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精神改造的系统化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受教群体情感道德的培养、基本价值导向的塑造以及社会实践处理能力的锻炼等层面的构筑,而受教群体的主观差异化以及客观同一化使得思想政治教学的难度相对增加,也导致受教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优劣夹杂、社会价值导向差异复杂、基本道德操守良莠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受教群体心理学适配教育进行协同辅助,可以有针对性地剖析其心理精神层面的差异化与同一化,进一步细化心理学适配教育在教学中的方法模式创设应用,从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以及深度,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载体与受教群体心理精神内核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
美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教学中的美感因素由互动主体、互动客体等构成。充分发挥美感的积极效应,创设美的教育情境,重视受教育者在课堂中的审美体验,对于新形势下,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相关理论,从大学生群体活动载体的内涵分析入手,揭示活动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优势;分别从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方面,论述大学生群体活动载体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从教育者与受教者两大主体出发,探求大学生群体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优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件,是引导受教群体进行社会实践的精神助力。而家庭作为承载社会群体生活、学习内容的基础,一直发挥着关键的基色作用。合理利用家庭基色效用并细化、融入思想品德教学,能促进受教群体健康成长与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更新。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在价值层面、功能层面以及实践层面高度契合。美学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创设审美心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境界的升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驱动实践需构建审美诱导机制、健全情感激励机制、形成创造性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美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美修养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审美教育的自觉形式.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加强自身审美修养,按照美的规律教育人、塑造人,重视教育的审美艺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美修养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力四个方面.努力学习审美理论和积极参加审美实践活动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审美修养的基本路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对话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新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话是成功教学的构成性因素.让对话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切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与特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融入对话精神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促进交流与合作、促进体验与感悟、促进发展与超越的教学.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应以对话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为追求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选择合适"话题",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努力创设平等、民主、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教与学的深刻融合.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独特的个体体验与群体特质,也生发出多层次、立体化的精神需求。如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精准对接,做到以需求供、以供给需、供需平衡的良性循环,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破解的核心矛盾。习近平关于"八个相统一"的论述包含了丰富的供给侧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确立了根本性的原则与方法论。除此之外,现代教育理念对主体间性哲学、解释学视域融合等理论的吸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也具有借鉴价值。具体到实践中,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战略上要有新的精气神,在战术上要有新思维,要在"道"的层面上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与内涵,在"器"的层面积极打造教学叙事的新话语与新空间。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育教学,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委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讨会于2010年10月15-18日在苏州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大学生的思想为主要对象的工作,目的在于研究大学生政治思想与行为活动规律。情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灵活应用教学法,创设民主、宽松的情感教学氛围,帮助大学生群体实现情感升华,使大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水平达到新高度,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拥有更富价值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分类引导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手段,分类即为对受教育群体和教育载体进行分类,从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思想引领载体。从高校贫困学生群体出发,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思想引领载体遴选最优决策模型,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运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收集了相应数据,最终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出了高校贫困学生思想引领最优载体,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国内教育机制的急速转型,作为其重要组件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系统也产生了一系列典型性的阶段性问题,其中尤以单一教学模式与多元受教诉求之间的衔接瓶颈与构筑问题最为突出。这些积弊在短期内集中性爆发,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拓展推进举步维艰,实现现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模式更新、方法再塑、途径拓展,已经势在必行。合理有效地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入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生活化创新设计,从而营造寓教于乐、活跃协调、高效全新的课堂氛围,最终稳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是指物质载体和活动载体,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载体"的含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载体的含义有着一定的区别。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载体"主要是指大学生作为主体性的人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大学生成为思政教育"活载体"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语言、交往活动以及自身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属性。大学生成为思政教育"活载体"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教育者的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觉践行;社会环境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14.
医学院校的成人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相对独立的特殊的受教群体,结合其职业道德,从教育宗旨、育人环境、教学方式与重点四个层面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结合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发挥语文学科展示社会生活、陶冶精神情操和培养审美素养的作用。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能力的高低,实际上是由人的思想修养决定的。语文教学应处于人文精神的滋养之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从其内容层面看,涵盖着施教者和受教者两个主体,具体而言,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从始至终一直存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者和说服教育对象的双主体。  相似文献   

17.
语文审美教育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受教者的审美创美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为最终指向,通过各种美的形态特别是语文美和语文教育美所进行的一种文化型的形象化情感教育。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审美教育。一、语言美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事实上,语言教学是语文学科自身的也是最根本的任务。语文学科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语言是一个人素质的反映,而提高素质离不开语言训练。语…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困境的重要表征,其深层内因在于"人性化"和"生活化"两个重要维度的缺失。回归生活世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视域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延伸至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探索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三个层面改革的实践路径,从而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诗词歌赋蕴含的美感使它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关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途径是实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中介,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运用过程中过多强调社会价值、过多强调教育者的单向灌输、过多考虑群体需要的弊端,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不能很好实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就是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育人平台、创设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才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