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观察     
《京华时报》云报纸首发近日,京华时报云报纸正式亮相,这是第一家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图像,经过"云计算",即可查看图像所链接的视频等内容。和传统纸质媒体单一的阅读方式不同,云报纸将纸媒体内容与互联网内容相融合,彻底颠覆了纸媒的展现形式、传播方式及运营模式。读者随手拿起手机一拍,通过云阅读手段就能实现观看与此条新闻有关的、内容丰富的视频资料或背后故事,了解到相关新闻更翔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全球首发"了"云报纸",报纸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图像,经过"云计算",可查看图像所链接的视频等内容。对此,京华时报很"激动",认为京华时报是第一家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标志着全新的云媒体时代正式到来,传统报纸的生产方式由此将发生"革命性"的转变,这将是"报纸开往春天的列车"。  相似文献   

3.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3,(2):64
京华时报:云报纸已带来800万广告在刚刚闭幕的第八届中国传媒大会·2012年会上,京华时报获评"金长城传媒奖·2012中国十大都市报"之一。京华时报总编辑李洪洋当选为"金长城传媒奖·2012中国传媒年度影响力人物"。他在论坛中介绍说,京华云报纸自2012年5月17日向全球首发以来,云报纸已经为京华时报带来800万广  相似文献   

4.
记者:李总您好.5月17日,京华时报"云报纸"在北京举行了全球首发仪式,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云报纸? 李洪洋:"云报纸"是普通报纸与"云"技术的一种无缝结合.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拍摄报纸上的图片,打开云端的海量信息.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云报纸正式亮相。这种称之为“第一次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标志着全新的云媒体时代正式到来。”近期,《南京晨报》也发布消息称,将推出首张全媒体报纸,把新媒体元素融入到报纸中,移动电视、网络、手机、视频、微博等新媒体功能都将在报纸上生成。  相似文献   

6.
贾毅 《报刊之友》2013,(3):47-48
随着数字化浪潮袭来,“报纸之死”的说法甚嚣尘上。虽然此种说法言过其实,但是纸媒确实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面临着战略的转型和创新。本文主要以《京华时报》在面对创刊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的全面转型为例,着重对其在云报纸出版的创新上进行了探讨和思考,以进一步来寻求纸媒的云出版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云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也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云报纸就是其中的有益尝试之一。作为中国第一家云报纸,京华时报《云周刊》及其客户端"京华云拍"的推出,将报纸和网络两种不同的媒介形态进行无缝连接,为报纸读者提供一个通往互联网、实现电子阅读的通道,使报纸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形态内容的单方面传播,变得更为注重用户的交互性、个性化体验;京华时报在入"云"之路上,对精确营销和与电子商务接轨等商业模式也有多种形式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报纸也开始走向了与新技术融合之路。《京华时报》作为在报业改革浪潮中有影响力和实力的刊物,其推出的云报纸让《京华时报》发生些许质变。本文对《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内容盈利+平台盈利”的商业模式和此商业模式中的内容及平台进行梳理,并着重提出了对于云报纸商业模式的三点质疑。反观整个云报纸的商业模式构架,会发现其中仍存在大量的,诸如用户使用过于麻烦、流量耗费太多、内容太庞杂等不合理因素乃至重渠道而轻内容的整个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偏移,这对于现阶段云报纸的发展都是需要正视和改进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京华时报》云报纸为分析样本,着重分析云报纸的商业经营模式,并探寻其商业模式的理念内涵、要素构成及阻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1月13日,《京华时报》宣布从2017年1月1日起休刊,与此同时保留了《京华时报》新媒体业务;此后的两天,《东方早报》宣布于2017年1月1日起停刊,所有员工整体转入澎湃新闻网.越来越多传统纸媒的关停和媒体人的离职,让不断鼓吹"纸媒消亡"的悲观主义者一路高唱,传统纸媒转型势在必行.2017年,从"两微一端"到"三微一端",这一对微平台提法的细微变化,不仅显示出新媒体时代极快的更新频率,更表明传统纸媒已加入微平台这一战场,传统纸媒发展自身微平台已是大势所趋,如何提升微平台的传播力也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宋守山 《青年记者》2017,(31):40-42
2017年国庆期间,不止一份报纸休刊,即使不休刊,不少报纸的内容也平淡无奇,广告稀稀落落,不复此前盛况.这似乎契合当下的纸媒处境,201 7年,虽然邱兵那篇《报纸还没有资格死》言犹在耳,但《东方早报》《京华时报》等还是以休刊而告终.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13,(6):127-127
2013年5月17日,由京华时报社发起的全国云报纸技术应用平台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全国60余家媒体参加了这一平台的启动仪式。其中,21家全国主流报纸加入该平台,正式开启云读天下时代。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1月13日,《京华时报》宣布从2017年1月1日起休刊,与此同时保留了《京华时报》新媒体业务;此后的两天,《东方早报》宣布于2017年1月1日起停刊,所有员工整体转入澎湃新闻网。越来越多传统纸媒的关停和媒体人的离职,让不断鼓吹“纸媒消亡”的悲观主义者一路高唱,传统纸媒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开始讨论媒体融合,很多报纸以最低廉的价格,将采集到的信息内容提供给了门户。而今天,门户已经消灭了纸媒品牌,没有一家纸媒在门户上有品牌。门户所有的新闻都是新浪新闻、搜狐新闻,没有某家报媒的新闻,没有《京华时报》的新闻。门户抢掠了报纸的收入,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京华时报》魔鬼发行之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军波 《传媒》2003,(12):44-45
生于2001年5月28日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老大、地铁发行量冠军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行”的美誉而声名鹊起。大树意识 《京华时报》的决策层很清楚:在市场竞争惨烈的环境下,新创办的报纸一开始就应该是一棵参天大树,而不能从一株小  相似文献   

