腐西施”而言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故乡》通过烘托、对比、描写等手法,画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贫苦农民形象。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弊端,闰土形象的塑造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从教近二十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教鲁迅的《故乡》了。打开新拿到的八年级语文课本,又在目录中看到了这篇熟悉的文章。想起《语文报》初中版曾经刊登过一篇题为《闰土是个“贼”吗?》的学生作文。文章写道:老师在分析人物时把闰土说成是个盗碗贼,太“残忍”,我觉得闰土不应该是个“贼”。  相似文献   

17.
鲁迅对于故乡农民是颇有情分的,如小说《故乡》里写“闰土”时可见。“闰土”虽是一个典型人物,但所取材,不少来自一个真实的“闰土”。  相似文献   

18.
《故乡》是鲁迅先生写于1921年的一篇短篇小说。教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用了大量篇幅分析闰土形象,用较少笔墨分析杨二嫂,而把“我”只作为一个线索人物放在前二人之后略加评议。我认为这篇文章既然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的写法,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塑造了“我”一个正在寻求新路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那么把他作为线索人物来看似乎有点不平“民  相似文献   

19.
教《少年闰土》的第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景象,再出示一幅描绘闰土刺猹的彩图,以印证他们的想象是否合理,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闰土刺猹的动作。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少年闰土英俊而能干的形象特点,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激起了学习兴趣,思维十分活跃。   又如在教《凡卡》一文时,我首先播放课文的录音带,让学生听凡卡悲惨的故事,然后打开学校闭路电视,让他们看凡卡当学徒挨骂、挨打、挨饿及给爷爷写信的镜头。最后设疑:凡卡的处境能改变吗 ?为什么 ?课文为什么以梦作为结尾 ?学生的思维一下便“活”起来了,“动…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语文同仁在分析《故乡》中的人物形象时,往往侧重分析闰土和杨二嫂。面对“我”却很少进行系统、完整、客观的评价。好像“我”仅仅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陪衬人物,我认为这是有失偏颇的。不可否认,作品对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得独特、鲜明、丰满,颇具艺术魅力,引起人们的偏爱,自然在情理之中。殊不知,“我”身上还蓄着很大的潜力,“我”这个艺术形象完全可以和鲁迅笔下的一系列文学形象媲美。因此,分析《故乡》,就不能忘掉“我”这个艺术形象。小说是以“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所见所感和“我”期待——幻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