16.
正2005年,《京华时报》的吴海民提出报纸的"寒冬"已到来,还有很多人预言报纸即将进入终结时代。美国的菲利普·迈耶也在《正在消失的报纸》中推测:2043年的某一天,将是人们最后看日报的时间。现实表明,各类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近几年网络的发展,使传统纸媒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也在寻找着突出重围的办法,"深度报道"这一名词渐渐走入读者的视线。然而,随着多种媒体的不断发展,和  相似文献   

17.
<正>来势汹汹的"码上淘"2014年4月,以云+端为核心的阿里无线战略纽带——"码上淘"横空出世。合作媒体包括北京《新京报》《京华时报》、上海《东方早报》《新闻晨报》、广州《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杭州《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成都《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济南《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六大城市的12家主流都市类报纸。来自梅花网的数据显示,12家媒体的日均发行量合计近千万份。"码上淘"由阿里巴巴集团提供技  相似文献   

18.
《京华时报》发行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记者》2002,(5):7
有人是这样评价《京华时报》的发行方略的: 《京华时报》用它无孔不入的发行(水银式发行),用一种比《北京青年报》更谦恭的作风、比《北京晚报》亲近的姿态、比《北京晨报》更频繁和持久的曝光率舒展在京城每一个报摊上、每一个过街天桥上、每一个公交车站旁。《京华时报》,一个可疑的,带着南方做派和贵族血统的报纸,轻易地用不是非常高明的发行策略,就把北京报界的老少爷们——“搞掂”。虽然文中不无调侃之意,但也道出了《京华时报》发行策略上的棋高一招。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04,(5)
1.集团化发展到2008年,京华时报将发展为以京华时报为统一品版、以3-5家都市类报纸为主体、并兼有其他子报子刊的报业集团,成为人民日报传媒集团中的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京华文化传播公司也将随之成为以《京华时报》为主营基地的、具有多项经营业务、多个经济增长点的大型集团公司,并与北大文化传媒集团对接,力求在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日上市。  相似文献   

20.
“北京报业市场早已被分割殆尽,《京华时报》此时出马能行吗?”“就目前的京报格局来看,《京华时报》很难分得一杯羹。”“对《京华时报》,担心也好,怀疑也好,害怕也好,都为时过早,咱们走着瞧。”……如果说在5个月以前,围绕《京华时报》的“横空出世”,世人大多还抱以迷茫、怀疑、观望的话,那么,5个月以后的今天,《京华时报》却将京报天下一分为四,引爆京城报业市场重新“洗牌”,这不得不使我们对这份报纸刮目相看。人们常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京华时报》,打她5月28日“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